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薇
19世纪美国的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仅生活了45年。他的一生,短暂而热烈,简单而丰富。对于人们而言,影响之大、令人深刻的是他独居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实践。1845年7月4日,亨利·戴维·梭罗单身只影,走进了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生活在亲手搭建的小木屋里两年零两月又两日,直到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回到康科德。学界有人认为,“梭罗来到瓦尔登湖,除了崇高的精神目的,亦存在逃避个人困境的隐秘动因。”[1]然而,通过梭罗日记和相关著作的阅读,笔者发现,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独自居住,不是为了逃避人生,而是为了通过自身实践更好地走向人生,走出现代生活的思想困境,面对真实的生活。正如梭罗在湖边住下两天后写道:“我希望面对真实的生活”“重要的事实,神欲‘面对面’地展示给我们的现象和事实。这就是我搬到瓦尔登湖边来住的原因。”[2]
梭罗生活在瓦尔登湖两年多的时间,一个人简单且自由地生活。他选择到瓦尔登湖,绝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而是为了正视现实生活。面对现实,他果敢且理性地实践了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其中有他自身的考虑。为了更加具体且明晰地了解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的动因,需要先来了解他所处的年代。
梭罗生活的年代,当时美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在不断地发展,工商业文明已确立其主导性,人们亲眼目睹了科技的强大作用,开始追求物质财富,以物质财富为核心成为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理念。这一思想理念导致人们很少关注或未曾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从而丧失了人存在的意义。正是这样的发展,梭罗的家乡康科德也由昔日的宁静变得熙熙攘攘,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人们开始纷纷奔向市场。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人的精神世界的贬值,而是受到物欲支配,人的思想日渐异化,人们想方设法地利用科技手段追求物质利益,单纯满足自身生活的畅快,人们却不知自身已然成为了科技的附庸,这也由此带来了人的内在精神的枯萎、生存意义的丧失。
为了正视与走出这一思想困境,梭罗继续维持个体独立,他解除了文明的约束,挣脱了外在环境与内在心灵的枷锁,开始尝试实践另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用梭罗自己的话说,“我有一种追求更高的生活,或者说探索精神生活的本能”[3]192。他这一追求更高的生活之举,无不体现了精神生活对于人的重要性,亦体现了希望通过探索精神生活去发现更多选择。于是,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过起了独居简朴的生活。他凭靠传统工具斧头亲手搭建木屋,身体力行地实践不受到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影响。他没有选择利用、也不过分依赖科技对人的便利,而是选择以传统方式去营造一种简易质朴的生活。他择居湖畔林边,自己生活、散步、会友、观察、写作,面向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与自然为邻,与自然对话。这样的生活方式无不体现了他正视现代文明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纷扰,并且勇于走出现代生活的思想困境。他实践了对自我的回归、对真实的回归,既保持了自我,又亲近了自我。
总之,梭罗敏锐地察觉到了现代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困境,他不仅向造成这种思想困境的理念发出了挑战,而且自身选择了另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于梭罗而言,他之所以会选择这样做,不是为了证明自身的独立,也不是说明自身思想的超前。他的意旨并不是让人们学习他的这种生活方式,也不是鼓励人们去选择过他的这种生活方式,而是唤醒困境中的人们可以去发现选择,能够敢于走出现代生活的思想困境,不再过分地依赖科技力量。对于人们而言,既可以正视现代生活,又可以进一步正视自身。
如前文所述,梭罗所处的时代,由于人们深陷追逐物质财富的潮流之中,以物质财富为核心,导致了人们忽视精神生活。但这不足以说明他独居瓦尔登湖的动因,是为了逃避现代生活中的复杂情境,也不仅仅是为了正视与走出现代生活的思想困境。为了更加客观具体地分析其独居瓦尔登湖的原因,需结合他的生活日常和点滴行动。
梭罗以其独特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指出了现代文明社会生活中的人们一味寻求美味的食物和华丽的衣物,对于精神的追求却视而不见。在他看来,绝大多数人似乎没想过到底需要什么以及如何获得。如若想要获取,必须全心全意,认真寻求,这样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他说,“如果你想尝试某个实验——那就试试吧”[4]。但是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只有一件事情在专门化研究之外,那就是真实性本身。”[5]11-13
什么是真实?《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真实,跟客观事物相符合,不假。”[6]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时刻面对外部世界,可区分对象是否真实并对其做出判断和反应”[5]11-1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录了一段经典的洞穴之喻: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的手脚受到束缚,只能背对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墙,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墙上影像出了他们的样子。由于他们见识有限,他们错认为墙壁上的影像是真实的事物,实则是他们的影子。其中一个人因某种缘故能自由活动,甚至走出山洞,能看见太阳以及其他一切美好的事物。当他返回洞穴向他人解释墙壁上没有真实的事物,看到的只是投影时。他发现没有人相信他,他们都执着于他们所看到的墙壁上的影子是真实的事物。柏拉图用这个比喻意在说明人想要认识真理,必然是自己走出去,让自己的灵魂去面对真实的存在。诚然,无法获知洞穴人是否和现代人一样敢于质疑。但最起码有个洞穴人挣脱了枷锁走了出去,面对了真实的存在,看到了另外一个真实的世界。
梭罗作为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一员,他显现了真实。这种真实在于他勇敢地挣脱了现实生活的枷锁,走了出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一是,在政治立场上,他为了抗议奴隶制、抗议美国政府入侵墨西哥,拒绝缴纳政府的人头税达六年之久,因此入狱一晚。他获释后,就发表了著名的演说——《论公民的不服从》,以此表示他的立场。二是,在社会团体中,他拒绝加入布鲁克农场社团的邀请,不轻易与社会、与群体妥协,宁可一个人孤军奋战,也要坚决地保持独立自我。三是,在生活层面上,他更是以亲力亲为的实践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和丰富精神生活。比如,亲自种地来维持自己的一日三餐,亲手制造生活家具来获得生活的安适,观察与写作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散步与交友来愉悦自己的身心康健。
梭罗孑然一身居于瓦尔登湖畔,他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亲身实践了仅靠自己的双手建造房屋、自制家具、开辟菜地等,证明这样的生活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一个人是可以过快乐且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爱默生评价他“质疑每一种习俗,并希望在一个理想的基础上进行他的实践”[7]。可见,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实践,不是在逃避自己,而是在面对自己、面向生活,建构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当然,他的自身实践也不是为了自己有另外的选择,而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尝试与实践让人们知道还有选择,先要正视自身,做真实的自己,才可以更好地面对真实的生活。
对于人们来说,在梭罗的一生当中,最令人深刻的是他在瓦尔登湖简朴的生活,以及他的简朴的生活理念。梭罗洞察到世人如此辛劳,是由于受到欲望的蛊惑,使其无节制地追求物质生活本身,而无法真正看到物质之外和无法体会到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无法快乐地生活。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说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人之所以不快乐,是由于内心欲望的加持。伊壁鸠鲁对欲望进行了分类,说要认识到:“在所有的欲望中,有的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的是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有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而是由于虚幻的意见产生的。”[8]他认为只有自然且必要的欲望才是需求,比如饮食和衣物,这种需求是不需要费多大心力就会获得的,是人生活的必需。
但是,现代生活的人们除了饮食等这样自然且必要的基本需求之外,开始追求诸如享受奢侈的宴饮和娱乐的排场,甚至追求戴上王冠等这些不是人们的基本需求的东西,以致于人们深陷其中,不知到底何为真实的需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这本书中,将人的需求区分为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他说,“只有那些无条件地要求满足的需求,才是生命攸关的需求——即在可达到的物质水平上的衣、食、住。对这些需求的满足,是实现包括粗俗需求和高尚需求在内的一切需求的先决条件。”[9]在马尔库塞看来,真实的需求就是人们口渴了喝水、饥饿了吃饭、寒冷了穿衣等日常所需的饮食衣物这些满足生活必需的物品。
然而,出生在19世纪上半叶的梭罗,正值美国经济由农业时代转型于工业时代的初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且成为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人们的欲望膨胀起来,沉迷于追求和享受奢侈的商品,开始将积聚财富作为他们生活的最高目的。梭罗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现象,于是他靠近自然,与自然为伴,在自然中生活。这一实践不仅在于反省自身,而且也在于唤醒世人看清自己真实所需。梭罗自己实践了这样的生活,他说道,“我从两年的经验中知道,甚至在这个纬度上,要得到一个人所必需的食粮也极少麻烦,少到不可信的地步;而且一个人可以像动物一样地吃简单的食物,仍然保持康健和膂力。”[10]55在他看来,人们需要的其实并不多,简单的食物和衣物是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的,反而是有意追求基本生活资料之外的那些奢侈品,非但不会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快乐,而且有阻于人们的身心快乐。其实,人们要的不是物质资料本身,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如何过真正的生活。人们不是在追求物质,而是在不断地满足自身的欲望,但人们却不自知。简单地去满足欲望会带来痛苦,而真正的快乐是既满足需求又要节制欲望。
梭罗通过自己两年多的独居生活实践,不仅回应了自然且必要的欲望,这一衣、食、住的真实需求,而且测度出了我们生活必需物品的范围,称为“生活必需品”。他指出,生活必需品只有一种,那就是食物。但是,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生活必需品还分为住宅、衣服和燃料。这些和生命攸关所需的衣、食、住才是人们基本的且真实的需求。此外,在此基础上人们生活中的许多追求都是奢侈的,毫无必要可言。他认为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外的奢侈东西是没有必要的,是不会带给人们真正快乐的。当然,他不是反对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反对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无视,以及由追求物质享受带来的对精神追求的挤压。
由此可见,梭罗正视且回应了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一方面,梭罗所处的年代给予了人们别样的思想理念,人们正是基于此种思想,单纯地追求物质享受本身。梭罗通过正视这一思想困境,不仅挑战了自己,而且挑战了生活。他既面对了自己,也保持了自己。另一方面,人们在面对和追求自身需求的过程当中,毫不自知真实的需求,也无法更好地面对真实的生活。恰巧在于,梭罗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不仅可以让人们明白自己真实的需求,亦可以选择和建构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梭罗自己的生活实践,已向人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梭罗而言,他的意旨不在于向人们展示他以何种方式生活,而是在于唤醒人们要认识自己、面向自己,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要懂得节制欲望,走出现代生活的思想困境,去面对真实的生活。恰好,梭罗做到了这一点。
梭罗独居瓦尔登湖这一实践警醒我们,在科技迅速发达的今天,我们不能过于依赖科技手段毫无节制地追求物质享受本身,亦不能使其挤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并满足自己的真实需求,抛开所谓的名与利,脱掉华丽的外衣,做真实的自己,过本真的生活,活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