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康晨远
湖南锦绣千村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5月,由最初的10名成员发展到如今覆盖至临澧、津市等县市的6691户(其中企业成员26家,农民成员6665户),服务农作物面积达40多万亩,在澧县推广种植优质稻订单面积25万亩。在龚佑琼理事长及其经营管理团队带领下,锦绣千村合作社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通过拓展服务内容、调整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取得了农户成员收益、贫困户收益、村集体经济发展“三个同步提升”的明显成效,逐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农户成员收益明显。近5年来,通过合作社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成员农户实现了“三减三增”,即减少农资成本、减少人工成本、减少投入品用量,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提高售价。2016年至今,合作社完成农资采购配送4.5亿元,集中育秧16万余亩,统防统治30余万亩,农机作业120多万亩次;粮食购销25万余吨,烘干18万余吨,实现营收12.46亿元,2020年实现营收近2亿元。
| |湖南锦绣千村合作社理事长龚佑琼(中)为贫困户分红
二是产业扶贫效果明显。合作社实施针对性优惠政策,贫困户“零门槛”入社,享有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服务,2016年至2019年,在册90户贫困户获得分红75.6万元,326户贫困户得到重点帮扶,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三是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当地一些村集体组织成为锦绣千村合作社村级服务站,推行锦绣千村合作社各项服务所产生的效益由村委会统一核算,按入股面积或出资比例量化到每个入股成员账户。如澧县干河村“两委”牵头组织555户农户以土地折价入股,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运用土地股份合作方式和锦绣千村社会化服务模式,搞活了经营权、明晰了所有权、稳定了承包权,盘活了集体资产,增加了农户收入,助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每年盈余10多万元,成员每亩获取土地入股分红300~500元,有劳动能力的还可享有就近务工收入。
通过与龚佑琼理事长及其管理团队的深入座谈交流、研讨解剖,听她们讲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精彩故事,结合现场考察,笔者感到,锦绣千村合作社拥有一支优秀管理服务团队和一批较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成员,坚持规范办社原则、牢记服务成员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品牌质量,是其成功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成因,他们的经验值得广大合作社借鉴。
| |合作社理事长龚佑琼(中)查看合作社成员水稻生长情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民合作社是农民的组织,多数成员文化素质不高,市场竞争能力整体较弱,习惯于单打独斗而不知道应该怎样开展合作,是各地合作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办事公道、乐于奉献,善经营、懂管理的领头人和相应的服务团队。
锦绣千村合作社理事长龚佑琼是一名吃得苦、霸得蛮,肯学习、善经营,讲公道、愿奉献的优秀理事长。她从1993年开始做农资生意,经过几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到2000年左右农资市场竞争加剧,她说当时穷尽了各种手段,但依然感到压力巨大,很难再做下去。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她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回来后决定投资20万元加盟“千村植保”做渠道做模式做服务,当年在澧县开设了30家农资连锁店,逐渐延伸到植保领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年,在县经管局指导下成立合作社,由传统的农资经销业务发展到面向水稻、油菜、棉花、柑橘、玉米、甘蔗等各类作物的农机作业与植保服务,并逐步向产加销等综合服务业务延伸。从农20多年,每一次超前眼光、精准转型,都是龚佑琼不断学习、努力付出的回报。近三年,龚佑琼带领合作社重点帮扶326户贫困户,为90户贫困户分红75.6万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个人捐款2万元,捐赠医用口罩5000个、大米2000公斤。2009年,仅有初中学历的她报考了中国农业大学MBA,还争取到前往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的交流学习机会,考取了农技师三级职称,先后获得2016年全国“三八红旗手”、2018年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2020年全国“十佳农民”等荣誉称号。
“众人拾柴火焰高”。龚佑琼深知面对一个拥有几千名成员的合作社团队,光靠自己一个人,再有本事,哪怕是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因此,她除了自身不断学习充电外,还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视为立社之本,确保了合作社发展壮大。一方面,努力打造专业服务团队。先后招聘、引进、培养近200人,目前留下专业团队78人,其中本科6人、专科23人、农技员10人,包含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的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创办教育培训平台。根据成员创新创业的迫切需求,利用自身优势成立了湖南省农广校锦绣千村合作社分校,开展了田间课堂、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经营管理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有效培育了一批在社成员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以来,为成员提供田间指导3200次,发放农事指南30余万份,教育培训2万余人次,860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大大提升了合作社农户成员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合作社获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星创天地”。
规范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生命线”,只有规范发展,守住“服务成员”的初心宗旨,才能确保合作社行稳致远,不偏向、不走样;才能不断增强成员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发挥合作社独有的功能作用;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锦绣千村合作社规模庞大、成员众多,以澧县为主,辐射带动临澧、津市等地农户,涵盖水稻、油菜、蔬菜、葡萄、柑橘等农作物面积40多万亩。该合作社始终坚持规范办社原则,通过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创新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等保障高效运转。龚佑琼理事长在合作社的会议室给笔者一一介绍了合作社制定的盈余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资金互助业务管理办法、人事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办法等共计26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都是通过成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在充分讨论协商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是民主讨论形成的成果,因而这些规章制度也能得到大家的自觉遵守,进而有力促进了合作社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了合作社的顺畅运行。合作社也获得了“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锦绣千村合作社在办社过程中,牢记“始于成员需求、终于成员满意”的办社宗旨,坚持“全程、多元、高效”的服务理念,千方百计解决好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合作社不断创新组织运行管理模式,构建了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各体系职能划分明确:县级总社负责战略决策、统领全局、监督质量,根据农户或新型经营主体的作业规模、地理位置及当地机械存量等情况,统筹下达任务到分社;镇级分社负责服务业务执行,调剂机械设备和人员力量,安排服务站就近开展作业;村级服务站贯彻落实合作社各项服务,即提供全程生产托管及“菜单式”服务,将产前、产中、产后所有服务项目列出清单,全面提供品种优化、技术指导、过程管理、产品购销等服务。通过合作社提供的全程托管服务,农户在农资集中采购上每亩降低成本15%,在统一农机服务上每亩降低成本20%,通过统一的病虫害防治每亩降低成本10%,通过技术指导、科学栽培每亩增产5%以上。目前合作社已设立镇级分社15家、村级服务站137家。
合作社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导业务,打造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一方面努力提高产加销综合效益,为成员提供“从一粒谷到一粒米”的增值化服务,开展粮食烘干、仓储,承担精品粮油加工,新建鲜湿米粉加工厂,年生产能力1.5万吨。另一方面,稳妥开展资金互助,解决成员贷款难题。合作社根据农村资金供给短缺和合作社有效运行的紧迫需要,经成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于2016年1月启动内部资金互助业务,按照“成员制、封闭性”的原则,以小额分散、成员联保的形式发放至借款人在澧县农商银行开立的互助部专用账户,借款时间根据农作物种植周期定,以3、6、9个月为主,最长不超过12个月,实行独立核算、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目前,合作社已开设澧阳、城头山等5个互助服务网点,参加资金互助的成员有1625户,占合作社成员总数的24.2%,2016—2020年来累计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性借款近4亿元,有效缓解了成员借款难、借款贵、借款慢的问题。目前无一笔不良借款,互助金存款余额为4200多万元。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则是反映合作社服务成员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锦绣千村合作社十分注重创新发展。座谈中,龚佑琼理事长讲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创新”,比如服务模式、服务能力、服务装备、种植模式、自身发展等,都需要不断创新。见证了锦绣千村合作社10多年发展历程的常德市原经管局局长张业湘认为,这个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到今天,核心就是不断创新。随着合作社在成员规模、地域分布、业务范围方面不断增加拓展,传统管理工具和手段已无法适应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2018年,合作社投资300万元,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智慧管理系统”服务平台,对合作社的社务、财务、资金互助、生产性服务、供销服务等业务实行信息化管理。笔者在现场点开这个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全社近7000名成员与合作社的每一笔业务交易、每年的分配情况,以及合作社的资产和财务管理状况等,都清晰地展现出来,成员也可以通过手机进入这个平台,与合作社管理服务人员实现日常交流互动,有任何需要都可以随时就近找到服务人员快速解决。这个智慧管理服务平台的运用,有效推动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升级,高效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大规模合作社成员管理服务难的问题。
光有先进的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没有必要的配套服务装备设施,也难以满足成员的各种服务需求。为此,锦绣千村合作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服务硬件设施基础,提高现代科技装备应用水平。2015年以来,合作社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农资仓库、育秧工厂、粮食储备库、粮食烘干中心、精品粮油加工厂,农资年配送能力达10万吨,年育秧能力3万亩,年粮食储备能力3万吨,日烘干能力1000吨,粮食年加工能力5万吨;建设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共购置旋耕机、插秧机、抛秧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叉车、铲车、配送车、服务车、短途运输车等农机装备152台,建有农机库1000平方米,年服务面积100多万亩次。合作社在常德市率先运用无人机开展飞防业务,组建“千村飞防”团队,利用购置的30台极飞无人植保机分区开展作业,不仅提高了合作社科技化水平,也使得合作社的植保服务更安全、更高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合作社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高品质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合作社理事长龚佑琼(右一)推广无人植保机
锦绣千村合作社依托优质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大力推动澧阳平原的传统农业向绿色种植转型。目前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农业生产效益逐年提升。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安全环保农药,开展绿色防控,显著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农药用量减少2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15%以上,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合作社5个优质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在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基础上,合作社实施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25万亩,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割时间、统一销售价格”的“六统一”种植模式,提供“全程、多元、高效”的综合服务,让不流转土地的小农户也能实现规模化种植。订单销售每吨相对常规稻提高售价15%左右,帮助农户每亩节本增收400元左右。绿色发展理念为大米提供品质支撑。除主打的“锦绣千村”大米品牌外,合作社还成立专业营销团队,依托当地“城头山稻作城遗址”的历史文化背景,打造城头山优质原粮供应基地和“城头山”籼米公用品牌,线上通过“千村商城”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线下对接社区、学校、医院、超市等单位,合作社的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扩大。
调研座谈中,龚佑琼理事长和其他几位负责同志也讲了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三个不适应”的困境,并提出了她们的一些政策期盼。
一是经营管理团队面临着不适应。龚佑琼理事长讲,合作社由传统的农资经营企业转型而生,历经了艰难创业、创造辉煌、面临困境、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等阶段。随着国家开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合作社事业快速扩张的新形势,合作社经营管理团队对新的运行模式还不太适应,对传统经营理念向现代农业转型不太适应,对新型农业合作社的了解、认知也还不够,经营管理团队时有出现迷茫、徘徊等状况。加上“三农”行业的特殊性及地域因素的影响,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存在“请不起、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持续高效发展。她建议政府出台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鼓励本土大学生返乡或引进外地大学生在有条件的合作社创业,给予住房、工资、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资金补贴,像其他农业补贴和精准扶贫一样,补贴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面临着不适应。通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合作社感觉到组织体系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合作社建成的农业社会化三级服务体系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架构比较清晰,层级管理比较明确,但合作社乡(镇)级分社、村级服务站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成员与合作社的黏性还需要进一步筑牢,三级服务体系运行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高,离合作社在澧县的粮食主产区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共建100家村级服务站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她建议对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予以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要靠农机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组织化运作,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政治引领、组织推动、镇村合力、督导考核,鼓励支持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共建村级服务站,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合作社资金短缺与稳健发展不适应。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是合作社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合作社健康发展。由于合作社成员多的特点,银行很难确定责任主体,导致贷不到款或贷得少。有可以贷款的机构,但成本高、额度小。后续资金跟进的乏力让农业生产投入不能保证,农民的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她建议国家支持对农业生产经营性贷款给予全额贴息;盘活社有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出台政策,认可农业设备设施及资产用于贷款抵押担保;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开展成员内部资金互助业务。同时建议银行机构,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合作社实际情况,开发创新贷款产品和服务,缓解农民合作社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下一步,合作社将依托澧县人民政府拟申报城头山国家现代稻作产业园,打造锦绣千村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建设内容为现代农业产加销服务区、试验示范体验区、科普博览观光区,主要为产业发展和品牌创建提供支撑,推动城头山旅游和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此外,为进一步密切与农户的联系,合作社还将打造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建立农民生活物资供应体系,努力使合作社迈上更高发展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