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冀
(天津市动物园,天津 30110)
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是鸟纲雉科的一种走禽,共有30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和雌鸟羽色不同,雄鸟羽色华丽,多具金属光泽,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下背和腰的羽毛边缘披散如发状;翅稍短圆;尾羽18枚,尾长而逐渐变尖,中央尾羽比外侧尾羽长,雄鸟尾羽羽缘分离如发状。在城市动物园中,雉鸡常被作为观赏禽类群体圈养,供游客观赏。安卡拉病会引起雉鸡肝脏病变、心包积液、抵抗力降低,发病迅速,致死率高,极具传染性。安卡拉病一般发生于3~6周龄的雉鸡,致死率高达80%[1]。研究表明,该病可继发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疫病,造成圈养雉鸡发生混合感染。安卡拉病毒可以引起雉鸡群产生免疫抑制,导致雉鸡群疫苗免疫应答失败,进一步增加死亡率。发病雉鸡死前有神经系统症状,身体翻转,两腿划空,通常几分钟后死亡[2]。如不及时治疗,死亡数量将急剧增长,甚至导致全群死亡,因此,安卡拉病是当前各大动物园禽类饲养管理中常见的主要危害性疾病之一。
雉鸡安卡拉病又称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由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的禽腺病毒4型(FAV-4)引起。该病可以感染各品种雉鸡群,不同品种的雉鸡群发病日龄也有所不同。该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通过母体垂直传播。此病在夏秋季为高发期,温度越高传染越快,死亡率也越高,若不及时发现处理会造成严重损失[3]。
雉鸡安卡拉病会传染各品种的雉鸡群,一般雉鸡在1~6周龄更容易被感染,白羽雉鸡开始发病的时间是15日龄,致死率较高,死亡高峰期是在发病后4~5 d,通常情况下会持续7 d以上的病程;黄羽雉鸡多发病于4周龄以后,发病日龄和死亡率呈正相关,发病日龄越早死亡率越高[4]。安卡拉病毒也侵害雉鸡的免疫系统,使雉鸡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传染性贫血等疫病,导致多种病菌混合感染。如果饲养环境较差、雉鸡群密集、通风效果差,会加大混合感染的可能性,若赶上雉鸡群免疫法氏囊病疫苗会加重病情,引发更高的死亡率。成年雉鸡或种鸡常呈现隐性感染,患病后种蛋孵化率降低且孵出的雏鸡死亡率较高;患病后雉鸡长期带毒,通过间歇性对外排毒形成新的传染源,使该病在雉鸡馆舍传播。饲养管理不当和混合饲养会导致病毒快速传播并反复发作,给动物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5]。
患病雉鸡多为急性发作,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性死亡;部分发病较慢的雉鸡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呼吸困难,不愿行走,腹泻,粪便呈黄白色、硫磺色,鸡冠逐渐呈白色;病情不断发展,还可能出现抽搐现象,随后发生死亡。将病鸡尸体解剖,可见肝脏肿胀,出血或有坏死,颜色为卡其色,触之易碎,质地柔软;心脏肥大,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心包内含有黄色液体沉积,心脏内含有胶胨样物质;部分雉鸡肾脏苍白、肿大,随病情加重有尿酸盐潴留现象,少数免疫器官产生萎缩[6]。发病雉鸡群约在3周龄开始死亡,4~5周龄死亡率最高,高峰持续4~8 d,发病8~15 d后死亡率达20%~80%,一般在30%左右。
3.2.1 常规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该病的主要病变症状是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和出血。取病死雉鸡病变的肝脏组织制成切片,然后在制作好的切片上加入H.E.染色,再用显微镜观察。在电镜下观察到肝脏组织切片中有嗜碱性核内包涵体的存在;凝固性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肝细胞萎缩且核固缩,心肌纤维肿胀,出现颗粒变性[7]。
3.2.2 血清学诊断 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将剪碎的病死雉鸡肝脏加入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经过3次反复冰冻、融化,再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待检测抗原[8]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用标准阳性血清和待检抗原,待检抗原和抗体通过自由扩散产生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出现肉眼可见的清晰白色沉淀线,即可诊断。
(1)雉鸡群发病后应立即注射卵黄抗体(需重复注射以增强疗效)。(2)使用4 mg/kg呋塞米混合喂养5~7 d,缓解心包积液症状,利尿强心。(3)保肝护肾口服液0.5~1.0 mL/只,连用3~5 d或者将肝肾康溶于水,制成250 mg/L浓度水溶液,给雉鸡群连用3 d。(4)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可用阿莫西林(纯,每升水中兑60 mg),或恩诺沙星(纯,每升水中兑50~75 mg),或氟苯尼考可溶性粉(纯,每升水中兑100 mg),连用3~5 d。(5)将电解多维500 mg溶于1 L水中,连续使用以抵抗应激反应。(6)黄芪多糖加入饲料中,1 000 mg/kg,连用多日,或每千只混饮干扰素600万U,连用3~5 d,以提高免疫力;还可以注射腺病毒抗体,与头孢药物或转移因子、干扰素等结合对症治疗。治疗中应避免使用对肝脏和肾脏有严重毒性的药物[9],如磺胺类、多肽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饲料中可加入脱霉剂以避免霉菌毒素对雉鸡的危害。
此外,本病也可采用抗病毒措施进行治疗,病初可使用植物血凝素。因该病表现为肝肾颜色发黄、肿胀,并伴有炎性症状,可用利水消肿和扶正固体、通利二便等药物进行治疗。患病雉鸡心脏病变会引起血液和心脏不断产生异常,表现为心包积液、肝水肿或血液中的水分渗出等,可使用强心药物维持心脏的基本生理功能或使用抗体进行治疗。卵黄抗体中的免疫球蛋白能特异性地快速中和、清除血液中的特定病毒,从而消灭组织器官内的病毒。还可采用中兽医疗法,中兽医治疗原则为保肝护肾、疏理肝气、温补肾阳、健脾、渗水利湿、抗病毒。白芍、五味子等滋阴平肝,柴胡、龙胆草、青皮则可理气;温补肾阳可使用杜仲、山茱萸等;党参、山药、炙甘草为健脾药物;渗水利湿采用茯苓、猪苓、泽泻、车前草、木通、瞿麦等;使用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穿心莲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可抗病毒。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用药,注意配伍平衡,避免用药不当导致病情恶化。
雉鸡馆舍应选在环境好的地方,远离其他动物馆舍,避免疾(疫)病传播。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温度和湿度,做好通风管理,保证氧气充足,让雉鸡群居住舒适,减少应激反应。供给雏雉鸡营养全价且容易消化的饲料,做到少给勤添,促使雏雉鸡尽量增加采食量,刺激肠道消化系统良好发育,逐步健全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体质和抗病能力。
雉鸡群饮用水应达到饲养管理用水标准,对饮用水做好净化、消毒,及时清理水槽和换水,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水中繁殖[10]。定期向饮水中加入适量电解多维或鱼肝油,还可用脱霉剂预防霉菌毒素。
安卡拉病毒可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及其他用具进行水平传播,应加强雉鸡舍内外及周围环境的消毒,注重生物安全,附近有病例发生时,需要严格的禁足、禁入、隔离观察及治疗、卫生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置,采用全进全出等制度化管理,降低流动病原体和本场潜伏病原体的感染风险;及时淘汰检出的阳性种禽个体,杜绝垂直传播。雉鸡舍内应清洁、干净、透气、采光好、温湿度适中、空气质量达标[11]。定期为雉鸡饲喂提高免疫力和抗病毒类药物,如黄芪多糖、板蓝根等,以有效防治疾病感染和预防继发其他细菌性感染。定期开展灭虫、蚊、蝇、鼠工作,消灭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要求无害化处理病死雉鸡和粪便,严禁随意丢弃。
制订科学的消毒程序,加强舍内消毒,定期对主要道路、馆舍附近、舍内工具和生活空间进行消毒。在雉鸡被转移或出售后,应对空置的雉鸡舍和设施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消毒后等待2周再使用雉鸡舍。入场人员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进出车辆、物品消毒,饲料车和运病雉鸡的车应分开使用,分别通过干净的道路和污道。对消毒药剂进行严格管控,防止交叉污染。消毒期间应特别注意雏雉鸡的防护,以免雏雉鸡受药物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
雉鸡安卡拉病重在预防,出现病情时不及时诊治可能造成严重危害。临床上见到的病例多为混合感染的类型,动物园应采取严格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在发生禽安卡拉病时应首先考虑使用疫苗,再使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