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通平台的高职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数字化资源构建为例

2022-03-24 02:59:36句荣辉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动画

句荣辉,王 辉,王 丽,杨 洋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 + ”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也有了重大突破,“互联网 + 教育”体系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支撑“互联网 + 教育”体系的重要元素,通过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解决在没有教师全程参与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如何进行自学的问题,对教育教学起到提升和促进作用,其形式主要有文本、图片、课件、视频、动画、微课和仿真软件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后疫情时代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注重过程评价及学生个人兴趣、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统一,通过以“学”为主,学与教兼顾,实现知能并举[1]。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实践,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超星学习通平台特点

超星学习通是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的课程学习、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也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环境,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活动,及时反馈教学互动的个性化学习平台。超星学习通的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视频、慕课、微课、原创资源等。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迅速建立在线课程,开展线上讨论、作业上传、在线直播、同步课堂、过程评价、在线考核等活动。该平台环境集成了完整的网络教学功能和课程互动插件,主要优点是将网络自主学习、教师课堂授课、互动交流、课后复习相结合,使得教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足;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2]。使用中存在的限制主要体现在该平台必须满足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网络不畅、信号不好都会影响学习及授课效果。

二、高职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部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推动,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3]。关于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论文从2004年开始出现,之后论文数量持续增长,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截止到2021年9月共有相关学术期刊论文454篇,近5年共有128篇,具体如表1。

表1 近5年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论文统计表

表1统计表明,近5年与高职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相关论文共有21篇,主要集中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法与路径;数字化资源共享与应用相关论文共有16篇,主要集中在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但是目前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实现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整合与教学应用相结合方面的研究不多。

三、高职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

(一)整体设计思路

高职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可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学生、授课教师、企业对课程内容所需数字化资源形式的需求,根据课程内容确定资源数字化形式,进行数字化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建成涵盖文本、图片、视频、二维动画、微课、仿真软件、交互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结合使用效果进一步对课程数字化资源进行修改完善。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为例,具体设计思路见图1[4-6]。

图1 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思路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构建

1.文本类教学资源的整理与制作

高职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电子教材、学生资料单、任务单、各种标准、法律法规等都以文本的形式进行数字化整理。另外,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专业课程的课件完善和提高。课件内容简单凝练,既要体现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层层递进,便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又需将文字、图片、小视频、小动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使课件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视频、图片类教学资源的整理与制作

高职专业课程内容要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企业生产案例、规范操作流程、大型生产线、岗位关键技能点等都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类素材进行制作整理,有助于高职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为例,课程以农产品安全事件进行导入,这些安全事件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另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是重金属(铅、汞、铬、镉等)检测、农药残留(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农药等)检测、兽药残留检测和生物毒素的检测等。为使学生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检测,针对每一个核心技能都制作了微课视频。每一个检测项目都包括检测原理、试剂耗材、仪器设备、样品制备、样品处理、标准溶液配置、上机检测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将检测项目拆分2~3个微课视频,每个微课视频在10~15分钟内完成。微课视频既强调了技能操作的要点、注意事项,又直观展示了各环节的规范操作,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3.动画类教学资源的制作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专业课程中理论知识的理解是授课过程中的难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动画类资源进行展示。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理论教学涉及检测原理、大型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质联用仪等)的结构、原理等都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结合这些难点开发制作了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每个知识点、技能点讲解完设计了连线、找不同、拼图等交互动画试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针对简单的检测项目设计了交互动画,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是否熟练。二维动画和交互动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4.仿真类教学资源的制作

虚拟仿真软件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重点解决实践教学“三高三难”问题,即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问题。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生动、形象、直观、真实地再现实验场景及流程,可操作性强,弥补了真实检测项目开展受限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为例,开发了气相色谱法测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重金属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苯甲酸、山梨酸等共8款大型虚拟仿真软件,并取得软件著作权,其中3款软件升级为网络版,成为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能大赛指定软件,也是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指定软件。重点解决了安全检测课程中大型分析仪器不够、维修成本高、涉及有毒试剂限制实训项目开展等难题,同时还解决了疫情特殊时期线上教学实践为主类课程的学生核心技能训练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5.教学题库的建设

题库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简便、有效的工具。高职专业课程可以基于知识点、技能点建立多元化、立体化在线试题库以及虚拟仿真考核系统。知识点的考核根据难易程度设置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类型,技能点考核除上述题型外增加仿真实践操作,全方位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另外,根据不同届、不同招生形式学生的基础情况,对试题库进行不定期更新与完善,与时俱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专业课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

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基本的应用形式,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另外,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立体化教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师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导入,组建在线课程,开展授课,教师与学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课前线上预习。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或手机APP在线领取学习任务单,明确本次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浏览教学资源,完成课前测验。教师根据平台提供的预习数据进行学情分析,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课上着重讲解重点、难点。

课中线下实操。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为例,课中教师通过安全检测行业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导入新知,针对课前测验中出现问题较多的知识点结合二维动画、示范操作视频讲解本次任务的重点、难点。学生按照任务单的操作流程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检测原理、学习检测流程、掌握数据处理的方式方法。最后,各小组展示检测结果及安全评价结论,同时将各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完成评价反馈。整个教学过程弘扬“专注认真,热爱劳动”的劳模精神,通过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安全操作意识及食品安全责任感。

课后教师发布示范实操视频,学生观看回顾知识点。通过综合评价系统多维度评价学生表现,学生将个人成绩与班级、小组平均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在今后的学习中明确努力目标。教师根据考评结果,“一对一”地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知识和技能补充[7-9]。

2.在线教学

高职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应对疫情特殊时期开展在线实践教学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款虚拟仿真赛训一体平台和 VR 虚拟现实软件,破解线上实践教学的难题,确保课堂教学“理实一体不打折,技能训练不断线”,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通过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开放性特点,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实现了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共享。

3.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传统教材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将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材有机融合的集合体。这类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10]。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为例,配套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除了纸质内容,还有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资料单、任务单、试题库、图片、动画、视频、微课、仿真交互、虚拟操作等,且这些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二维码或网络链接直接获取,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材应用体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更新的速度较快,可以及时更新行业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真实反映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便于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四、总结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大数据时代,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是必经之路。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最佳呈现形式,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应用,深化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根本在于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地应用,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扩大了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8:5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我是动画迷
学生天地(2016年9期)2016-05-17 05:45:06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