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慧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研究

2022-03-24 02:38徐保风毕广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杨开慧培育革命

徐保风,毕广

开慧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研究

徐保风,毕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作为青年“精神成人”摇篮的高校,应更加注重对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育。在深入挖掘开慧精神之担当精神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为指导,以为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目的,以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育为中心,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思政教育基地(杨开慧纪念馆)为依托,把开慧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德育过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持续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质量。

开慧精神;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

时代赋予使命,使命呼唤担当。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担当意识、是否充满生机活力,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再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号召广大青年“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殷切教导青年“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2]。立足我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我们应更加注重对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育。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为指导,在深入解析开慧精神担当意识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以为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目的,以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育为中心,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思政教育基地(杨开慧纪念馆)为依托,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德育过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把开慧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育之中。

一、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的时代价值

祖国呼吁青年担当,时代赋予青年重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的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节点,当代青年大学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担当作为,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呼唤青年大学生的担当精神。青年创造时代,时代影响和成就青年。青年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引领者,始终处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最前沿。青年大学生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的最强音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奏出美妙的青春华章。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唯有志存高远,才能引导自身不断地攀登人生高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前我国的时代主题,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一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大学生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正是当代大学生应当笃定的青春志向,是每位大学生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中国梦呼唤当代青年大学生具备使命担当精神,勇于承担民族使命责任。

其次,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蕴含青年大学生的担当精神。理想具有时代性,使命也具有时代性。因为历史背景不同,不同时代的青年所面对的历史课题不同,自然也担当着不同的历史使命。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总是要与历史同行、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作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回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百年历史,可以看到中国青年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胸怀天下、担当有为,深信“伟大的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3]。青年学子要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机遇,新时代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砥砺奋斗、勇于担当,青年大学生只有勇于担当才能肩负使命。

再次,人类美好未来需要中国青年大学生的担当精神。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人类关怀。杨开慧读书期间就定下“精通一门学问,为社会服务”的志向,生活中她更是无私奉献、毫无保留地把炙热的爱都献给了劳苦大众、亲友、丈夫、儿子,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突出贡献。杨开慧为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美好未来作出牺牲的精神,值得当代青年人学习。作为未来时代的继承人,青年大学生具有担当精神决定着未来世界的发展,决定着人类的明天。中国的发展不仅关乎中国人民,也关系到世界的未来,青年大学生有了担当精神,才能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中国青年大学生将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继承和弘扬开慧精神对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杨开慧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伴侣。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杨开慧,面对中国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和各种救亡图存的新力量、新思想,主动接受时代精神的洗礼,深受新文化思想的影响,受到家庭文化的浸润,通过个人不懈奋斗,最终形成了忠于信仰、善于学习、敢于斗争、甘于奉献的开慧精神。开慧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慧精神中蕴含丰富的担当精神。一是忠于信仰的献身精神。作为青年党员,杨开慧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活命引诱,不屈服、不上当,大义凛然,慷慨就义。她用生命守护了自己的信仰。二是善于学习的求真精神。作为青年学子,杨开慧埋头苦读,笔耕不辍,思考人生、社会和国家的问题,苦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三是敢于斗争的拼搏精神。作为革命青年,杨开慧敢于向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制度作斗争,无论是教育、婚姻等都“不做俗人之举”,追求独立的人格、性别平等,鼓励劳动妇女打破封建家庭的桎梏,追求女性在社会上的尊严。四是甘于奉献的大爱精神。作为伟人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杨开慧满怀深情,饱含慈爱。她用生命诠释了对劳苦大众、对亲友、对丈夫、对儿子深沉绵长的爱,为后人树立了永恒的典范。开慧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革命道德的伟大力量,蕴含丰富的担当精神内涵。开慧精神是革命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道德的作用,从人的方面说,归结起来就是培养和锻炼革命后来人。接班人接的首先是革命的班,即革命的立场、原则、品格、意志、精神等,而不是要“做官”。一般来说,即对全体人民而言,培养和造就接班人的标准是“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特殊地说,即对干部而言,培养和造就接班人的标准是“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经受锻炼和接受选拔[4]。开慧精神的作用亦是如此。继承和弘扬开慧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开慧精神,有利于坚定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共产主义理想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也应该是当代所有中国青年尤其是所有青年大学生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这个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杨开慧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下,杨开慧坚持不懈地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怀着对时政的关注和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她在父亲的指导下,自学英文,阅读了许多东西方新文化的书籍和进步书刊,以此接触和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在狱中受尽折磨的她拒绝用“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换取自由,她“宁愿一死,也不愿背叛我的理想、我的爱情”,面对生死她坦然自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我死不足惜,只盼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在狱中她经受酷刑却始终守口如瓶,用“不晓得”三个字保全了党的机密和同志。这背后支撑她的应该就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提到的“东方魔力”,就是杨开慧心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一再验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国革命力量的源泉,更是中国革命事业成功的保证。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亦是如此。不论在任何时候,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都不能淡化、削弱或丢掉,否则革命建设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会走上邪路。习近平同志指出“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5],这里指的是道德践行。“知道怎么做”和“怎么做”是两回事,道德践行的关键在于“知行统一”,也就是用“精神”去指引行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了坚定的精神、理想和信念的支持,一个人的一生才能充实有为,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思想道德领域的战争没有停止,也许在一定时期内还会一直存在,甚至愈加激烈。个人的思想道德领域一直是各种思想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和其他腐朽没落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对于缺乏政治和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青年大学生,更是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针对时代和青年人的这些特点,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前进信心。杨开慧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又是湖南本地人,湖南高校学生容易与之产生共情,用她的精神来激励青年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非常适宜。

弘扬开慧精神,有利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改善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改善人民生活、奠定国家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是那个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政策因此应运而生。必须肯定的是,改革开放的国策实现了它的历史使命。但由于制度保障不健全等各种原因,导致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风气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奢侈浪费现象严重”[6]。这些社会生活中的污泥浊水,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不浅,更重要的是青年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深受其害,甚至成了“重灾区”。主要原因在于不良社会风气具有欺骗性,而青年人缺乏政治和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亟须以革命道德洪涛巨浪荡涤这些泛起的思想沉渣,有效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带动全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开慧精神提醒青年人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伟大时代,革命先烈未竟的事业需要我们去完成。青年杨开慧的事迹让当代大学生看到觉醒年代那些救中国于危难之中的青年人是什么样的,从而真正理解国家脊梁的内涵,确立自己的人生榜样,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自内心地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青年大学生应以科学家、国家英雄等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为偶像,鼓励鞭策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其存在也是持久的。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也是很多人的榜样,青年大学生的偶像观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偶像观,从而推动全社会道德风尚的改进。

三、开慧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的实现路径

重视道德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也一直兴盛不衰。21世纪的中国处于复杂的文化场域之中,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困惑日益突出。在西方各种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体验着各种价值观的冲突。文化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给道德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困惑。高尔基说过,“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自己”,只是每个人从幼年开始是不知不觉成长的,往往缺乏自知之明,又难以完全左右自己的行动,所以仍少不了成年人的指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就是给予这些“指点”,而要想效果显著,必须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适宜的实现路径。

作为革命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慧精神强调忠于信仰、善于学习、敢于斗争和甘于奉献,是一种重要的德育精神。把开慧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育,要遵循德育的教育规律,从知、情、意、行方面着手。但是,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是道德教育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矛盾。即在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能知而不能行、愿意行动而行动效果不佳的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之间的足够紧密的联系;其二,道德实践过程中所需的实践技能有所欠缺,从而影响道德意志的坚定。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更多适宜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且注重实践技能的指导和培育。总之,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关键是达到知行合一。但是,从“知”到“行”中间还有“情”和“意”两个重要的心理环节,这两个环节是实现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关键。开慧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的实现路径,可以围绕知、情、意、行四个步骤展开。

一是“知”,即明晰担当意识,深化担当认知。这里要解决的是认知问题,即对担当精神的认知,是践行的基础。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担当意识的培育时,我们强化“知”,要“知”其为什么,要“知”其是什么。即,青年大学生为什么要有担当意识?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内容是什么?这些是需要思政课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梯队,理应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大学生担当意识可以体现在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四个层面。通过讲授,使青年大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从理论上理解担当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为了增进学生对担当精神的理解,我们要发挥学校思政德育基地(杨开慧纪念馆)的育人功能,定期邀请纪念馆的特聘教师走进课堂来讲述开慧故事,诠释开慧精神,让学生的思想在红色教育中得到洗礼。

二是“情”,即营造真实情景,唤醒担当情感。这里要解决的是情感问题,这是关键。鲜活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感染力。革命年代离我们已有些距离了,为了增强革命精神的感染力,我们一定要把革命历史及其优良文化传统从形式上鲜活、形象起来。这应该归属于“树立榜样”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了。树立榜样是为了引导学生上进,不论树立什么榜样,都得考虑其事迹要具体、动人、真实;运用树立榜样这种手段影响学生的心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既要弘扬先进人物的事迹,还要用各种方式去体会。编创杨开慧革命话剧,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人带入中国人民被“三座大山”压迫的烽火岁月,用全身心沉浸的方式让青年人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激情、勇敢、执着、担当;组织青年大学生参观开慧展览馆,带领他们重温历史,亲身体验,可以增强其真实感受,唤醒其担当情感。

三是“意”,即明确理想信念,坚定担当意志。这里要解决的是意志问题,这是保障。革命道德的作用,从人的方面说,归结起来就是培养和锻炼革命后来人。青年大学生基本都是共青团员,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青年人接的首先是革命的班,即革命的立场、原则、品格、意志、精神等。培养和造就接班人的标准是“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青年杨开慧为共产主义献出宝贵生命,把自己永远定格在29岁。在她短暂的人生中,对于个人,她反对随波逐流,倡导“自立自强”;为了与旧社会的制度和风俗习惯作斗争,她提出使学生“体、智、性情齐发展”;她追求真理,紧跟时代步伐,争取一些可以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机会来提升自我。她从性别压迫关系中自我觉醒,不断思考探索,笔耕不辍,书写《向不平等的根源进攻》《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女权高于男权》等手稿文章,还坚持将想法付诸实践。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她,刚毅坚强,铮铮铁骨。作为伟人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她满怀深情,饱含慈爱。作为妇女解放的先驱,她摈弃陋俗,敢为人先,她至刚、至柔、果敢,集大忠、大爱、大美于一身,如一道绚烂霞光展现在中国现代史的天空上。杨开慧忠于信仰的献身精神可以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并从小我生出大我,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担当精神,并认识到这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意义之所在。

四是“行”,即践行担当精神,外化为行动自觉。这里强调的是道德践行,这是归宿。把担当精神最终外化为行动自觉,是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工作有没有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准。考量青年学子的担当责任意识,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在这个环节,我们不仅要关注青年大学生愿不愿“行”,还要关注他们会不会“行”、能不能“行”。青年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年大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从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活动。活动可以从学院、学校开始,再到社区,到更广阔的农村、山区开展服务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践行能力,鼓励大学生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感受担当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作为林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特别是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知林爱林等领域,鼓励青年大学生在服务我省的“三高四新”战略中彰显担当作为的信心和决心,以涵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担当意识。

[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GB/T].(2022−04−27) [2022−06−10]. http://www.scio.gov.cn/zfbps/ 32832/Document/1723331/1723331.htm.

[2]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3] 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12−18(1).

[4] 罗国杰. 中国革命道德[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17.

[5] 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265.

[6]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On the integration of Yang Kaihui Spirit into cultivating the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XU Baofeng, BI Guang

(Institute of Marx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Focusing on th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radle of “spiritual growth” for young peopl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exploring the core value of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Yang Kaihui spirit, guided by Xi Jinping’s “youth notion”, taking cultivating talents of the new era who can take the miss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of China as the purpos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s the center, and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Yang Kaihui Museum) as a base, this paper thinks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Yang Kaihui Spirit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nd holds that the moral education process of unifying knowledge, feeling, meaning and action, “learning from reason, moving from emotion, leading to action and perseverance” is conducive to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Kaihui Spirit; young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G413

A

1674-893X(2022)05−0033−06

2022-06-14;

2022-06-28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开慧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HNJG-2022-0112);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优化研究”(21B13)

徐保风,女,河南新乡人,哲学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伦理学,联系邮箱:415673895@qq.com;毕广,男,河南新乡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编辑:苏慧]

猜你喜欢
杨开慧培育革命
绵绵古道连天上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我爱毛泽东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