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血脉与“痴”性碰撞下的乡土书写

2022-03-23 21:56唐小甜
雨露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乡土空间

摘要:唐小斌,一个带着些许“痴”性的赣南作家,其散文立足故土,以时间为纵,空间为横,向读者全方位展示龙南这片客家土地。以浓郁客家乡音为基调,以围屋、村庄为主要空间元素,以年少时光为特定时间维度是其乡土书写的主要标志,并以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痴”性;客家;空间;乡土

以简心、卜谷、李伯勇等为代表的赣南本土作家,立足赣南本土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创作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唐小斌,一个带着些许“痴”性的赣南本土作家,热忱文学,秉着对这一方生养他的水土的热爱,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用文字描绘着龙南的风土人情。

海德格尔认为:“故乡最本己和最美好的东西就在于:惟一地成为这种与本源的切近——此外无它。所以,这个故乡也就天生有着对于本源的忠诚。”[1]故乡是每一个作家心底最为动容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唐小斌散文叙说着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故乡与特定童年时光和特定地理空间——家乡老屋,合为一体,于作者而言拥有它们便是拥有故乡。

在唐小斌的文学创作中,散文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唐小斌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成长在一个物质和精神都相对匮乏的年代。即便如此,最让唐小斌动容和怀念的仍是年少在乡村生活、学习的时光。他常常感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那些曾在记忆里的乡村、土地、建筑都成了城市化飞速发展脚步下的废墟:“我怀念那如行云流水般的日子,日子虽然过得清苦”。[2]80

一、不离本土的客家“痴”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空间美学化”的方法就被当代作家较为广泛地运用于散文作品中,他们对故乡、山野进行诗意化描绘,从中表现出对故乡的依恋和浓厚的乡土情怀。从散文文本空间叙事来看,唐小斌散文文本的空间类型是以家乡龙南为叙事空间。唐小斌已出版的散文集名为《围屋乡关》,源于龙南的“世界围屋之都”之称。围屋是作者借围屋这一个特殊文化符号进行乡土叙写,这个符号即代表着故乡。他围绕故乡进行创作,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从文本空间的微观角度看,作者出生成长的村庄、龙南街道、各具特色的围屋等,都是作家笔下常常出现的微观叙事空间。无论是散文集《围屋乡关》第五辑风物纪事里所涉及的对乡村风物的描写,还是第六辑对乡人的人事叙写,其叙事展开的空间均是作者记忆深处的故乡。在其散文集《杨坊》中,作者以其出生与成长的故乡——杨坊为题,将叙事空间聚集在故乡杨坊。《围屋乡关》第三辑旧记中,作者将他记忆里龙南县城小有名气的地点做为叙事空间,下东门、墟坝子、黄道生、犁头嘴、八一九街、夜食巷、下西门、下南门、井食坝子,这些空间承载着作者的记忆,在城乡高速发展中,也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客家围屋作为龙南的标志性建筑,客家人的寓居之所,是作者离不开的叙事空间。唐小斌曾说对于围屋,他实在是司空见惯。对龙南各具特色的围屋,作者均将其作为特定的叙事空间进行一一描述。在那围屋围墙之中的微观空间里,承载着太多客家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酒堡,延续千年客家旧梦》里作者以隐在里仁镇濂江河畔深山中的渔仔潭围为叙事空间,呈现围屋家家户户酿制米酒的传统习俗。以龙南县城关西镇境内的佛仔围为叙事空间,作者叙写了《寻找远去的知青岁月——佛仔围探韵》,处处仍可见其中的“上山下乡”知青元素。

简心曾写到:“龙南的唐小斌是个活得认真而真心的人。”爱读书使得唐小斌的心性显现出一份文人的“痴”性,简心曾说这是书的药性使得他没被尘世大面积烟熏火燎。这样一个带着“痴”性的作家,他一直认真而真心地活着,认真地用文字去记录日常生活。在“认真活着”的生活态度和“痴”性交织之下,其散文微观空间里还保留着许多生活化空间。他喜爱植物,闲时便喜欢在阳台种满花草,读书、赏花、喝茶,颇有文人雅兴。正是这份“痴”,使作者的创作似活水般源源不断,而作者也在创作中享受着书写给他带来的快感。爱惜草木的唐小斌将它们视为友人,正是这样,他对于日常生活中一草一木都能时刻生发出许多情愫,调动着本能的创作。毫无开花迹象的茉莉,在作者忍痛修剪枝丫后“枝丫上冒出的新绿却让你体会到生命的倔强”[2],后来新生枝头上渐渐有了开花的征兆,作者好不自喜“如对一小家碧玉的女子,雅致而羞涩地向你嫣然浅笑”,将那些花儿视为自己炎炎夏日的知己。因着“认真”,小小阳台只是他将自然的山水万物稍稍移植,暂解一时远离山水的愁苦。切近山水的作者,即便在山间山野人家柴门外这一狭小空间里观见茑萝花,也能从它淡淡的馨香中找到儿时的记忆,令他心神安宁。

二、时空交融现客家原貌

马克思主义认为,空间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与时间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总是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脱离时间的空间是不可能存在的,脱离空间的时间也是无法理解的。唐小斌散文常常带有很强的时间性,时间与空间叙事相互结合,时空交融还原客家风貌。

年少时光的叙写占据着作者散文的大半篇幅。作者曾说在其二十岁之前,就只到过两个乡镇,一个是玉岩乡,是生养他的地方,另一个是桃江乡。作者生而喜静,即便是在念中学时班上交游活动甚多,终是选择沉浸在读书学习之中。因此,对于年少时光的书写,作者集中在家乡杨坊,展示着一幅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龙南城郊乡村杨坊的原貌。依山傍水的杨坊,濂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地理空间,濂江给他的年少时光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回忆。那时男孩子不会游泳是会被其他小孩嘲笑为“旱鸭子”。年少时作者不愿被耻笑,不甘落后,于是整个夏天都在濂江“狼隘嘴”学习游泳,不断成长起来。儿时的无忧无虑,带着泥土的气息,纯真而自在,回归大自然且带着野性。这也正是七八十年代人们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只是忘不掉过去。”对于过去的日子作者总有着一种深深懷恋,这种怀念,带着些许不舍,带着一份释然。年少过往种种,美好而令人动容,作者对此眷恋不已,即便记忆深处也有着当初不愿提及之处,时隔多年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即是放下。

除了对年少时光的叙写,作者散文空间叙事往往会与某个特定的节日相结合,这些特定的节日与客家独有的空间相结合,全方位地呈现出客家风情。

八卦围屋里的元宵节,与别处的元宵佳节放烟花爆竹略有不同。作者在《八卦围里闹元宵》里将元宵佳节与特有的客家围屋空间相结合,把客家人独有的元宵风俗生动而详尽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每年正月十二至元宵节晚上,在八卦围里都要举行隆重盛大的香火龙活动。在八卦围里打香火龙的历史已传承了七百多年之久。在这一节日里,客家人用稻草编成草龙,夜晚打香火龙之时,用香火插满草龙,各个有志青年舞动插满香火的草龙“双龙闹春,整座祠堂香雾四起”。

跟随着香火龙的移动,整个八卦围的空间状况都呈现了出来,这对呈现客家人饮水思源、尊祖敬宗、团结一致的精神也有独特作用。这舞动的香火龙,代表着客家的子孙后代“感敬祖宗福德护佑”。舞动香火龙,也是先去往祖宗祠堂,面对祖祠和祖牌,龙头自右而左在祖祠的柱子周围欢跃一圈,“游”到祖牌前,龙头龙身是要向祖牌连拜三次,这种发自内心的敬重通过香火龙在空间的游动跃然纸上。出了祖祠的香火龙,所到的每户人家“都须燃放鞭炮、行拱手礼迎接龙神”,表达驱邪祛福、出入平安、五谷丰登等美好祝愿。即使是以前住在围屋的家人搬走了,也要到他家门口舞动一番。作者所叙写的香火龙活动所游动的空间范围之广,也正展现着客家人的团结,也正是在乡人的团结之下,“家家户户捐钱打香火龙”才得以年年传承下去。

三、客家乡音显客家血脉

唐小斌散文时常引用许多古典诗词,《围屋乡关》第四辑中,每一篇散文开篇就引用《诗经》中的一段诗。因对古典诗词的偏爱,其叙述语言常常也颇有古典诗词韵味,即便如此,作者散文中仍喜好直接使用客家方言。这些客家方言的使用使得散文的空间叙事更为直观明了,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在提及家乡的村庄时,作者总是喜欢用客家方言“屋场”来表述,给读者以很强的带入感,仿佛正置身于这一片村庄。对于母亲的称呼,作者也常常使用“乌Wao乌Wao”;对于年长妇人的称呼,作者也常常使用客家方言中的“娭姥”,让读者不自觉用客家方音念出。在这独特的客家发音中,似有一个有着客家特色的妇人,常伴读者左右。

作者散文中客家方言的使用,原汁原味地展现着龙南这片生养作者的土地。在《围屋乡关》第三辑“旧记”、第五辑“风物纪事”里多写到家乡风物地点多用客家方言。客家人的赶集叫作“赴圩”,在夜食巷“客家话‘夜食’者,就是馋嘴的意思”里,给读者展现了许多美味而令人难忘的客家美食:“观音板”、油锅里正炸着圆圆的豆腊子、柴锅里正在蒸着的绿烫皮、春筒、线粉、乌粉、豆粉膏、凤眼珍珠、米粉等等。跟随作者的客家语言,读者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那个空间,味蕾在跳动,充分调动着读者的视觉、听觉、味觉,领略许多别具风味的客家美食。在《下西门》中,作者在形容城隍的城墙很厚很大时,“客家人说人家不要脸往往是这样说的:‘几(他)介(的)面皮,像爽壁(城墙)样勃低(勃低是特别厚的意思)!’”客家语言的使用不仅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也更加直观易懂。

直接使用客家方言,正是出于作者对客家方言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发自内心的传承使命。在《南乡子》中,作者对时代的急剧变化、方言受时代更替的影响渐渐丧失原貌而感到焦灼,并想要用文字记录原汁原味的客家方言。“残存在我脑子里的乡话,再过个几十年,或许就没人听得懂了。在乡话遥远的时光里,我想,或许可以用文字,让乡话在书香里缱绻。”在《南乡子》里作者还提到,客家人煮饭叫“捞饭”。其母亲会用手把刚捞好的饭,攥成一个个小饭团,乡话叫“拿斋的”。这些客家话带着作者童年记忆里舌尖的味道,美好而令人回味。在《龙南特色客家方言》中,作者专门对龙南方言进行叙写,总结龙南方言保持着古汉语风格,龙南话特别讲究吉利等特征,并给出了详细的例子。龙南话用“枯、绝”二字作为形容词的极致, 修辞方式是常在词后缀两个重复的字。

四、结语

作为客家郎,唐小斌从没有停止过对客家风土人情的书写,扎根本土是他一直以来不变的坚守。反映客家精神,展现客家面貌,是他客家血脉下的初心所在。作为一个爱书的“痴郎”,他没有在俗世的沉浮中停下文学的步伐,仍时时刻刻保持着认真生活的态度,热爱一草一木、一枝一叶。在唐小斌的乡土散文中,围屋、屋场是其主要的叙事符号,研究其散文作品的空间叙事对于了解作者的乡土情怀和进一步了解其散文中所体现的客家风情十分重要。

作者简介:唐小甜(1996—),女,汉族,江西龙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学。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唐小斌.围屋乡关[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5.

猜你喜欢
乡土空间
江澜新潮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