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 朱建新
(1.江西省吉水县芦溪岭林场,江西 吉安 331600;2.江西省吉水县周岭林场,江西 吉安 331600)
我国一直都在提倡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的协调发展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它们使“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理念成为现实。我们需要主动适应生态环境的发展,改善林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供给侧改革,深入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要求。通过了解林下经济和国家储备林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以及大力发展它的重要意义来保障我国森林木材安全,提升我国综合森林材料利用效率,实现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协调发展。现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我国极个别地区在实行储备林建设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要求去做,在划定面积中出现了大部分储备林不合格的情况,其中包括生产量不合格、林组不合格以及林分选择不合格。对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概念模糊,不能够正确理解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将林、农、牧业等多个项目综合起来考虑。国家储备林具体要求落实不严格,其主要原因也是储备林建设发展的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在任务下达给地方政府之后,地方政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划定建设目标,没有在规定的区域内分配建设任务,部分地区政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不能合理规划社会和国家对木材的需求量,错误地认为某一地区储备林的需求量会过多或者过少,建设与消耗的发展不平衡,影响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数据更新。国家储备林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意识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大,使得百姓不了解国家储备林计划要求,没有及时落实储备林建设,同时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监管或监管力度不到位,储备林相关资料没有及时更新。
随着林下经济相关产业的不断拓展,林下经济的粗放经营、种养品种单一、规模不大且零散、结构不合理以及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优质低价、易产难销、效益不高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同时加上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认识存在偏差,使得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的发展难度加大,难以达到利用好林地资源优势助推百姓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目的。具体表现在:第一、林下经济管理都是家庭式、作坊式的形式,规模小且分散,基本上没有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市场竞争能力低,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现象突出;第二、政府扶持保障不到位,对产业引导、扶持、监管存在不到位的问题,政府服务功能不健全,林下经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素质不高,装备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资金缺乏,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第三、林下经济产业科技含量低,林业经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缺乏自己的商业品牌和标准,没有搭建好绿色环保、保健养生产品之路;第四、营销网络空间有限,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既要做好线下市场、又要打通线上空间,但林农营销策略观念保守、信息闭塞导致很多林下经济产品有产量没销量或有销量没行情。所以,很多林农宁愿去帮别人打短工也不愿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林农对林下经济种植的欲望也就越来越低,于是很多的林业从业人员不愿投入到相关林业产业工作当中。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它包括储备林营造和支撑体系建设,其中储备林营造主要指集约人工林栽培、中幼林抚育、补植改造、退化林修复等;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有林道修建、森林防火建设、病虫害防治、科技推广等内容。林下经济是指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下采集业以及森林旅游业。国家储备林与林下经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为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林下经济在现在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有了储备林天然屏障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林下经济,正因为具有林下经济效应,我们才更需要发展储备林,二者需要共同发展。林下经济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增强储备林建设工作,处理好储备林与林下经济关系显得十分重要。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以森林经营为主,通过科学的营造林生产技术提高单位林分的产量,促进森林资源的总量提高,对改良林木结构、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效应。与传统的林业发展不同,我们可以对林业资源不同空间的利用来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在相同的林地空间里,通过多种不同的手段对空间综合利用,既保证了林下经济的有效开展,也保证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顺利发展。扩大储备林整体覆盖面积,处理好生态环境和林下经济之间的关系,使得储备林与林下经济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对森林木材的需求问题。通过林下经济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来改善储备林建设环境,有效地促进国家储备林的可持续经营,发展国家储备林长期经济效应,使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国家储备林建设能够很好地缓解沙漠地区的沙漠化,固定土壤,减少风沙,改善生态环境,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将促进林下经济和储备林的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多方面收益等优势,展开林业、农业、畜牧业等多项综合项目的经营方式,可以将森林资源最大化的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促进林业、农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因地制宜,以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作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实地改良,促进储备林与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1 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改善我国林木现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木材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它作用广泛,经济成本较低,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然而,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在这种大环境下,国务院在2012年制定并岀台了《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规划》,该项规划要求各地应需要加快木材战略的储备基地建设,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由国家储备林基地来发展相关的林下经济产业,通过营造林方式改造现有的林木,培育大径级的用材林、培育好珍稀树种和工业所需的原材料树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总量平衡、结构协调、进口适度、持续经营”的国家木材安全战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覆盖率,从而更多地达到森林的固碳能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战略的开展对加强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国土绿化、维护生态和木材战略安全、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群众就业机会,助推百姓致富,维护社会稳定,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也可以提升社会效益。坚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生态林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和改善投资机制,转变林业发展的方式。坚持科学原则,推广营造林生产技术,在国有林场或集体林地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吸纳当地贫困人员、富余人员积极投入到国储林林下经济建设中来。当前林下经济的生产总值正在逐年递增,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吉安市2017年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以来,依托全市33家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优势,引导国储林项目建设林下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区域发展,开展了林药模式、林畜禽模式、林菌模式、林游模式等,充分调动周边农民的积极性,每年解决800多贫困人员脱贫、20000多农民致富,并且聘请当地贫困户作生态护林员,保护好森林资源。这样通过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农村人员积极投入到国储林林下经济工作中来,既维护了林区稳定和谐,也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难题,增长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全面推进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建设,将产业发展达到新高度、新水平,将令人诟病的“死林地”转变为让人喜闻乐见的“聚宝盆”,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功能都得到了发挥。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林业经济已经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发展,在自然资源开发程度日益增大的当下,我们需要处理好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考虑林下经济发展,又要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它们相互协调,相互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增长,相互提升。如何进一步促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应当正确树立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理念,正确理解其内涵与目的,发展林下经济应遵循生态优先,不可超越生态红线,保护好生态环境;国家储备林建设应多看质量,不看数量,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可种、可养、可釆、可游的优质立地环境,减少林下经济的投入成本,从而增加其收益。第二、应当加强组织领导。紧扣国家储备林“为国储材,为民谋财”的定位,推进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多模式的发展项目。地方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项目建设,长期将此作为一项重要工程项目来抓,搞好协调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为群众排扰解难,提供资金、技术上的保障,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好销售难的问题,这样群众也不用背井离乡,就在家门口就业,在自家自留山上致富。第三、应当培育新型主体,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打好“人才”牌。国家储备林建设见成效,保障林下经济的长远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营造生态稳定、结构优良、长短结合、高效集约经营的储备林基地。合理发展林下经济,着力培养林下中药材、林下养殖业、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既要培养乡土专家,也要留住林、农业科研人员,既要引进来(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又要走出去(多到外面参观、学习),让人才安心地服务于项目建设。同时,应提高林下经济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与农林科技院校联动,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科学成果的转化。这样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利用好国储林项目建设,充分有效发挥森林生态资源优势,盘活林下经济,发展壮大林下产业,实现森林资源增长、林业经济增效、农民收入增加,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分割性,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协调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国家储材;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为民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