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研究

2022-03-23 14:26:45包亚婷
山西农经 2022年20期
关键词:垃圾村民农村

□包亚婷,刘 晶

(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现阶段,国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逐渐走向正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生活垃圾无人治理和治理懈怠等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全国各地以相关理论为基础,陆续开展治理农村环境的实践工作,将垃圾治理列为重要的环节。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在治理生活垃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许多农村地区垃圾治理水平低下、效果较差。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村发展思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思想的综合认识,是对农村发展思想的总结[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农村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农村生活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或者为其提供日常生活服务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4]。农村生活垃圾多为农民家庭生活垃圾,包括食物垃圾与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等。如若适当地收集和处理,这些垃圾一般是无害的,但过多聚积会污染自然环境,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1.3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确保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的重要举措,治理生活垃圾的意义在于促进村庄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政府应全面完成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规划的实践进程,加强农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包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办法、筹集治理资金、政府制度政策以及相关机构组织外包清洁服务等。

目前,国内外对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应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形式多样的垃圾收运体系,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在城乡二元化的环境下,农村生活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不同,乡镇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无法直接借鉴城市的做法。与城市相比,我国乡村居民居住集中,受教育水平较低,环境治理难度大。乡村经济落后,治理环境的资金不足,没有固定的清洁力量,缺乏先进的垃圾回收转运装置。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被认为是政府主导、有效解决农村垃圾和环境保护的行动,意义在于为农村居民提供生态宜居的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生物处理、能量转换处理等。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给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乡镇政府的工作指导思想、垃圾分类标准和对策远不及城市,治理工作缺乏制度和法规保障。

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关系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最大的民生。21 世纪以来,农村经济快速高效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村民对美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民的生活环境不理想,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是全国人民的心愿,为农民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是重要任务之一。

2.1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供政策保障

改善农村生活品质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用政策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保障。国家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建设新农村,落实农业绿色发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农村治理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2.2 乡村振兴战略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提供资金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各地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要求,在公共预算中把农业和农村摆在优先地位,积极安排资金确保与乡村振兴任务相统一。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把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扶贫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不变。加快发展农业,重点保护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设施农业和科技农业,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中央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5 年行动计划,建设美丽的庭院、美丽的村庄和美丽的农村。

2.3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探索途径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有效探索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后,各级政府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是美丽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难题的理论框架指导,各乡村根据战略要求建设美丽乡村,在治理生态环境工作中总结经验,取得显著成效,改善了村民生活的环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民增收。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不足

3.1 资金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费用全部依靠市财政局拨款,治理资金不仅要用于购买专业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转运设施,还要建造垃圾池、焚烧炉等基础设施,支付保洁、监督人员的工资,资金紧张,市财政局和乡镇政府无法满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开支需求,大大降低了乡村基础回收垃圾设备及环卫设施覆盖率。

3.2 法律和政策保障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尚未有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回收利用的专项立法,关于乡村生活垃圾二次利用化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度中出现频率较低。一些偏远的农村由于经济不发达、治理经费不足、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科学有效的治理经验,陷入治理困境。目前,就大多数地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效果来看,在治理乡村生活垃圾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5]。在资金管理、宣传管理、监管机制、办公人员积极性等方面,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治理费用不足、经费使用情况不透明等问题,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不能放任不管或依赖区财政每年发放的固定环境卫生治理资金。

3.3 村民参与性不高

相比于城市,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起步较晚,乡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城市相差较大。经济落后的乡镇政府在制定垃圾治理有关政策和条例时,会照搬相邻市区垃圾治理成功的案例和政策,制定出不符合本地的政策,进而影响治理效果。许多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回收基础装置较为完整,但是街道上的垃圾箱没有垃圾分类标识,村民习惯于随意丢弃垃圾,常把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统一扔进垃圾桶内,增加了垃圾处理难度。

近年来,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选择在城市定居,使农村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加大了农村垃圾治理的难度。多数农民习惯于将垃圾直接倾倒在马路边或者沟塘,对垃圾收集设施的利用率较低,管护性不强,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

4.1 拓宽资金渠道,提高基础设施覆盖率

在治理乡村生活垃圾时,政府不可仅依靠单一的力量,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的作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不仅需要制度的支持和保障,还需要市场的积极配合,政府应鼓励市场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改善项目。除了政府的经费支持外,还要筹集社会资金,确保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减小政府的财政压力,助力乡村振兴。

建立健全公共资金投入机制,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投入比重,建立专业化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投资保障体系,将城乡环境保护和管理成本纳入地方公共预算。政府应合理配置资金,明确资金的使用方向,在治理过程中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把每一笔费用利用到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当地的基础装置购置费用和清洁费用充足,将基础回收垃圾的设施配备齐全,确保每个村庄的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75%以上。村委会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要及时记录,申请资金的理由必须以治理生活垃圾为主,有利于改善乡村环境的可以优先使用资金,发展落后的村庄要加快补齐短板。

4.2 健全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转变环境立法的制定理念,公平对待城市环境治理和农村环境治理。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出台《垃圾分类法》,明确规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法》实行,对落实不到位的农村地区发出警告,强调各主体的责任,通过强制性的规定规范村民投放生活垃圾的行为,协助政府共同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仅靠《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并不能完全起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作用,要尽快补齐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例如村收集、镇转运的标准,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标准和技术。

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在治理过程中形成村规民约,对不执行规定的村民进行处罚,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6],形成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为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美丽的生态宜居农村。

4.3 加强宣传,增强村民环保意识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宣传工作提供了便捷途径,政府和村委会应抓住一切可以宣传环境保护的机会,增强村民环保意识,确保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呼应。村民作为垃圾治理的主体,必须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村委会可以通过朋友圈、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在每个村庄内设有可以容纳100 人左右的工作大厅,每周五或者周末带领村民观看宣传片,或举办有奖竞答活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现阶段,我国没有明确规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乡政府可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垃圾分类投放的具体标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的优势,提高村民的参与性。

村委会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每个村庄可以从参加培训的环卫工作者中选出优秀代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学校教育中加入环境保护知识,让环境保护成为一门必修课。

5 结束语

农村垃圾管理看似一件小事,但关系到每个村民的身体健康。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各级政府和人民长期关注的焦点。治理农村垃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充分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积极动员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力量,全面、长期、持续地进行。此外,健全农村垃圾治理资金保障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是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垃圾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垃圾去哪了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6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倒垃圾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