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研
不久前,17岁男孩刘学州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是非常令人震惊和叹息的结局。在这之前,他刚刚找到了自己的双亲。刘学州的认亲故事没有涕泗交加的感人场面,只有一地鸡毛的互相指责。刘学州希望父母帮他“买房或租房”,让他有个家;父母却将他视为负担,就此事争吵起来,生母甚至拉黑了他。刘学州曾指责父母颠倒黑白,要起訴他们。
造成刘学州悲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父母的遗弃,养父母的过早离世,从小受到的冷眼与欺凌,遗书中提到的遭男老师猥亵,以及寻亲之后遭遇的网络暴力。遗书里大篇幅地记录了部分网友对他的辱骂,这让他惊怖于人性的黑暗。
这一切悲剧的起点,是他凄苦的身世和不幸的家庭。亲生父母选择将他遗弃,并在再度相见后表现出令人痛心的凉薄。
刘学州自述是看到孙海洋寻子成功后受到感染,故而萌发了寻亲的想法。孙海洋十几年坚持寻子的故事确实感天动地,一家人团聚的场面也令人动容。但刘学州没有那么幸运。这恰恰说明,亲情之爱、家庭温暖不是理所当然的,相反是很奢侈的。这种奢侈不是对人性的悲观,而是说,幸福的家庭来之不易,是需要很多保障的。
比如对家庭价值观的认同。我们如此在乎亲情,强调为人父母的责任,事实上这是社会规训的结果,是无数的道理与信条传输给我们的。而这种价值观教育,未必是普遍的。刘学州的父母遗弃他时几乎没有心理负担,而孙海洋却始终忘不了孙卓,从中就能看出差别。为人父母者,必须成长在一个价值观稳定的环境,家庭幸福的基础才有可能存在。
比如社会法治环境的保障。寻亲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社会有拐卖人口这种丑恶现象存在。这种偶然变故是很多幸福家庭最大的破坏因素。多少曾经圆满的家庭,都被这个意外摧残,有些人至今仍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至亲。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并不是发乎天然的自动生成,这不仅需要家庭成员作出努力,更需要社会环境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价值观的教育。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该法明确了家庭该如何教育子女,更好地实现子女的全面成长。有媒体评论,这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这是有必要的。认真想想,如何承担家庭责任,如何养育子女,这难道是与生俱来的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法律法规、社会共识十分重要。在今天,我们仍需不断普及社会核心价值观,让更多父母明白幸福的家庭该如何建构。
同时,要不断提升人们的安全感,把偶发因素对家庭的破坏降到最低。刘学州悲剧发生后,山西警方表示“已接到关于刘学州被买卖一事的报警,正展开调查”,河北南宫公安局、教育局表示将调查他遗书中提到的曾发生霸凌的学校。这些举措虽时隔多年,但确有必要。
杜绝拐卖,打击违法犯罪,纠正社会不公,才能从源头上避免此类悲剧。幸福的家庭来之不易,需要父母的努力,需要社会的保障,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守护。让幸运者家庭安稳,不幸者有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