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2-03-23 22:22王超
西藏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教学模式

王超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以“课前导学、课中探学、课后延学”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根本问题的深切回应,也是结合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而进行的创新尝试,这一教学模式按照“破冰、呈现、探究、反思、评价”五个步骤组织实施,把理论供给与学生需求、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生硬死板、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思政课“入脑、入心”的难题,让学生愿意学、有收获,让老师乐于教、有成就。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新形势下具有强烈的必要性,也具备相应的可行性。

1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特点

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深刻变化,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开展改革与创新,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以“课前导学、课中探学、课后延学”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并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1 实现教学起点与学生特点的统一

从教育目标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前导学、课中探学、课后延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实际、聚焦生活、关注学生,在深刻把握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与特点的前提下,主动回应学生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生活难点、校园焦点,既能打破传统思政课堂“一言堂”“满堂灌”“板、浅、散”的教学现象,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预期目标。从而打造出“掌上课堂、实体课堂、行走课堂”三课堂融合的学习生态环境。

1.2 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2]。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首先,在课前导学过程中,教师深入探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符合学生主体差异性的课前设计,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即“掌上课堂”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在课中探学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的主导性,改变传统的单向授课模式,既能避免“照本宣科”,又能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思维“动起来、活起来、燃起来”,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在课后延学过程中,将社会实践作为“行走课堂”的载体,充分实现“线上和线下、课内和课外、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使平面化教学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促使教师主导功能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1.3 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统一

从思政课的实效性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增强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使思政课既立足课堂,又走出课堂,既关注理论学习,又侧重实践探索,是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从课程建设层面看,理论性与实践性是思政课建设的本质属性。课中探学环节所产生的疑难杂症,通过问题的形式巧妙融入课后延学,促使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真正将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2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校思政课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来,在激发学生主体性、巩固教师主导性、增强课堂活跃性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普及化、高速化,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日趋增多,对思政课课业要求的高期望使得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2.1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获得的成效是多方面的,在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提升政治判断力等方面的效果尤为显著,也强化了思政课同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了思政课实践渠道,有效弥补了以往思政课教学的不足。

2.1.1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有效强化思政课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有助于高校思政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工具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别是在课前导学环节,学生会自觉自愿地通过“掌上课堂”关注时事政治,分析我国在后疫情时代所处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使大学生科学研判“时”与“势”,从而坚定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在“导学”环节存在的困惑,教师在课中探学过程中,利用课程内容、知识内化理解、教师主导地位,巩固意识形态课堂这一主阵地,不断提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话语权,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2.1.2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强化了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思政课的本质是育人。“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3],立德树人的“德”也是源于阶级的“德”,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旨在加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时代性和感召力,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的导学、导思、导问、导行环节与学生的个人诉求、价值观塑造、情感体验相结合,从而夯实了思政课讲道理的理论基础,推进了思政课育人的主体性落地,促使思政教学主旨的设定不断深入思想启迪、理论学习、实践服务等方面,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打通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壁垒,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

2.1.3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拓展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必须探索提升教学效果的延伸渠道。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创新了思政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学效能。其中,课后延学即“行走课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通过课后搜集归纳整理资料、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等学习形式,促进大学生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发挥、体验的延续,弥补课后思政教育的“缺席”与“掉队”,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自然衔接,充分体现思政课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2.2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中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形势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探索,仍然存在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课堂吸引力有待提升、缺乏实践支撑论证等问题。

2.2.1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体系设计不够完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以来,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并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各高校对这一教学模式的使用仍处于试验与探索中,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没有制定统一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实施细则。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碎片化”学习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制度化建设的滞后性,也会阻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进展。另一方面,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没有形成积极有效的考评机制,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评教为主,评价形式单一、评价主体不够客观,对教师评价缺乏综合考量,而评价反馈机制又缺少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2.2.2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课堂吸引力有待提升。如何让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课堂吸引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在当今融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越发多元化。在课前导学环节,学生积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大量获取与思政课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典型案例,从而会大大削弱实体课堂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为了配合本地疫情防控工作,近几年的思政课教学大都以线上授课形式开展,以网络技术手段为载体,缺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助、互动。因此,长期线上教学产生的“距离感”,必然会导致思政课堂的“冷漠”,最终会降低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

2.2.3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支撑论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在思政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往往显得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目前,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处于探索阶段,不论是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还是实践活动的多样形式,都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设计。二是部分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设计缺少创新性。内容不够新颖、形式比较单一、启发性思考不够深入,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三是实践教学组织困难。思政课教师组织大规模的学生外出考察,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既存在安全上的隐患,又增加教师的课外压力。

3 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深化与完善

2019 年3 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4],这一重要论断为当前开展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形势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挑战、新问题,将从整合教学内容,强化主流价值导向;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重视理论实践结合,探索多元化实践方式等层面,不断完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3.1 整合教学内容,强化主流价值导向

教学内容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5]。这一重要论断,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只有在教学内容上勤下功,深研究,细挖掘,才能充分体现思政课育人的本质要求。

一方面,课前导学要对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充分发挥主流价值的导向功能。教师要在导学环节进行整体布局、统筹规划,把国家命运、民族复兴大任与学生个人发展紧密结合,瞄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优化设计思政课教学目标。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开设以专题讲座为中心的探学过程,既要突出思政课学理性要求,避免教学过程的泛泛而谈,又要贴近学生实际,有效满足学生个体的多元化需求,从而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运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强化主流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是高校思政课弘扬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性,必然要求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教师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要将新的时代特点和时代需求融入课堂之中,用崭新的观点、方法、视角,引导大学生科学研判国际形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完美塑造社会人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思政课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就必须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教师队伍。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素养。马克思说“理论要有说服力,就能掌握群众,而要有说服力,就必须彻底”。因此,思政课的理论输出一定要与学生的思想相结合,置身于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异常活跃,教师只有通过扎实的理论功底、专业的理论素养、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讲深、讲活、讲透思政课,从而满足大学生追求真理与知识的迫切要求。

其次,推进制度建设。高校要切实关心和爱护思政课教师,实事求是地制定符合教师发展、团队建设的合理制度,为思政课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平台和职称晋升机会。同时,合理的制度评价要破除“五唯”困扰,缓解思政课教师的科研压力,逐步向教学成果倾斜,引导团队成员回归课堂、深耕教学、创新教学,使思政课教师在制度的保障下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

最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一支战斗力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对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进行整合,吸收高校其他各类力量,不断优化结构,提升整体素质,形成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深厚、国际视野广阔的教师队伍深入思政课一线,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机制。

3.3 重视理论实践结合,探索多元化实践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价值认同、情感共鸣。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一是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要立足校内课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采用案例分析,开展专题式讲座、启发式讨论、情景表演等方式,加深大学生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深入分析。二是重视社会堂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只有走出学校小课堂,进入社会大课堂,才能切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哲理和价值意蕴,从而推动思政课往深走、往实走、往心里走。三是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通过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将革命精神升华为爱国主义情感中,感悟先辈的坚定信仰,重温红色经典的革命力量,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实践支撑,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综上所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以“课前导学、课中探学、课后延学”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表征,又是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运用,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理论高度、感受社会温度、体悟时代深度,着力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而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