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爱武
聚力平台,形成链线接力模式;聚焦主体,形成梯次上升队形;聚心服务,形成政企合力格局。江山以“三聚”深入践行企业主体导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江山深入践行企业主体导向,聚力平台、聚焦主体、聚心服务,做到院校不足平台补、活力不足政策补、人才不足合作补、创新不足服务补,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已成为江山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形成外招、内接、服务链线接力模式。
一是外建科创飞地。着眼发达地区创新资源共享,深入实践“研发在杭州、生产在江山”的项目招引模式,在浙江大学、杭州市原江干区分别建立了两个科创飞地,引项目、引人才,共享创新资源,目前浙大飞地已入驻项目36 个,江干飞地入驻项目18 个。2021 年,浙大飞地被认定为浙江省数字经济示范飞地。
二是内建产业承接平台。建成科技创新创业园、科技孵化中心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基地和省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项目落地提供平台。江山市科技孵化中心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开展的内窥镜产业培育已初见成效,下一步准备与中科院大学合建内窥镜产业研究院。
三是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浙江大学、上海二工大合作,在江山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为企业对外合作提供平台基础。成立集国内18 位顶尖专家的江山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围绕木门、输配电、数字消防产业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建立浙江省江山木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衢州市级输配电、数字消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等综合创新服务。目前,木门综合体共引进入驻各类服务机构22 家,年服务金额突破亿元。输配电综合体以产品设计与检测服务为特色,数字消防综合体与天津消防研究所等大院名所合作,强化科研能力建设。
江山木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建立浙江省江山木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创新服务。目前,木门综合体共引进入驻各类服务机构22家,年服务金额突破亿元。
企业主体培育总量不断突破,形成库源、科企、高企梯次上升队形。
一是建设“培育库”形成梯次培育模式。按照“绿蓝橙红”四色管理,建立省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把创新意愿强但创新基础相对薄弱、创新活力相对不足的企业纳入培育库开展重点指导,夯实主体培育源头基础。动态管理培育库,库中始终保持三年培育数据,使企业主体培育工作目标更明、方向更准、通过率更高,逐步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企业培育机制。
二是打造“研发部”夯实企业创新基础。重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创新人才储备、研发设施完善和研发制度规范。出台企业研发机构激励政策,对企业建设各级研发机构予以重金奖励。开展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清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到发达地区资源汇集地建设研发机构。目前全市建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09 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 家、企业研究院6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6 家。
三是稳步“做增量”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私人定制”、常态对接、动态更新精准化服务,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企业认定,做大创新队伍。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03 家、省科技型企业402 家。
科技创新投入资金不断增加,形成研投、项目、奖励政企合力格局。
一是优化科技项目体系引导企业搞研发。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创新,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根据企业创新重点,先后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创新专项、产品智能化专项、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小微企业专项、“双碳”专项等项目,不断优化项目实施体系。通过引导带动,企业创新意愿和活力进一步增强。2021 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9.86 亿元,较上年增加2.66 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62%。
二是出台研发投入补助政策促进企业增研发。出台普惠制科技创新券政策,鼓励面上企业开展研发。不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奖励额度,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奖励比例与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相挂钩,奖励比例最高可达到企业研发投入总额的7%、数额最高可达500 万元,引导企业实施大项目、推进大投入。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引领企业强研发。近几年,江山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形成科技综合政策牵头,科技项目、创新券、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创新团队等多个单项政策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近三年,市财政每年兑现科技创新资金均在3000 万元以上,2021 年兑现各类科技创新政策资金6400 多万元,比上年增加57%,全市创新生态、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