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华
(黄梅县人民医院 湖北 黄梅 435500)
在急诊室,急性胸痛较普遍。该病诱因复杂,由心肌炎、肋骨骨折、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原因所致,其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倘若未及时就医,后果不堪设想,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1-2]。如今,受生活及饮食习惯影响,急性胸痛患病人数增多,医护人员应于接诊后短时间内评估患者的病情,科学处理,使抢救成功率提高,改善预后。该过程中,需搭配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3]。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特点在于护理内容、方法等相对比较具体,针对疾病本身而言,利于症状改善,对病情控制及患者恢复有利[4]。本次研究借助已知病例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报道见下。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实验素材即71 例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以单双序号方式,划分对照、观察两组,前者35 例,后者36 例。对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1:14;年龄最小41 岁,年龄最大75 岁,年龄均值(58.43±2.17)岁;疾病类型:心绞痛11 例,心肌炎5 例,肋骨骨折3 例,急性心肌梗死10 例,其他6 例。观察组中,性别数量相等;年龄42~74 岁,中间值(58.38±2.15)岁;疾病类型:心绞痛13 例,心肌炎4 例,肋骨骨折2 例,急性心肌梗死12 例,其他5 例。两组基础信息(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呈均衡分布(P>0.05),可比。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保持治疗环境安静,避免外部噪音、环境干扰,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适当安抚患者,使其情绪稳定。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如下:(1)优化护理流程:依据急诊室日常工作内容及急性胸痛护理要求,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搜集患者信息,将护理内容、流程确定下来,加以实施。(2)入院护理:待患者入院,协助医师评估患者状况,了解其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年龄、既往史等,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注意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适当安抚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以免其情绪波动过大,加剧病情。(3)抢救护理:第一时间将患者的静脉通道打开,快速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间尽量不超过10min;针对低、中风险患者,送至门诊就医,对于高风险患者送至抢救室;抢救过程中,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和记录,了解其临床症状、意识情况等,倘若发生意外情况,立即与主治医师沟通;遵医嘱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减轻患者的胸痛症状,查看患者是否存在皮损、皮肤异常隆起情况,直至确诊;向家属介绍治疗方案,使其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并发症,继而开展进一步治疗。
(1)疼痛程度: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5]评估,分值范围0-10 分,0 分提示无痛感,10 分提示疼痛剧烈,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痛感越强。(2)舒适度:评价工具为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6],涵盖心理精神(10 题)、生理(5 题)、社会文化(8 题)、环境(7 题),每题4 分,分值与舒适度呈正相关。(3)情绪状态:焦虑评价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评价工具为抑郁自评量表(SDS)[7]。SAS标准50 分,划分轻度:50-59 分、中度:60-69 分、重度:70 分以上;SDS 标准53 分,划分轻度:53-62 分、中度:63-72 分、重度:73 分以上。分值越高,提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4)记录两组抢救时间、胸痛持续时间。(5)满意度:患者或家属受邀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在线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涵盖护理内容、态度、方法等,共计100 分,划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满意:60-89 分,不满意:60 分以下。满意度即以百分数形式呈现除却不满意之外的总例数比。
在SPSS23.0 版本统计学工具内填录、读取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疼痛程度、舒适度、情绪状态、抢救时间、胸痛持续时间)呈现形式(),验证方式t;计数资料(满意度)通过(n,%)表示,X2检验。P<0.05标志数据差异性。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同组护理后VA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两组对比差别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36 6.42±1.14 2.34±0.23 21.050 0.000对照组 35 6.38±1.19 3.88±0.52 11.389 0.000 t 0.145 16.215 P 0.443 0.000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舒适度比较(,分)
表2 两组舒适度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心理精神 生理 社会文化 环境观察组 36 37.38±1.21 17.83±1.66 30.54±1.04 26.32±1.01对照组 35 34.64±1.45 15.23±1.18 28.45±1.27 24.44±1.19 t 8.655 7.587 7.596 7.184 P 0.000 0.000 0.000 0.000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对比数据有明显差别(P<0.05);同组护理后SAS、SDS 评分均比护理前低,非同组数据存在差别(P<0.05)。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情绪状态比较(,分)
表3 两组情绪状态比较(,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 6 52.34±5.12 42.17±4.03 58.31±6.66 44.31±5.77对照组 35 52.19±5.23 46.45±4.27 58.29±6.45 52.63±5.11 t 0.122 4.345 0.013 6.425 P 0.452 0.000 0.495 0.000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n,%)
急性胸痛指突发性胸痛,严重者存在致命风险。肺炎、胸膜炎、外伤、肋骨骨折、心肌炎、心绞痛等均可引起急性胸痛。由于该病诱因复杂,需加强重视[8]。尽管,我国医疗水平相对比较高,各类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但急性胸痛死亡情况仍比较常见[9-10]。为保障急性胸痛患者的安全,确保救治成功,除了实施科学的急诊救治操作之外,还应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的价值及重要性[11]。既往常规护理仅注重疾病本身,护理内容、方法单一,有效性不强,逐渐被各类新型护理模式替代,针对性护理干预便是其中一种。依据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特点、症状,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生理疼痛在短时间内减轻,还能够避免因治疗不及时诱发各类并发症。
现阶段,针对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群体中应用普遍。在护理实践中,结合患者的发病情况、严重程度、疾病特点等,将科学、全面的护理方案、流程确定下来,明确患者出现急性胸痛的诱因,了解相关发病机制,以此为参照,进行相关护理操作,使其针对性和系统性兼具。在护理操作中,通过优化护理流程,使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内容、方法更加科学,能够有效避免因护理操作不当所致的各类不良情况;入院护理的价值在于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明确相关风险,并通过情绪疏导,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这对后续治疗非常有益;抢救护理的目的在于尽快控制患者的病情,消除或减轻其疼痛感,为后续各项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规避因操作或治疗不当所致的各类并发症、风险事件等。结果显示,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组相比更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胸痛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较对照组的77.14%高,不同组别数据呈现差别性(P<0.05),提示在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便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其舒适度,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抢救,还能够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其对临床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周麟研究[12]中,选取70 例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随机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提示,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轻;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较观察组的97.10%低,数据显示差别(P<0.05),该实验结果与本文部分研究结论一致,起论证作用。
综上,在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既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舒适度,还能够使急诊抢救时间缩短,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无论患者还是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均非常满意和认可,说明该护理方案有效,可推广至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