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财政局
2022年以来,晋城财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于担当,主动谋划,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坚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不断加强全市财政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第一位,把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践行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带头践行对党忠诚的庄严承诺。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财政工作各环节和全过程,把财政工作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坚持以政统财、以财辅政,不断强化“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深刻认识“财政绝不是只管收支的钱袋子,而是调节经济的大杠杆”,把握好工作着力点,切实做到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坚持练就过硬本领。引导干部职工把学习作为终身必修课,加强磨砺、锤炼、锻造,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读原著、勤学原文、深悟原理;同时持续更新财政专业知识,把学习成果与履行财政职责结合起来,关注国情要事、关注经济发展、关注财政改革,全面提升自身综合业务素质,着力提升财政干部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破解难题、应对风险的能力水平。
坚持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坚持依法履行财政职能,不断发挥法治在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中的重要作用,把严肃财经纪律挺在各项财政工作前面,认真落实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规定,切实加强预算执行和资金安全管理,做到任何时候都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引导财政干部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带头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统筹谋划,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工作。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已下达疫情防控资金6.73亿元(市本级1.46亿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设备和防控物资补助、核酸检测经费、疫苗及接种费用补助、重症病区和发热门诊改造等基建支出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等体系建设资金等,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需要。
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省财政厅一揽子政策措施,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迅速行动、精心组织,重点抓好稳住经济6个方面19条财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快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进度,与税务、人行密切配合,加强留抵退税资金退付情况的统计、分析、研判,重点加强库款管理,完善库款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库款足额保障留抵退税资金需求。截至2022年8月底,已退税37.95亿元,用“真金白银”为全市4088户纳税人送去“及时雨”。同时在债券资金合理合规使用前提下,多措并举加快支出进度,2022年省财政厅下达晋城市专项债券资金42.35亿元,截至8月底,整体支出进度达99.45%,居全省第一位,圆满完成8月底基本支出完毕的目标要求,对拉动晋城市有效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市、县两级发放消费券,用于汽车、家电、成品油、餐饮等消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落实减免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产租金政策,推动降低市场主体成本,截至目前,房租核定减免租金488.92万元;加大稳岗支持力度,拓展社保缴费缓缴政策时限范围,为参保缴费企业缓缴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为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扩岗补助、吸纳就业补贴等;落实城乡交通客运政策性补贴政策,市本级安排市域、城际公共交通运行补贴资金2.05亿元,缓解市公交公司等企业在疫情期间各项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压力。二是加大金融服务和保障力度。创业担保贷款方面,市县两级财政累计安排创业担保基金位居全省第一;市财政预算安排创业贷款贴息资金同比增长75%。融资担保方面,市财政拨付担保费补贴资金和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服务市场主体1684户,同比增长370.39%。三是力推政采护企“加减法”。做好“加法”,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实施订单融资,面向中小企业预留政府采购份额,及时公开公平处理相关投诉,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公平竞争;做好“减法”,停收投标保证金,免收履约保证金或降低缴纳比例,向供应商免费提供采购文件,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成本,助其轻装上阵。2022年以来为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2560万元。
千方百计稳定收入。抓好组织收入,密切与税务部门协调配合,做好重点税源管控,加强涉税数据共享互通,强化煤炭、房地产等重点税源行业征管,努力挖掘税源潜力;同时增强收入征管效能,依法依规加强收入征管,防控“跑冒滴漏”,堵塞收入漏洞,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强收入调度,主动对接省级财政部门,掌握全省地市实时收入情况,全面分析预判收入形势,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关键时间节点以周为单位倒排时间进度,强化与各县(市、区)财政及税务、国土等相关执收部门的协作配合,互通信息、提前谋划,把握好收入力度和节奏,确保平稳可控、可持续增长。2022年1-8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2.9亿元,为年度预算(214.7亿元)的94.5%,同比增长75.9%,增收87.6亿元,规模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四位和第一位。
千方百计优化支出。高度关注收支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保持财政收支动态平衡,确保运行安全。进一步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硬化预算约束,严控和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严控预算追加调整,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立预算压减清理收回机制,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年度执行中发现的确属无需使用的资金,按规定调整用于急需领域;加强“三保”支出监控,完善“三保”执行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实时掌握县级财政运行状况,逐步建立“三保”长效保障机制。2022年1-8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1亿元,为年度调整预算(333.2亿元)的75.3%,同比增长35.2%,增支65.3亿元,较全省9.1%的平均增速高26.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民生支出20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5%。
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把握好政策窗口期,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及时对接上级新的增量政策,争取最大力度支持。成功申报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市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项目,分别获得国家专项奖补资金10亿元、2亿元;成功申报山西省信保基金试点市,作为首期信用保证基金试点城市之一,获得省级配套资金3330万元。
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目前已运用一体化2.0系统完成2022年部门预算编制并顺利开展资金支付,财政数据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贯通;同时作为全省首家预算管理一体化单位资金改革试点市,已顺利将单位资金全流程管理纳入一体化系统,单位资金模块管理成功上线,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部门内部协调机制,出台《晋城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内部规程》,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共享绩效管理资源,实现全市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推进;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梳理出台包含事前绩效评估、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重点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绩效信息公开、第三方机构管理等方面内容在内的7项配套制度,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推进市与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融媒体中心、市体育局、市文物局,对晋城市公共文化领域进行市级与县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厘清支出责任,在公共文化领域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县财政关系,实现权责匹配。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进行规范,为闲置资产的盘活利用打好制度基础。认真做好国有资产月报、年报工作,全面摸清家底;联合县区财政局成立资产清查小组,对各单位闲置房产、土地、车辆等进行梳理盘点,为闲置资产盘活利用提供数据基础。分类实施处置,对部分闲置资产实行分类处置及盘活利用。创新盘活方式,将闲置资产以委托、划转、转让等方式“打包”,采取市场化、专业化手段运作,整合闲置资产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公务用车的统一调配、使用、维护和处置;推动资产调剂共享,将长期低效运转和闲置资产进行调剂共享或用于脱贫攻坚,促进学校、医疗等资源有效整合。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预算安排教育支出8.7亿元用于教育七件实事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及寄宿生生活补助、高中和中职免除学费及发放助学金、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营养改善全覆盖工程、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等,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提高全市教育水平。
支持科技进步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安排资金用于光伏项目补贴、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奖励补助、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科技研发基地项目等,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升晋城市创新能力。
加大文化旅游文物投入。预算安排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9亿元,用于支持全市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支持免费送戏下乡工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支持举办各项体育赛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文物保护工作以及康养大会等,提升全市文化品味。
支持强化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山西省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意见,晋城市从2022年起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坚持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按月按标准发放到位。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治理整顿活动,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
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出台《晋城市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国家、省级农业保险险种的基础上,增加市级奖补险种和县级特色险种,市县财政建立稳定的农业保险投入增长机制。
坚决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组织领导,晋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具体要求。严格落实《晋城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统一高效、规范健全的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使用好以债务率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评估机制。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持续优化债券结构,拉长债券平均年限,推动专项债券还款期限和实现项目收益期限相契合。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资金在年初预算中优先安排,确保不发生偿付风险,切实维护政府良好信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贯通6个县(市、区)、36个乡(镇、办)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路景村业”一体推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沿线243个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探索产业融合、产村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统筹推进路、水、暖、网、废、链等十件实事,持续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创新启动美丽宜居“双百”村庄建设工程,首批打造的20个美丽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宜居乡村振兴示范村全面开工建设。建成运营市县两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启动开展“强村公司”试点,实现农村改革治理一体推进,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加强执行监测,结合直达资金管理,动态监控县级“三保”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县级做好“三保”预算执行和风险防范处置工作,严禁挤占挪用“三保”支出,对“三保”保障不到位的地区,督促地方及时调整预算予以补足,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确保兜住“三保”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