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以《深山水腔》为例

2022-03-23 03:13:51刘萍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党校
艺术品鉴 2022年32期
关键词:民族艺术文化

刘萍(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党校)

民族艺术是特定历史时期之下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人民所共有的精神财富、相同的审美情趣与相符的价值理念,是民族文化中最鲜活的一部分。立足我国实际情况来说,民族艺术是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珍宝,能够侧面呈现这个民族的文化氛围、风俗、价值意识与审美方向,具有丰富的研究与传承价值。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为我国文化繁荣提供助力;各民族艺术的不断发展与绽放,能够逐渐丰富我国多民族艺术体系。因此,加强对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是进一步推进民族繁荣、文化发展的必要措施。通过开展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可以了解当前民族艺术的传承情况与发展需求,根据需求寻求更多的发展方法,进一步促进民族艺术在现代生活的传承、发扬,促使民族艺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融合,为人民群众构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与艺术气息的环境。

一、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现实成果与当前状况

(一)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现实成果

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是我国民族艺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发扬民族艺术、将民族艺术融入社会各领域的基础环节。通过对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能够逐步构建民族艺术的传承框架,梳理民族艺术的传承脉络,锁定民族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方向,从而让民族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文化之花,为各民族人民发展文化认同与自信提供更多保障。

根据当前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民族艺术的有关研究已经从原本的“被动研究”转变为自觉自主研究,各学者纷纷锁定不同的民族艺术研究方向,对民族艺术形式、艺术内涵与艺术理念的传承展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民族艺术实践研究素材,为继续落实民族艺术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978 年之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水平逐渐提升,大众文化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直到现如今,民族艺术传承研究、民族艺术发展研究已经被列入我国“文化事业”领域,逐渐形成了文化产业,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当前状况

根据了解到的有关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状况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现代化语境之下的民族艺术研究

纵观当前各学者对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研究在于将民族艺术纳入现代化语境之下,比如现代化技术与民族艺术的结合研究、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艺术研究、现代政治体系之下的民族艺术传承研究等,这些研究围绕着新政策、新技术、视觉文化与城镇化等因素展开,获取了丰富研究成果。《黑龙江流域世居民族文化艺术数字传播平台研究》中,韩冬晨提出了“黑龙江流域世居民族文化艺术”的有关研究思路,他认为,应当将黑龙江流域区域内的民族文化艺术放置于数字传播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落实黑龙江流域世居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与传承,全方位突破黑龙江流域世居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局限。《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数字化》是刘桂珍在2021 年发表的文章,文章采取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与数字化融合整合的研究思路,认为应当构建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模型,以数字技术探索更多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传承与发展方式,这要比传统的民族艺术传承的效率更高。《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途径》是2016 年任小军的研究成果,在这篇文章中,其认为多元传播媒介环境之下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存在局限,要想实现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就应当突破这种局限,借助新传播媒介的优势拓展民族艺术的传承路径、传播范围。

2.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中的本体研究

在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中,有一类学者始终认为民族艺术本体是其传承、发展的核心,并且就民族艺术进行一系列探索,比如拓展不同民族艺术的研究视角,再比如对民族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传承规律进行研究等。《“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艺术民族志——兼论音乐民族志与相关学科的互文性渗融关系》是杨民康在2020 年发表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中以民族音乐艺术为民族艺术的代表,研究民族艺术与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方法,以此作为民族艺术的发展路径。

《艺术人类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科发展新方向》是孟凡行在2019 年发表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详细阐述了各个地方的民族艺术,认为只有创新才能够真正实现民族艺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可以看出,民族艺术本体的有关研究存在研究对象复杂、研究范围广阔的特点,这些研究成果为民族艺术的传承、民族艺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二、基于当前研究的民族艺术有关概述

民族艺术的是中华民族整体的艺术,经过数千年沉淀与发展逐渐形成,涵盖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各方面内容,包括音乐、书法、美术、陶瓷、舞蹈等。在现实生活中,民族艺术的使用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暗含了某种习惯性认知,比如少数民族的音乐最好使用方言演唱、号子等音乐形式产生于生产劳动。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中,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与艺术生活中创造了大量的民族艺术作品,如神话、史诗、歌谣、乐曲、舞蹈、建筑、壁画等。民族艺术是属于一个群体的,其在特定群体与文化范围之下产生与表达。研究民族艺术,必须要进入这个群体中进行表达,观察作品的存在状态,感受作品的语境,探索其原生态的环境,这样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作品,解读作品内涵,感受作品的民族艺术魅力。

为了更好地探索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本次引入《深山水腔》,这一作品是湘西苗族民族音乐艺术作品,乐曲中描述了山高路远,情人天各一方,他们一起对着河水唱出自己的思恋,让水流将情感带到河流另一端的故事。这首民族乐曲作品是基于传统苗族音乐艺术的基础上与现代音乐元素、现代科技元素相结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民族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乐曲中,创作者以经典的苗族唱腔为主,以芦笙独奏,利用现代音乐手法辅助,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苗族音乐艺术的特点,涵盖“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乐曲旋律从最低音开始,以最低的音结束,以四音列“la-do-re-mi”为主音调,高亢音色促使乐曲的曲调风格激昂、声音嘹亮,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基于研究现状的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有关建议

从上述分析的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当前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且逐渐生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无论是哪种研究方向,其成果均有利于落实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民族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活”下去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推进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民族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绽放新的光彩,本次提出不同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兼顾多方内容,推进研究深度

从当前的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现状与成果来看,继续加强研究仍然是重中之重。第一,建议基于当前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趋向,进一步拓展更多的研究方向,在民族艺术的研究中引入更多不同的内容,包括新技术、文化融合与现代社会发展等,只有不断拓展研究范畴,才能获取更深的研究成果,从而助力现代社会的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为我国文化繁荣提供保障。应当加强新技术作用于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有关研究。现代社会新兴技术的形成与推广为民族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可以从新媒体传播、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民族艺术的呈现形式创新等不同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比如对《深山水腔》的数字化呈现进行研究,再比如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民族艺术形式融合作为研究内容,构建以虚拟现实为呈现形式的民族艺术博物馆——《深山水腔》等苗族艺术的博物馆,让民族艺术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民族艺术有关技术开发的研究,比如《深山水腔》这首乐曲演奏中,创作者在传统的芦笙演奏中增加了现代电声元素,以先进的数字技术模仿出更多的电声元素,将越来越多的配乐声音元素增加到作品中,形成了苗族音色与电贝司、电鼓等仿生电子音相结合的声音,这种以技术辅助民族艺术的手法促使音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今后,无论是《深山水腔》等民族乐曲艺术作品,还是舞蹈、戏剧、美术等其他的民族艺术,其传承与发展既要借助新型技术,也要时刻保证民族艺术本身的文化意蕴与民族特色。第二,可以从文化融合的视角角度出发开展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民族艺术的传承并不是将大量老旧的、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内容传递出来,而是不断在民族艺术中注入新的元素,促使民族艺术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同时维护民族艺术的艺术价值。建议加强民族艺术与现代价值观念、地区文化之间的融合,打造艺术文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民族艺术的经济价值。第三,“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建议有关学者及学生加强对民族艺术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底蕴、周围地区等,深入开发出更多的民族艺术元素,研究更多的符合国家政策的民族艺术传承路径,为进一步落实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研究成果支持。

(二)把握时代优势,加强非遗宣传

研究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最终目的是探索出更合适的传承民族艺术、发展民族艺术的方法与道路,因此,转化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成果是十分重要的。在现代社会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当把握时代发展优势,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落实研究成果中的各种设想,根据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模型制定相应的传播方案。一方面,应当从民族艺术本体出发,加强对民族艺术本身的宣传,重视民族艺术内部文化意蕴与艺术价值,通过申请“非遗”项目的方法提升民族艺术的地位,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中。根据民族艺术的不同类型,可以分别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文化遗产的归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我国的文化财富。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拓展民族艺术的传承路径,借助网络平台打造以民族艺术为主题的线上平台,借助现代社会舞台表演民族艺术,构建现代化的舞台艺术场景,以先进科技打造现代化民族艺术舞台空间。在《深山水腔》舞台表演中,使用了大量的现代舞台元素,包括灯光、音响、特效、背景屏幕等。一开始,使用蓝色射灯营造舞台氛围,打造神秘而未知氛围感,给人一种冷静、神秘之感;同时配合背景线条、射灯灯光线条,打造出符合乐曲意境的舞台灯光效果。舞台的一边是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民族乐器演奏者,另一边是电声合成器,为民族艺术作品增加了现代感元素。此外,还可以以新媒体系统构建多元化的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体系,借助交互性与开放性的网络环境让民族艺术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之中,让当前研究成果中的传承模式、发展机制真正落实下来。

(三)融合教育与民族艺术,实现民族艺术创新发展

传承是让民族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发展则是让民族艺术在不同的时间线中被赋予新的内容,获取更多的内涵与文化价值,从而保障其自身的传承意义。根据当前的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将民族艺术融入教育体系中能够促使民族艺术更好地传承下来,大学生在学习中对民族艺术的创新则有助于民族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建议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高校教育与民族艺术的融合。一方面,可以将民族艺术作为地方中小学学生课外活动、课程学习的资源。比如,将《深山水腔》等民族音乐作品融入学生的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既可以让学生在民族艺术的滋养之下成长,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效用,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民族艺术的创新方向。另一方面,将民族艺术与现代高校教育的思政教育、艺术专业教育相融合。比如,利用《深山水腔》作为艺术专业教育的思政元素;或者利用更多的民族艺术作品元素引领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这样可以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促使其成为民族艺术的传承人;也可以为大学生的民族艺术创新创造提供支持,促使大学生在自己的艺术专业发展之中利用民族艺术进行创作,同时实现对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让民族艺术在现代社会文艺领域得以发展。此外,应当加强对民族艺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将更多的民族艺术元素纳入文艺产业链中,辅助优化产业布局。其可以将民族艺术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核心内容,组织开展地方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民族艺术特色文艺节目规划,提升民族艺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进民族艺术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关乎着一个民族乃至国家文化的繁荣,就上述的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现状来看,当前我国民族艺术的传承正处于发展中期的水平,未来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如何借助新时期的优势辅助推进民族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发扬,是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后,应当加强对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持续推进研究深度,同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型与转化,既要加强对当前民族艺术的呈现形式的研究,又要深入发掘更多的民族艺术,让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融入现代社会发展之中,既要与现代社会时代元素相结合,呈现出新的发展成果,也要为现代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民族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