■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郑志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习作单元教学,加强了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进行探讨,分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系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习作单元教学的重要性,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如教师要让学生重背诵、善积累、炼口语,在阅读教学中积累习作素材,教师需着力研究阅读与习作的统整方式与方法,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以及统整设计阅读与习作,为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做参考。
习作是语文学习中具有高度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在输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输出的言语活动,所以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使用非常重要,可以全面实现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但由于习作在小学语文中的具体特性,学生在学习习作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首先,对习作缺乏兴趣。由于习作是要综合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写作,这对很多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会觉得这种习作比较枯燥乏味,使学生缺乏兴趣,还有的会产生畏难心理,害怕写作。其次,缺乏习作素材。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缺乏语文写作的素材积累,在实际写作时,就会找不到能切实表达自己情感的素材来支撑,出现词穷的现象。最后,习作方法不恰当。面对写作的题目,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感觉到无头绪,但还得继续写,这时候就会把写作当作任务去随意完成,而不注重写作的质量,而在语文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只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习作教学,使学生在写作时找不到合适自己的方法,以至于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如记流水账。因此,在统编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习作单元教学,就是为了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习作难、怕习作的问题。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写作问题是一个挺大的问题,由于各方面的难度使写作质量较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习作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发展,为此,对小学语文教材做了进一步的改革和编撰,在每单元都设计了习作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种新型的习作体系对语文教学有很重大的意义,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习作教学中的难题。但新体系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很大的挑战。统编新教材编排的习作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打破了总是执着于阅读的现象,成为独立的单元体系,以一个单元为整体集中训练某项习作的核心要素,对读写结合和习作指导有了更具体的要求。有些教师对新体系的陌生导致在实际实施中出现很多问题,不知如何更好地开展,也没有探寻更适合的方法,需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摸索出开展习作新体系的合适方法。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统一编制,全国通用的一本语文教材,其中习作单元教学在整个语文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既能培养教师的习作教学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目前,许多关于学习的研究都是与教学实践相关的,而教材习作体系是与学习教学实践相联系的,旨在通过审视习作单元的本质,探索习作单元的研究价值,丰富对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体系的理论研究。首先,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习作单元编写教材的目的并合理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习作教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其次,通过对习作单元的创新设计为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教学策略。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对习作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而在新体系中着重发展习作教学,学习指南更具体和详细,有效创新了习作指导方法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批注,让学生在习作时可以有思路,明白写什么和怎么写,能自己进行组织架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想。最后,在习作方法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可以使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一目了然。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设置对习作教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习作体系的变化意味着教师的习作教学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它开启了习作教学新时代,让教师在进行习作单元教学时应如何更好地用好教材,把握教法,真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探讨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第一,重背诵。要重点引导学生熟记重要的文章内容,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合适有效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对教材中的背诵内容做有效记忆;还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对阅读中遇到的词汇、句子、段落等进行记忆,为习作准备素材。第二,善积累。“罗马非一日建成”,要想写出好文章,需要长期且大量地积累词汇。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发展,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设定具体的阅读目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探寻并教授适合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并对文章进行分析解读,对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标注或是摘抄。同时,学校要建立图书馆及阅读栏等,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场所,以供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第三,练口语。新体系的习作单元教学还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多说话和交流,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在进行口语交际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多样性,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语言表达训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口语交流,丰富语言内容,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通过背诵、积累和口语训练,丰富了学生的习作材料,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达想法,并通过有效整合单元阅读教学与习作练习,教师教授学生对题目进行审视并做提纲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和创新,让学生对习作变得有兴趣,喜欢上习作;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写作竞赛活动,教师还要积极在报纸杂志上推荐学生的优秀作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在比赛中写作带来的成功喜悦,让学生愿意写作。
在习作单元教学中,要重点探讨统整阅读与习作的方法,将此二者有效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同一题材作文的素材,解决学生单元习作训练中写什么与怎样写的问题,以探寻出适合学生的习作方法。
1.读写合编。充分发掘单元模块的读写合编,在阅读教学中拓展习作训练。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搭船的鸟》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中教师要进行感情线的引导,让学生深刻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并能切身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习作题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让你喜欢的小鸟呢?它是什么样子的?想一想,并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扩写词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文章主要内容为中心,将一些词语进行拓展,使之成为一句话或是一个小的段落,这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材料。如在讲解《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词语:金色的、早晨、中午、傍晚等词进行扩展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3.仿写句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有效地利用并模仿词句类型,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并能在模仿中发现和理解各类词汇组合关系和句型特点,有效地构建句子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在仿写句子时要求要用词准确、形象生动,使用描述形象的恰当句子,还要在句子中能用到各种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及一些关联词的有效应用,通过这些方法,为学生以后能写出更好的作文打好基础。
4.补写空白。就是对文章中没有明确表达的部分内容进行一些合理扩充和说明,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发掘和把握文章情节的空白处或简略的部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理丰富的想象力或联想进行补充,将空白的地方补全、简略的部分补充详细,以此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练习:构建教育创新点、完善深化主题、补充完善高潮情节、补白填写省略号的部分。如《金色的草地》一课中写到“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那为什么会变成金色呢?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想象草地变成金色的原因,对这个主题进行补白。
5.仿写段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描写比较精彩、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帮助的段落,如一篇课文的开头语或结尾部分、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心理活动的刻画、对话的风格、自然景象的描述等,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借鉴其方法并进行相类似的仿写。在仿写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作方法、模式及语句的手法,如描写景物时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是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等。让学生能在仿写段落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写作的起始形式及表达思想的方法,让写出的文章具有灵魂和意味。
6.改写课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学习,再以文章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结果以及体裁等进行改变,激励学生进行想象,对原有文章进行重新改写,可以是将原文进行修改、增加或是删减一些内容,也可以直接转换主题思想进行写作。如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文章的描写动物的方法,通过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小狗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并让学生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不仅观察了小狗的外形,而且留心小狗行为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还用心去揣摩。因此,教导学生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动物的方法。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习作练习:“根据文章内容,改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一写同学们喜欢的小狗,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通过这样的习作练习,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培养习作发展。
7.写读后感。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透彻理解和掌握,同时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再以读书笔记或是读后感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例如,在《搭船的鸟》一课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鸟与人为什么能这么亲密、友好地相处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鸟也是具有灵性的小动物,然后继续让学生进行延展,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具有灵性,能与人和谐相处,让学生根据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写一篇读后感,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的综合编辑是一个完整的教材系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完全尊重编辑系统和编排顺序,依靠分步设计实用、恰当的“读写组合”活动,让“习作单元”发挥最大作用。首先,发掘文章中的习作练习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认识文章内容、思想表达及语言构成方面进行练习,特别要加强阅读教学中的习作,突出训练读写结合。其次,设定合理的习作练习目标。在文章中会有很多的习作练习点,教师要善于发掘并能有效利用,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大纲要求,设定合理的习作练习目标。通过对这些习作目标的练习和系统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创作思维。最后,随文感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和技巧,并将这些方法进行整合,总结归纳出一整个适合自己的习作方法,培养其写作能力。另外,在阅读教学时,还要收集习作单元练习教学资料,教导学生怎么去写同一主题的文章,引导学生要细致观察周围的生活和事物,收集有用的习作素材,结合实际生活,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将阅读与习作进行统整,让两者互通、互融,在完整结合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习作方法和步骤,实现习作单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以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