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2-03-23 10:16:51吕树强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1期
关键词:传统农村文化

吕树强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一、优秀传统文化育成下耕读文化的文化视野

(一)耕读文化的精神内涵

耕读文化从其字面意思理解,包含了“耕”和“读”两个涵义,是将农事耕作和读书学习作为核心传承的文化生活形态,其中既包含了安身立命的农业文明态度,还包含了胸怀家国天下的价值信仰,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结晶。

耕读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儒家经典《论语》和《孟子》分别记载了如长沮、接舆、许行等典型的隐士事迹,强调了先哲们为了坚持自身处事原则和精神追求所展现出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三国时期“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和东晋时期“结庐在人境”的陶渊明等,都是这种生活态度的践行者,他们选择避世隐居,并不是消极的逃遁脱世,而是在为将来积极入世做准备。隋唐以后,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学而优则仕成为主流价值,耕读文化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生活上的取舍态度,形成了“读”为了“兼济天下”、“耕”为了独善其身的双向选择。进入到工业文明以后,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逐渐衰落,文化发展重心也逐渐向城市倾斜,乡村环境中的耕读文化传承出现了中断,乡村所具有的自然闲适、安稳富足等文化特征也逐渐消解,农业经济和耕读文化处于边缘化地带,缺少应有的关注。同时,在新兴的城市文化当中,快节奏的工商业生产活动导致人们的精神世界相对空虚,浮躁气息强烈,普遍缺乏文化精神层面的信仰和追求,这也成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常态化问题。

(二)耕读文化的现实内涵

耕读文化是源自于农业文明的发展,以“耕”和“读”两种形态作为核心代表,但是其所辐射的外延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古代文化当中人生追求的全貌,其所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人们所追求的高尚情操和文化修养。对于当下浮躁的文化环境和人们逐渐缺失的精神家园状况而言,耕读文化的传承和复兴更具有时代现实意义。耕读文化在为人、处事和价值信仰方面意义重大,对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的重构具有多重指导意义:其一,耕读文化内含的勤俭节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当代文化价值观念所缺失的,这种精神来源于小农经济背景下的生活环境,在物质生产落后的条件下,人们需要尽可能做到量入而出以维持基本的生计,并在穷困窘迫的物质生活中,精神世界仍然保持着对未来的热忱和希望。到了当今商业经济时代,社会公众物质生活普遍富足,加之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产生了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导致传统朴实的价值信念出现了动摇;其二,耕读文化当中体现出的为民造福、胸怀天下的价值理想,是儒家文化入世哲学观念的重要体现,突出体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抱负,展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中,先小家后大家、利己主义的思想影响巨大,导致传统的耕读文化精神信念无法成为社会认可的主流价值,社会公众因为缺乏认知了解,对耕读文化产生较为严重的价值疏离感。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推动耕读文化的发展建设传承,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耕读文化的重要引导性价值

(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立命之根,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凝聚力之源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存在。耕读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展现了传统文化道法自然的理想境界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耕读文化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勤俭持家的生活态度经过挖掘提炼,展示给社会公众,有益于帮助社会公众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之根,重新找到精神信念的方向,建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社会公众通过积极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方式近距离观察了解传统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下,完成个人价值观念在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层面的塑造,实现文化引导人、培育人、塑造人的作用,最终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发挥凝聚力提升精神品质

在当代,耕读文化处于边缘地位,散见于村落环境当中,与乡土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不同地区不同村落都有独特的生产生活智慧,表现出文化信仰的生命力。这种文化生命力所体现出的对耕读文化的热情,则是地区文化向心力的体现,也是形成内部凝聚力的主要途径。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和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村聚落已经被拆迁,大量的农村人士开始涌入城市,另谋出路,传统的乡村聚落文化环境遭到了破坏,传统文化观念在社会公众当中的影响力愈来愈低,乡村特色文化正在不断消失。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的“振兴”,不仅仅是物质经济层面的振兴,也是文化精神层面的振兴。通过文化振兴,可复原已经遭到破坏的耕读文化价值观念,重新塑造断裂的文化环境,重构文化凝聚力,构建文化软实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可达成更新乡村文化底蕴,提升地区凝聚力的战略目标。

(三)全面净化社会风气

长久以来,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资源建设有所不足,农村除了保持乡土文化的精神传承之外,在道德教化和文化素质涵养等方面相对薄弱,一些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在面对突发问题缺少深远考量,容易冲动行事,导致农村地区长久以来存在大量的冲突和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耕读文化在乡村环境中的落地,能够带动净化社会风气,帮助农村群众认识到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念,并且践行于生活当中。耕读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在农村生活当中发挥影响作用,可以有效消解传统农村环境中存在的封建迷信、好吃懒做、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带动村民群众不断参与到文化生态当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文化环境。

(四)打造多元化文化发展生态

耕读文化拥有久远绵长的历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方向引导意义。在中国古代,耕读文化凭借着巨大的社会辐射影响,塑造了先进的社会形态。例如耕读文化与科学技术的深度结合,成就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创新,二者结合所形成的典型成果如《齐民要术》、《补农书》等,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此外,耕读文化还与文学、艺术等进行紧密结合,形成了大量优秀的诗词文化作品、艺术剧种等,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耕读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生态,有着较强的包容性和多元化建构体系的核心特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之下,耕读文化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特性,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新生态,带动文化传承和文化复兴,助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耕读文化审视

(一)耕读文化的经济延伸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耕读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受经济环境影响深远,体现了经济延伸性的基本特征。纵观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到,耕读文化的存续发展,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形势背景之间有着极强的关联性。通常情况下,太平盛世、政治清平,经济快速发展,耕读文化的发展更为迅速,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较强。相反,社会动荡,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传统耕读文化所建构的精神追求无法有效解决从士人阶级到基层群众之间的矛盾,无法帮助人们树立信仰,耕读文化自身发展也会陷入困境。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提升发展期,社会环境安定和谐,正是耕读文化实现复兴的重要时间节点,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支撑的耕读文化传承,应当得到应有的关注。

(二)耕读文化的内在差异性

中华文明的形成来源与与西方所处的海洋文明有着明显区别,相对应耕读文化的小农经济特色也迥异于西方文化。耕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体系的建设和文化精神的建构,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精神世界观之上,不能以西方化的思维理念作为文化建构导向。同样的,耕读文化的社会形态也需要突出体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集体共性文化特征,需要从环境塑造到价值引领形成全民风气,因此文化差异性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关键问题。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读文化传承发展的策略探微

(一)强化顶层设计,发挥文化影响作用

一方面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从政策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汇聚各方优势力量结合地区文化特性,综合先进策略办法,创设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意见,为乡村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产业化建设的方式,来完成文化配套,构建现代化特色鲜明的文化经济一体化产业模式,实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之间的优势互补。比如可以创办耕读文化节等文化旅游项目,以旅游服务商业模式为引导,发挥地区文化的产业影响力,构建全民参与、共性认同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增进全社会对耕读文化的认同感。

(二)重视主体作用,多维度构建群众基础

农村群众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践行和弘扬耕读文化的主体,耕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村群众的全面支持,群众主体性的发挥将成为耕读文化发展创新的决定性要素。乡村振兴中,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基层宣传力度,积极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宣介推广耕读文化,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到耕读文化活动当中。组织发动大学生村官骨干力量,开展耕读文化微宣讲,方便群众进一步了解耕读文化、感悟耕读文化。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乡土文化教育,通过基层教育方式,培育高质量新时代农村村民。比如面向中小学生的学校教育可以在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基础上,增加耕读文化的活动项目数量,打造常态化的农事耕作活动、特殊节期的民俗活动课程教学体系,为青少年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乡土文化、感受耕读文化的机会,同时要营造本地耕读传家生态文化环境,地方政府可通过拨款筹建图书馆、文化驿站、读书屋的形式,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培养村民群众参与到家风家训建设体系当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

(三)强化基础建设为耕读文化传承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需要深刻认识到耕读文化的基础性环境支持,要结合历史经验和文化导向特征,推进基础建设,提高建设水平,为开展高质量的耕读文化传承提供基础性的保障。一方面,要持续优化乡村发展规划,将耕读文化渗透到城乡一体化建设当中,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的有机更新,处理好农村生态环境当中山水田林之间的动态关系,依托现代化产业建设需求,对农村田地、道路、水利等设施进行修缮维护,重点突出实用性和生态型,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另一方面,要做好保护性的农村文化产业开发,从文化生态角度出发,对农村环境中的文化遗存如古村落、古祠堂、古碑刻等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探索运用招商引资的形式,打造符合现代旅游特色的耕读项目,为社会公众提供近距离接触和感受耕读文化的机会,强化耕读文化的时代价值。

五、结语

耕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呈现,也是在物质文明快节奏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将发展重点放置在农村基层环境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挖掘耕读文化内核,推动文化创新的宝贵机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结合耕读文化的文化特征,同步开展产业化建设与文化发展建设,打造现代化的文化产业新环境,发挥耕读文化影响和塑造农村社会生态的优势作用,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猜你喜欢
传统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