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科技期刊跨平台发展与影响力提升探讨

2022-03-23 19:32:41王燕云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国际化期刊

王燕云

(地理空间信息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1)

进入21世纪,中国信息产业持续加速发展,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新业态更是快速普及,并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大幅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1]。科技期刊作为运载、传播科学技术信息和交流科学思想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传播科技知识,推动社会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为加快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近年来中央和有关部委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和具体举措。2018年11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019年7月,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1年5月, 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进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催生更为多样的媒介形态与内容生产方式,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4]。

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特别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影响传播媒介,在万物互联背景下的信息时代,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传播类型、传播范围相比传统媒体更快、更广、更全面。本文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分析传统科技期刊发展瓶颈期的问题与现状,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推广模式,探索期刊跨平台发展和影响力提升的路径。

1 传统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分析

科技期刊是最为传统和广泛的科技传播平台之一,作为一种媒介,它连接了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等多个主体,成为支撑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科技信息的及时刊载、有效传播、科技成果推广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与进步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5]。传统科技期刊的发展初期主要依靠纸质版的刊发,进而转变成知网、维普、万方、超星等专业领域网络刊发。虽然传统科技期刊的发展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进步,但是仍存在扩展速度慢,影响范围小,互动体验性差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传统科技期刊传播效率亟待提升

科技期刊的目的是交流科学技术及成果,同时传播学术思想,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依赖程度较高[6]。目前实现网络预发表的期刊数量少,多数期刊主要是在纸质期刊发表后,再依托中国知网、维普网和期刊网站建设实现数据发布。虽然目前绝大部分传统科技期刊均已经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但是数字化传播效率亟待提升。在传播路径方面,主要传播路径依旧依靠纸质版期刊的分发和订阅,使得受众范围较小,依托特定数字化平台的网络化对关键词检索技术依赖性较高,导致传播局限性强。

从中国知网按学科分类的期刊中,选取工程科技类中的船舶工业类期刊为例,其中共收录船舶工业类各类科技期刊共29种,仅有《船舶工程》《船舶力学》《船海工程》《中国舰船研究》4种期刊实现网络首发。其他期刊都需等待纸质期刊发表后再上传至网络平台发表。

在科技期刊的征稿方面,部分传统科技期刊仍旧依赖邮箱投稿,甚至纸质投稿和审稿,使得投稿、审稿、定稿、出版的速度慢,不符合科技期刊在新兴科学技术传播的时效性诉求。传统科技期刊数字化程度弱的问题对于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影响较大。

1.2 传统科技期刊数字化衍生平台缺失

传统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平台主要是用以投稿和审稿,其用以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知识系统化介绍的衍生功能缺失。编辑和作者围绕网络平台开展工作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期刊的编校等传统工作中,对互联网多媒体新技术关注较少,快速传播的意识还不够,掌握互联网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技能较慢,难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中的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依托现有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平台向数字化衍生平台转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字化衍生平台能够为作者和读者、作者和编辑、编辑和读者建立三方互相交流和知识系统化讲解的传播与交流平台。

纵观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平台建设,《船舶工程》作为历年收录入核心期刊目录的优秀期刊,在网络化方面功能已经完备,但是仍然缺乏多方交流互通的数字化衍生平台。在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方面,《船舶工程》期刊建设有较为完备的公众号平台,但公众号平台仅能查阅当前期刊目录和重点推介的成果转化,尚不能实现稿件处理进度的查询和作者的交流功能。

此外,科学技术的传播需要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共同认可与努力,目前大多数国内科技期刊缺乏国际化的投稿与交流的版块,国际化水准亟待提高。

2 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与提升路径研究

2.1 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模式改革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期刊的阅读受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获取最新科技期刊资讯。从主动搜索向主动搜索和被动推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促使科技期刊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投稿与审稿逐步实现了信息化和无纸化。通过在线投稿的方式,提高了稿件的投稿、审稿和出版效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投稿的针对性更强,科技期刊的研究方向分类更明确,使得稿件的筛选准确度更高。

以科技期刊重要的传播平台中国知网为例,随着新媒体技术在跨平台应用中的发展,知网为更快推介相关研究的传播,在平台方面除了原有的网页平台外,新增的知网研学平台,便于读者快速学习期刊或学位论文中的知识,并新增笔记功能以快速提取知识点;新增的手机知网平台,能够应用与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跨平台阅读;新增的全球学术快报平台能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客户端的阅读习惯,主动推送国内外研究的最新热点内容。作为全国最大的期刊数据收录中心和网络发布平台,中国知网的发展方向对科技期刊的发展改革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重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注重多平台信息的互联互通,变被动查询检索为主动关联推送,以上改革方向都是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模式。

2.2 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知识传播模式转变

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的知识传播模式不再是单一由期刊网络发表和纸质版期刊发行的传播模式。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发展是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和传播的新模式,微信公众号与期刊网关联,稿件的处理流程在微信公众号可以实时查询,实现科技期刊传播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视频号的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简短的视频介绍期刊目前的刊发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播形式开展研究内容的全面介绍。

在静态新媒体的发展下,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最新的科技类文章信息,以简短的通信形式,发布行业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在动态新媒体的发展下,可以利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最新的科技类成果及成果转化信息,以短视频的形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传播。

OSID开放科学计划,在纸质刊物、微信推文中增加二维码,并在二维码中添加与论文相关的研究数据、音频介绍、实验视频等,让读者通过扫码获取论文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听”论文。OSID开放科学计划使得传统期刊枯燥的文字转换成音频文件,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效率。但是OSID目前仍存在问题:一方面推广规模不大,另一方面是单一的形式(音频文件的转换)并不能帮助期刊提高文章的阅读率。在精准推送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捕捉读者关注的领域与对应的文章,针对性地依托公众号推送文章,提升期刊的关注度和文章的引用频次。在相关行业内引入热力图的分析,围绕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提出科技专刊的形式,吸引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期刊的关注。

以移动互联网在精准推送系统领域应用成功的企业字节跳动为例,字节跳动旗下有文本类精准推送系统《今日头条》和视频类精准推送系统《抖音》,此外还有国际版精准推送系统《TikTok》。精准推送系统作为字节跳动的核心技术帮助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便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影响力甚至扩散到海外。虽然字节跳动是商业化信息传播的公司,但是精准推送系统的技术应用在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方面值得借鉴。

此外,在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方面,利用在线视频会议的方式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搭建围绕特定科学问题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平台。由此,依托科技期刊的知识传播模式由被动地发布变成主动地推送,由作者的服务工作变成联系作者和读者、服务科学技术传播的平台,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凸显。

3 新媒体视域下科技期刊发展典型案例

3.1 新媒体视域下科技期刊视频号应用

《机械工程学报》通过视频号的开设,相关领域学者聚集效应明显,视频号与公众号相关联,向学者广播分享主题,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线观看或者通过平台回放视频,同时也可以通过视频号与主讲人在线交流。

科技期刊视频号在特定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传播能力较传统期刊平台具有非常大的提升。《2021年抖音大数据报告》显示,人人都能在抖音“旁听”名校课程,92%的“双一流”高校入驻抖音平台。高校公开课观看总时长约145万个小时,按照一天上8节课、每堂课45分钟计算,相当于24万人通过抖音平台上了一天课[7]。视频号的发展能够吸引优秀的作者投稿,同时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传播。

3.2 新媒体视域下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拓展

期刊社在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方面均有布局与发力,通常在发文内容方面和发行区域方面力图实现国际化,扩大国内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影响力,加强国内外研究学者的互联互通。在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方面,主要围绕编委会国际化、审稿国际化、稿源国际化、语言载体国际化等具体方面的国际化[8]。

《机械工程学报》期刊社在国际化方面已经拥有《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期刊,并被SCI收录,接收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文章。但是目前国内能够做到国际化期刊发行的期刊社还非常少。

未来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拓展,首先可以向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的方向发展,争取能让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在国际传播,进一步提升我国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和话语权,形成优质文章回流的良性循环。其次可以通过国际会议征稿等方法,提高国际化文章的比例。最后利用政策优势助推期刊国际化的发展,特别是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增强服务科技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

3.3 新媒体视域下科技期刊小程序应用

新媒体环境下,根据科技期刊特色,开发定位精准的小程序能够帮助期刊提升行业影响力。科技期刊通过小程序的应用,作者能够实时查询所投文章的审稿进度,与编辑依托小程序有效沟通,期刊编辑能够通过小程序,实现移动即时办公,提高办公效率。精准的小程序应用能够极大提升作者与编辑的体验感。

读者范围的正确引导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目标,科技期刊通过小程序中的栏目设置,突出功能设计,扩大读者的传播范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小程序利用大数据了解用户的关注度和偏好,以便合理整合数据。

此外,微信公众号可以与小程序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互补,打造更具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小程序的开发不需要读者安装软件,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搭建读者与编辑之间沟通的纽带。期刊社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设置常见问题的自动回复,作者或读者能够通过小程序的提问,自动获得相关信息,提升期刊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在新媒体全面应用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科技期刊作为衔接科技工作者重要的平台,积极探索科技期刊在数字化和新媒体角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探索科技期刊跨平台发展与影响力提升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传统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和现状分析出发,剖析当前主流科技期刊在传播效率偏低,数字化衍生平台缺失的问题和现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改革科技期刊发展模式和扩展知识传播路径的解决思路。特别针对典型的视频号应用、小程序应用和国际化拓展结合实际的案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科技期刊在新媒体视域下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国际化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