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建设

2022-03-23 20:13陈智星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4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农田水利灌溉

陈智星

(太湖县水利局,安徽 安庆 246400)

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概述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是指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农田水利灌溉过程和农田水利灌溉效果等开展管理。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工作,一方面,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涵盖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不能只局限于农田和农业,还要对当地的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农业发展具体情况、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等进行分析研究,所以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比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比较高的综合素质。另外,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是节约水资源、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工作,与我国目前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发展战略相契合,所以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还需要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国家最新政策和指导方针,与时俱进地开展具体工作。

2.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关系

2.1 提升缺水地区农村经济稳定性

水资源是农村种植业的必需资源,水资源是否充沛对农村种植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缺水不仅会导致粮食减产,甚至会造成粮食危机,影响食物供给。我国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南北分布不均,拥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大小河流10万多条,同时拥有洞庭湖、太湖、巢湖等天然湖泊2000多个,淡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m3,占世界的6%左右,但人均2300m3,仅相当于世界平均的1/4,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导致地区农村经济受气候影响较大,稳定性比较差。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有助于缓解缺水地区农村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升缺水地区农村经济稳定性,从而保障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幸福度,有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推进。

2.2 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目标之一。传统的农田水利灌溉多是农民利用铁锹等农具挖掘沟渠引水,耗时耗力且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引进现代化节水技术和灌溉设备,能有效提升渠道水利用率,目前我国渠道水利用率只有0.3~0.4左右,相关数据计算,通过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利用系数能达到0.7~0.8。农业现代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粮食产量,还能有效提升我国粮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3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能有效缓解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证农业生产正常开展,保障农民群体的收入安全,进而获得农民群体的信赖,农民群体自觉主动参与农业、农村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产业振兴;另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有助于减少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压力和提升农民群体的收入,从而为农民群体实现物质上的富足、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提供物质前提,农民群众有时间、有资金、有意识地配合乡村文化建设,最终实现文化振兴。综上所述,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能有效推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进而带动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对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助力。

3.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现状

3.1 管理模式较粗放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管理模式较粗放,主要表现为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水利设施使用效率不高、配套工程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等。部分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工作存在形式化问题,即以扩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模为工作重点,但仍沿用传统的灌溉模式,没有引进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现代化技术。

3.2 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广大基层地区还没有建成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部分农村地区初步具备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管理体系形式化严重、规章制度约束性不强的问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不健全直接导致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管理监督工作难以开展。

3.3 管理资金不充足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存在管理资金不充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目前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资金来源比较集中,主要依赖水费收缴和农户集资两种方式。然而上述方式筹得的资金数目较少,不能满足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设备管理维护等工作的资金需求,也导致没有实力引进节水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3.4 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存在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一方面,目前绝大多数农村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归村级集体管理,然而村干部缺乏具备水利灌溉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相比于其他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对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要求较高,目前绝大多数农村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不达标。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一方面导致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得不到村集体的重视,另一方面导致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

3.5 水利工程发挥效果不佳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开展意义是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效率和减少淡水资源的浪费,上述工作目标的实现依赖水利灌溉工程的质量,然而目前部分农田水利灌溉水利工程质量不佳,未能很好实现以上目标。水利灌溉工程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资金不足,导致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和设备老化等问题;二是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很好指导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导致灌溉方式传统落后、灌溉设备保养维护不到位、灌溉渠道淤积、漏水、跑水等问题。

4.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策略

4.1 推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精细化

4.1.1 加强对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即要求新建或扩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必须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投标阶段)→建设实施→竣工验收→投产运行→后评价基建程序施行。勘测、设计人员必须实地考察,判断新建或扩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必要性,利用明渠均匀流q=ac√ri、流量q=av等计算公式计算客观数据辅助结论,建设方案审批通过后才可正式开展工程建设工作。

4.1.2 制定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责任机制,将具体责任细化到个人,有效避免盲目建设,秉承“谁提出,谁负责”的原则,有效约束工作人员行为。

4.1.3 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布局的合理性,坚持以“建一处、用一处、好一处”为基本原则,避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成后被闲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务必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讲求整体布局的科学合理。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勘测形成建设规划方案,兼顾群众财产安全,不追求数量,体现实效、实用,切实满足农田灌溉需要。

4.2 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

4.2.1 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灌溉用水法律法规,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指导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各地区应该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以本地区农业发展具体情况和发展战略规划作为特色依据,制定与法律法规契合,与本地实际情况配套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

4.2.2 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监督机制,即成立专门小组,负责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监督工作,监督范围涵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实现全过程监督。专门小组一方面负责监督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是否合规合法,另一方面监督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过程是否存在贪污腐败问题。

4.2.3 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机制,一方面安排专人专职负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备的保养维护,另一方面将制定严格明确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设备淘汰制度。

4.3 拓宽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资金来源

目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来源为水费收缴和农户集资,然而农民群众收入不高,所以即使农民群众支持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其资金贡献也比较微博,再加上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灌溉设备耗资巨大,导致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阻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水利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拨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专项资金、提供农田水利灌溉设备购买折扣等方式帮助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开源节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维护保养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备、引进现代化节水技术和灌溉设备、吸引高质量专业水利灌溉管理人才等。其次,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例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企业投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秉承“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逐步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制度,为投资支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企业提供优惠扶持政策等。

4.4 培养专业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人员

4.4.1 要重视现有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学习培训活动或挑选骨干工作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提升农田灌溉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层次农田水利灌溉管理队伍。

4.4.2 要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即通过招聘高质量专业人才弥补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科学性、专业性较弱的不足。为了有效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等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宣传,吸引愿意扎根农村奉献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专业人才。

4.4.3 提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人员的时间观念、制度观念、行为观念和责任意识,要通过开展文化建设活动、组织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荣誉感,进而推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看书自学、报名网络课程等方式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4.5 引进现代化节水技术和灌溉设备

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效率和质量,减少淡水资源浪费,助力乡村振兴,必须要引进现代化节水技术和灌溉设备。首先,可以引进农田渠道防渗节水技术,传统的农田渠道挖掘工作很少注意防渗节水问题,导致灌溉过程中地下水流失严重,不仅造成淡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对渠道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形成威胁。农田渠道防渗节水技术要求首先做好地下水观测工作,其次加强灌排水沟建设以防止漏水、减少渗水,最后加强对灌溉用水管网的质量检测和后期维护。其次,可以引进农田微灌节水技术,利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有效改善土壤盐渍化,一方面可以利用滴定压法将作物根系分泌物与地面接触面形成一个微灌系统;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塑料薄膜控制农作物根部及周围土壤的水分分布情况。最后,可以引进农田喷灌节水技术,即改漫灌为喷灌,有效节约淡水资源,但是相比于漫灌,喷灌可能会导致漏苗问题,所以要加强管理水平和完善技术标准,解决漏苗问题。另外,在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有效应用的今天,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当地气候、地理特征,应用精密灌溉技术实时掌握农作物的实际生长状态,确定农作物的灌溉时间。

4.6 引导农民群体参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

4.6.1 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宣传,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化讲座和利用多平台开展宣传教育,帮助农民正确认识现代化农田水利灌溉模式,自觉配合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相关工作,主动参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

4.6.2 成立用水协会,吸纳文化水平比较高和积极参与农田实例灌溉管理工作的农民群体,为协会成员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较强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教育培训,提升协会成员的管理能力,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提供助力;为协会成员提供外出考察机会,借鉴其他地区、单位的工作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改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质量。

4.6.3 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实现约束监督,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鼓励农民群体在生产过程中及时上报灌溉问题,从而早发现,早处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群众财产损失。

5.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管理模式较粗放、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资金不充足、专业管理人员缺乏、水利工程效果不佳的问题,上述问题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形成了阻碍,所以相关人员要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采取优化改良措施,实现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农田水利灌溉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中国再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