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 徐世长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对新形势下的深港全面合作提出了新的高度和要求,意义重大。
过去40年来,广东的成功与对港澳的开放密不可分,新时代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核心是要解决好“制度型开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区域制度型开放作了重要指示,特别是在前海这类开放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要能快速形成一批制度型开放的改革成果,要为港澳产业链延伸到内地提供更好的产业承载和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前海方案》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区域性对外合作的最高水平,从CEPA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施以来的情况可知,围绕制度对接与要素流动问题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前海的改革力度与落地进度,将成为国家制度型开放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评估依据。
从区域跨境合作的理论机制看,推动区域高水平合作的核心,是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前海方案》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所形成的跨境合作制度安排,它为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稳定提供了全新动力体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產业空间与市场腹地。香港与澳门都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空间以及市场腹地缺乏的现实问题。站在港澳的角度看,《前海方案》为港澳提供了120平方公里的腹地空间,港澳的技术与规则优势,将与内地的产业体系实现更加深度的融合,港澳地区的产业链与价值链能级将得到极大提升。
站在内地的角度看,内地制造业的升级以及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壮大,需要与国际规则体系相对接,而《前海方案》的精神内核便是实现“港澳服务+内地产业”的高效融合,一方面能够对内地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给予国际化的规制引导;另一方面,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企业出海”的标准生态建设,降低制度重构成本。
第二,支撑要素与服务优势。香港的优势在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配置能力,以及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毫无疑问,未来需要更好地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沿阵地优势,让更多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特别是文化、海洋、绿色等领域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通过香港进入内地,不断提升内地企业的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能力以及机会。
而内地企业“走出去”也需要发挥香港作为国际化服务供给高地的平台功能,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打造前海成为国际化服务全球枢纽。
第三,青年发展与国家自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战略空间就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在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等珠江口城市群。《前海方案》对港澳青年来内地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说,能突破更多跨境合作的制度障碍。特别是为港澳青年在前海合作区学习、工作、居留、生活等提供便利。
当前,深圳已经在医疗保障层面,加速实施与港澳地区医疗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如对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实行税收补贴,以及准许港澳地区医疗药品先行先试等。
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就业、定居,是解决港澳产业结构矛盾、拓展港澳青年劳动力服务空间的重要机制。让广大港澳青年积极融入内地社会与市场环境,更加真实、系统地理解内地,不断提升他们的国家荣誉感、责任心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