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浩, 朱家明
(1.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2.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延迟满足(Gratification delay)是指抑制冲动行为延迟立即的满足,进而把注意力从诱惑中转移走并维持在目标导向行为的能力[1].延迟满足要求个体在小的但立即的满足与大的但延迟的满足之间做选择[2].低延迟满足与一系列上瘾和冲动行为紧密相连,如抽烟[3]、药物依赖[4]、肥胖[5].与之相反,高延迟满足则能够预测各项积极成就,如学业表现[6]、一般健康[7]和社会关系[8].明确延迟满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是延迟满足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些研究者探索了大五人格因素与延迟满足之间的关系.Soto,John等人[9]从人格研究资料中发现5个基本人格维度的大量证据,这5个维度分别命名为神经质、外向性、求新性、亲和性和尽责性.Mahalingam等人[10]研究发现,低求新性、低尽责性,以及高外向性、高神经质,对高延迟折扣率有预测作用;延迟奖励数量对求新性和神经质的影响效应具有放大镜效果.求新性预测更少的延迟折扣,神经质预测更多的延迟折扣;当延迟奖励金额较大时,求新性水平越高的个体更愿意为将来而等,而神经质水平越高的个体更不愿意为将来而等.也就是说,延迟奖励金额对求新性、神经质与延迟折扣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与Mahalingam等人通过延迟折扣率测量延迟满足能力的方法不同,Furnham, Chengtf等人[11]使用延迟满足量表测量被试的延迟满足能力,并选取更大的被试样本验证大五人格因素与延迟满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Mahalingam等人研究发现的一致之处在于,尽责性和求新性人格特质正向预测延迟满足,神经质和外向性则负向预测延迟满足;不一致之处在于,Mahalingam等人认为亲和性人格特质与延迟满足无关,而Furnham,Cheng等人则发现亲和性人格特质能够正向预测延迟满足.也有研究者探索了心理健康与延迟满足之间的关系.Dawd等人[12]指出,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人格、心理健康)和情境因素(如社会阶层、教养方式)是延迟满足的主要影响因素.Furnham,Cheng等人研究还发现,心理健康指标能够显著预测延迟满足.
已有文献的研究表明,大五人格、心理健康能够预测延迟满足,但实证研究数量较少,尤其缺乏在我国的相关实证研究,且延迟满足测量方法也不一致.本文研究采用Furnham,Cheng等人测量延迟满足的方法,以我国大学生样本为研究对象重复该研究.研究尤其感兴趣的是,大五人格和心理健康因素对大学生延迟满足的预测效力.Furnham,Cheng等人在回归分析中采用逐步筛选策略,研究同样采用该方法探索大五人格、心理健康对延迟满足的相对贡献.根据已有研究文献,本文提出了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 求新性、尽责性和亲和性正向预测延迟满足; 假设2: 神经质和外向性负向预测延迟满足; 假设3: 心理健康正向预测延迟满足.
根据方便取样原则,以网络问卷形式,调查了2 018名大学生.其中,女生1 099名(54.5%),男生919名(45.5%);本科一年级学生1 442名(71.5%),本科二年级学生333名(16.5%),本科三年级学生222名(11.0%),本科四年级学生21名(1.0%).
1) 大五人格量表(Big Five Inventory-15, BFI-15).BFI-15由Hahn, Gottschling, Spinath(2012)编制[13],5个人格维度分别使用3个题项进行测量.采用Likert七点量表,数字1~7,“1”代表“非常不符合”,“7”代表“非常符合”. 例如:“有创新精神,经常有新想法”、“对几乎每个人都很友善”、”担心过多”.每个子维度3个题项的平均分代表该人格特质水平.各分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为:神经质分量表为0.59、外向性分量表为0.58、求新性分量表为0.72、亲和性分量表为0.52、尽责性分量表为0.54.
2) 一般健康量表(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 GHQ-12).GHQ-12由Doyle等人(2012)编制[14],包括焦虑/抑郁、积极情绪2个子维度,每个维度使用6个题项进行测量.采用Likert四点量表. “1”代表“很不符合”,“2”代表“不太符合”,“3”代表“基本符合”,“4”代表“很符合”.例如:“由于焦虑而失眠”“ 能够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积极情绪子维度下6个负向题进行反向编码后,计算GHQ-12的总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GHQ-12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 0.86.
3) 延迟满足量表(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ventory-10, DGI-10).DGI-10由Hoerger等人(2011)编制[15],包括食物、身体乐趣、社会互动、金钱和成就5个子维度,该量表的简易版包括10个题项.采用Likert五点量表,“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比较不同意、“3”代表不确定、“4”代表比较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例如:“我很难坚持特殊的健康饮食”、“我攒不住钱”、“我无法激励自己去完成长期目标”.DGI-10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 0.65.
采用相关分析法检验延迟满足与性别、年级、大五人格、心理健康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性别和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与延迟满足完全不相关;全部5个人格因素、心理健康变量均与延迟满足变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其他许多研究结果一致,低神经质水平个体拥有较高的延迟满足水平,而高亲和性、求新性、尽责性、外向性水平个体拥有较高的延迟满足水平.另外,高心理健康水平均拥有更高的延迟满足水平.
表1 延迟满足与人格因素、心理健康、人口学变量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以延迟满足为被解释变量,心理健康、大五人格为解释变量,采用逐步筛选策略执行层次回归分析:
第1步(模型1): 心理健康显著正向预测延迟满足,能够解释30%的变差;
第2步(模型2): 尽责性显著正向预测延迟满足,能够解释6.4%的变差;
第3步(模型3): 亲和性显著正向预测延迟满足,能够解释2.4%的变差;
第4步(模型4): 神经质显著正向预测延迟满足,能够解释0.2%的变差;
第5步(模型5): 外向性显著负向预测延迟满足,能够解释0.1%的变差.
求新性未能进入回归方程,对延迟满足无预测效力.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心理健康、大五人格对大学生延迟满足的预测
本文探讨了大五人格对大学生延迟满足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尽责性显著正向预测延迟满足,外向性显著负向预测延迟满足,与Mahalingam等人(2014)和Furnham,Cheng等人(20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亲和性显著正向预测延迟满足,与Mahalingam等人(2014)的研究结果不相一致,但与Furnham,Cheng等人(20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神经质显著正向预测延迟满足,而Mahalingam等人(2014)和Furnham,Cheng(2019)均发现神经质显著负向预测延迟满足;求新性对延迟满足缺乏预测效力,而Mahalingam等人(2014)和Furnham,Cheng(2019)均发现求新性显著正向预测延迟满足.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延迟满足的预测作用.与Furnham,Cheng(20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文发现心理健康显著正向预测延迟满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延迟满足能力越强.对所得研究结果解释如下:
1) 与最初的研究假设相一致,尽责性对延迟满足的预测作用得到了证实.谨慎、勤奋是尽责性的典型特征,与随大溜、无序、冲动相反,具备尽责性特质的个体更多表现出高效性、计划性和组织性[16].
2) 亲和性对延迟满足的预测作用也得到了证实.显然,擅长延迟满足的个体更可靠、更具吸引力.延迟满足的某些表现形式在社会性质上是利他的.较之于低延迟满足个体,高延迟满足个体更易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3) 外向性对延迟满足的预测作用同样得到证实.尽管外向性人格特质与延迟满足呈显著正相关,但在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外向性却是被解释变量延迟满足的负向预测指标.可能的解释是,外向性包括好交际(善于交际、社交性)和冲动性等不同侧面,好交际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相联系,而冲动性则与快速满足和危险行为相联系.
4) 心理健康对延迟满足的预测作用得到了证实.事实上,在相关分析中心理健康与延迟满足的相关水平最高(r=-0.55),在回归模型中贡献率最高(30.0%).通常来说,计划并管理行为的能力被视为心理健康的基础条件.人们经常观察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越是小心谨慎、周密计划日常工作和行为,更易于朝向目标持续努力[17].成年人想要立即满足冲动的愿望,被视为不成熟的表现,往往会导致不良的生活习惯.无论焦虑还是抑郁,都与糟糕的情绪管理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与最初的研究假设不一致之处在于,求新性对我国大学生延迟满足的预测作用未被证实.这可能与研究样本有关,Mahalingam等人(2014)和Furnham,Cheng(2019)的研究样本异质度高,年龄跨度大,职业背景和教育背景丰富多样,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差异度高,对努力和奉献精神的要求有本质差异.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最具活力的年轻群体,求新性是该群体的本质特征,求新性子量表所测量的求新特质与大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素养尚有本质差异,而创新素养则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延迟满足能力.与最初的研究假设相反,尽管神经质与延迟满足呈显著负相关(r=-0.28),但在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神经质却是被解释变量延迟满足的正向预测指标.可能的解释是,神经质包括情绪波动和高期望值等不同侧面,情绪波动与焦虑、抑郁相联系,而高期望值则与目标设定相联系,目标导向行为恰恰是延迟满足的本质特征.
本文基于人格和心理健康视角进行了大学生延迟满足干预的探索. 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因素是大学生延迟满足个体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国外研究者的发现相比,求新性、神经质人格特质对我国大学生延迟满足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变化.重视大学生目标设定能力的培养,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培养其尽责性、亲和性等人格特质,进而形成其优势人格力量.理解心理健康对延迟满足的影响作用,为新的干预方法奠定基础.注重消除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创造自信、自尊、价值感等积极心理体验,为实现延迟满足创造良好心境条件.
总之,基于人格和心理健康视角对大学生延迟满足实施干预,其重点方向是培养优势人格力量和创造积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