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起始页码)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1.1 李才森 中国乡村治理创新的动因、特征与绩效
1.8 吴友群 数字农业、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农村居民收入
1.17 刘冰冰 田园综合体模式分析及其优化路径——以首批国家级试点为例
1.24 张凤芝 安徽省农村改厕粪污处理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2.1 倪良新 共同富裕视角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
2.8 任森春 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与农民生活富裕耦合关系研究
2.15 康纪田 以平等原则推进农村矿业用地制度改革
2.24 马可莉 皖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影响因素——以蚌埠市为例
3.1 张维刚 安徽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静态效率、动态效率和空间效应
3.12 杜宇能 城乡融合中宅基地使用权的处置:必要性、困境与改革方向
3.18 李 季 城乡融合下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3.26 何君洁 乡镇公共空间场所依恋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腰铺镇为例
3.33 杨红香 中国耕地“非粮化”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4.1 李永发 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研究——源自有农公司的证据
4.11 庄婷婷 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CFPS数据的HLM分析
4.20 刘旭冉 乡村振兴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路径探析
5.1 朱道才 积分制促进乡村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大别山区金寨县宋河村实地调研
5.7 彭 建 南京都市圈各区县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5.15 汪勇政 安徽省城镇化和乡村韧性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
5.24 陆 彦 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安徽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及政策启示
6.1 吴昌林 共同富裕视角下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优化
6.8 汪 雷 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增收政策效应初探
6.14 马 堃 西部资源贫乏村内生式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以Z村个案为例
6.23 谢文宝 耕地撂荒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CFD和CHFS农户调查数据的研究
【生态文明研究】
1.29 郭旭冉 安徽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探索
1.34 耿海峡 资本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绿色认知的中介效应
1.42 欧绍华 创业拼凑、绿色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2.32 李祖儿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的生成逻辑与价值追求
2.39 唐洪亚 山地—旅游型城市景观破碎化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安徽黄山市为例
3.38 李 坦 1999—2019年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研究进展
4.26 刘鹏凌 合肥市农业生产碳排放脱钩分析及峰值预测
4.37 李 强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的山区城市实践——以石柱县为例
5.31 董 冬 环巢湖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村民满意度评价及提升策略
5.40 叶 芸 能源碳排放约束下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研究
5.48 周瀚醇 安徽省交通运输业对空气污染的空间影响分析
6.31 宋龙飞 资源禀赋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6.42 江 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巢湖综合治理的法治路径研究
6.49 高小明 基于DPSIR模型的巢湖生态风险评估
【经济·管理】
1.50 潘明明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安徽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1.56 江胜名 安徽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测度及评价
1.63 乔国通 基于TOPSIS-灰色关联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及实证
1.72 束克东 跨资产动量效应盈利性策略研究
2.46 梁 峰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来自皖北地区的经验分析
2.55 刘 伟 安徽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2.61 周加来 省域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合肥市为例
2.69 韩宸辰 基于价值和风险感知的旅游APP持续使用意向研究
2.78 田 涛 高校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3.50 郑美华 数字经济、产业链重构与居民消费升级
3.59 晁冉冉 物流绩效水平对中国—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
3.67 陈 燕 财政分权与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多维度财政分权视角
3.75 陈 勇 安徽省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的改革探索(1993—2006)
4.44 盛明泉 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
4.55 汪家耀 制度自信视域下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新使命
4.62 单国雷 地方高校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5.56 刘晓峰 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责任:历史逻辑、制度解析和优化路径
5.61 张传文 乡村义务教育空间集聚的矛盾与治理
5.68 滕 瀚 “三农”政策如何影响农林高校新文科专业建设——基于组态视角的fsQCA分析
6.55 孟枫平 防疫成本、同群效应与生猪养殖效率
6.65 程书越 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6.70 武中哲 基于IPA和结构方程模型的保障房社区居住满意度研究
6.77 周禄涛 精准治理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评价激励的困境与破局
【法学·社会学】
1.82 王小丽 我国证券期货跨市场操纵的新动向及法律规制
1.88 郑 军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助力农民生活水平的效用分析
1.97 郝 楠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质量:背景、进展与展望
1.105 周 艳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及时空分异
1.116 邹长华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专业适应性的关系:人格的中介作用
2.85 张宗军 农业保险面源污染治理效应的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
2.97 云大清 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实施策略研究
2.105 年晓萍 “两个中心”教育观:成因、危害与消解
3.84 董玉节 中国道路的多维意蕴
3.90 秦祥瑞 从房屋拆迁至城市更新:拆迁研究的热点、趋势与演化路径——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工具知识图谱的分析
3.99 黄佳豪 基于TOE框架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优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3.106 彭琪雯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外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3.113 刘美玲 后疫情时代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
4.68 刘铭鑫 黄河流域岸线规划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4.77 沈 岚 中国古代血亲复仇案件司法裁决影响因素及其当代镜鉴
4.83 程 曦 由荷马史诗看希腊黑暗时代法律思想
4.90 项锦雯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例
5.81 张静芝 司法数据共享中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式转变
5.89 孟晓丽 数字时代未成年人的信息权益保护——基于父母知情同意的保护维度
5.99 张 斌 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理论研究的热点、趋势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5.109 张 敏 文化与教育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演化趋势
【语言·文学·文化】
1.121 陈 珂 怀远方言“相”的词义词性演变
1.126 肖 薇 融合视域下抗疫图片的模态因素分析与话语意义建构
2.111 方立娟 论唐宋诗歌中的“桑麻”
2.116 王婧苏 《午夜琴声》内互文性的意义生成
2.122 邢 军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安徽文化发展高峰及历史启示
2.128 熊 辉 记忆与建构:临淮泥塑的创作主题与淮河乡村社会
3.120 方国武 《淮南子》国家时空的大美想象
3.127 王晓东 村落民俗体育文化的情感逻辑及其治理功能——基于皖江宜秀龙舟竞渡的田野调查
4.101 姚道林 利用安大简《诗经》补释《毛诗》字词二则
4.105 燕思睿 仙乡中的“仙翁”——论欧阳修亳州诗文对道教的接受
4.112 鹿 咏 “图—文”互文与明代小说插图的修辞实践
4.117 李菁菁 徽州方言对徽州民歌的影响
5.116 伊 志 语言缺漏现象及其补位问题探赜
5.122 卢 坡 《登泰山记》中被忽视的同行者
6.88 王习之 论《春秋》“为尊者讳”的文化认知价值
6.94 杨 霞 从“以名取士”到“莫取有名”:论汉末魏初士人“名声”的浮沉
6.101 姚光明 循优推移:论唐代淮南道寿州的茶、器、人
6.107 李东海 清诗选本对于诗歌创作的作用探究——以清诗人汪楫及其诗为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1.134 曹蓓蓓 马克思生产劳动的存在论阐释及其当代建构
2.135 徐凌子 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观融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
3.134 王艳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
4.122 孙凌宇 明德致善 品高志远:新时代“大先生”品质哲学维度探赜
4.128 庞秀艳 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成长困境及路径择优
4.135 刘理扬 影视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研究
5.127 刘 莉 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旨:关切、确切和亲切
5.135 过春茸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农教育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6.117 江晓华 农林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困境与优化路径
6.123 裴树东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模式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6.130 杨耀文 中医药文化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