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朋友最盼望的就是冬天下雪啦,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别提有多开心了。可是你知道吗?古代画家也特别喜欢雪,他们把从雪中获得的创作灵感,在笔下幻化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这融融冬日,和乐乐熊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雪景山水画,感受冬天带来的浪漫吧!
《雪窗读书图》
[南宋]李唐
《雪窗读书图》构图新奇雄峻,是典型的边角取景。
画中左侧是巨大的山崖直立而上,崖上的树木向右伸展枝叶。山崖脚下有一处院落,大雪已经覆盖了房顶和地面。小院内有一口水井,為画作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画面右下角茅屋旁用竹丛和木枝围成篱笆,茅屋柴门紧闭,一位高士正在专心读书。是不是很有“囊(náng)萤映雪”的画面感呢?这就是这幅画的“画眼”所在。
下面这幅画中描绘了雪后积雪将化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
《雪堂客话图》
[南宋]夏圭
画中山林、房屋被皑皑白雪覆盖,寒气袭人。一个渔翁划桨而来,打破了画面的沉寂。生长在岩缝之中的两株老树,像两条龙在空中翩翩起舞。水岸边,有一座亭台隐蔽在杂树丛中,窗户敞开,寒气袭来。屋内有两个人正在对坐下棋。画家虽然只用了简单的几笔,却将人物下棋时聚精会神的神情表现了出来。用淡墨画出的天空和水,烘托出大雪的洁白和寒气袭人的气氛。
《晓雪山行图》
[南宋]马远
这幅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隔着画面都能让人感觉到逼人的寒气。
《灞桥风雪图》
[明]吴伟
灞桥,在陕西西安东的灞河之上,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古人常在此送别。图中画的是严冬景象,群山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树木萧瑟,寒气逼人。一位老人骑着毛驴在风雪中过桥,两名随从携(xié)带行囊(náng)紧随其后,正在通过一座狭小的木桥。这幅图并不是单表实景,而是有送别的含意。
《乾坤雪意》
[明]沈周
这幅雪景画在构图风格上有它的独到之处,白雪覆盖了整个溪岸与山峰,寒气逼人。山脚下有一草堂,树木挺立在草堂周围。在天寒地冻的山水之间,一位隐士带着小童在赏雪,在静谧的气氛中增添生气,削弱了寒气。
(宇轩 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