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中的“五育”元素及其与教材内容的呼应
——兼谈高中英语的教考衔接

2022-03-22 20:45尹娟浙江省嵊州市高级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五育考试题人教版

尹娟|浙江省嵊州市高级中学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在多个方面下功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则必须把德智体美劳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贯彻《高中课标》的精神,秉承继承和创新理念、立足于中国国情、放眼世界与未来的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应运而生。在《高中课标》、人教版教材的推动下,作为教育改革重要领域、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高考,也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旨在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2]。下面以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新高考Ⅰ卷(以下简称“全国新高考Ⅰ卷”)和2022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英语浙江卷(以下简称“浙江卷”)为例,探讨高考英语试题与人教版教材中的“五育”元素,并提出在教考衔接中落实“五育”的举措,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些许助益。

二、高考英语试题与人教版教材中的“五育”元素

(一)德:德育为基,立德树人

德育是实施“五育”的思想基础,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是德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学和考试的重要指导方针。

全国新高考Ⅰ卷、浙江卷听力题Text 8讲述的是一个名叫Tracy Woods的女孩用受过特殊训练的辅助犬来帮助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建立自信的故事,阅读理解题C篇讲述的是减少老人孤独感、提升老人幸福指数的举措,指引学生关爱老人,传承中华民族的尊老美德。浙江卷语法填空题涉及对残疾人的人文关爱、为盲人打开欣赏艺术的大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可以使更多人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多彩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科技以人为本”的价值意识。上述三个语篇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关爱,与人教版教材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的话题相一致。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围绕“道德与美德”这一主题展开,内容包括如何应对道德困境、如何作出人生的重要抉择、身边的充满爱心的平凡人们的故事、心怀大爱的道德楷模的故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等,可以帮助学生在单元教材内各个板块语篇的学习中领悟“道德与美德”的深层内涵。

(二)智:智育为本,育人育才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3]。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

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题A篇讲述的是文学概论课程的评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评分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评价,还包括对日常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自我观点展示等的评价,进而形成关于课程评分的系统性知识。该话题与人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 1 The Freshman Challenge关于课程选择和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Unit 2 Bridging Cultures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Welcome,Xie Lei!Business Student Building Bridges”关于课程的评分包括论文的撰写和课程的最终成绩,以及对课堂参与、自我观点展示的评价等相呼应,有助于学生形成关于课程评分方面的系统性知识。

(三)体:体育导向,锤炼意志

体育是增强体质、发展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锻炼身体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也是有效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

其一,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一方面,全国新高考Ⅰ卷、浙江卷听力题Text 10强调遵循运动专家的合理化建议,提高运动技能,形成正确的饮食营养观与强身健体的意识。该话题与人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中的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关于体育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Unit 2 Healthy Lifestyle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等相呼应。另一方面,全国新高考Ⅰ卷七选五题讲述的是寻找健身搭档的方式和益处——帮助缺乏坚持运动决心的青少年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健身搭档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目的。该话题与人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开篇页中的引言“All sports for all people.”以及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中的主题活动“邀请朋友参加体育运动”相呼应。上述话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其二,塑造坚毅的品格。全国新高考Ⅰ卷读后续写题的阅读语篇(包括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身患疾病的小男孩David克服自身障碍,在体育精神的支撑下,最终站在大型越野跑比赛的起跑线上。该话题不仅与人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 3 Living Legends中郎平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迎难而上的坚定决心、乔丹不畏失败和永不放弃的珍贵品质相呼应,都是对体育精神的完美诠释,而且也与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Unit 4 Adversity and Courage的主题是“逆境与勇气”相呼应。

(四)美:美育浸润,陶冶情操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培养丰富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师应注重以美育人、以美辅德、以美益智,把美育融入教材、融入试题,引导学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理,激发创新活力。

其一,领略艺术之美。全国新高考Ⅰ卷、浙江卷听力题Text 9讲述的是Emily以一种无偿的表演形式,去体会艺术带来的快乐,传递出艺术能让人身心愉悦的观点。该话题与人教版教材必修二Unit 5 Music涉及的虚拟合唱团相一致。虚拟合唱团是一种借助互联网而诞生的、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全世界热爱音乐的人联系起来,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同声歌唱,体会音乐流转之美、心灵相通之美。

其二,培育创造美的能力。浙江卷语法填空题介绍了一种新的体验艺术的方式,它可以为盲人打开欣赏艺术的大门,打破艺术时空的界限,让艺术成为全人类都能够感受和欣赏的文化瑰宝。该话题与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Unit 1 Art相呼应。Unit 1 Art的内容包括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简史、中国水墨动画代表作、古代艺术形式和现代艺术形式等,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艺术呈现方式,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艺术,激发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五)劳:劳育历练,感悟生活

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脑体结合、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

其一,注重社会实践体验。一方面,全国新高考Ⅰ卷、浙江卷听力题Text 6讲述的是带领学生游览历史博物馆的经历、Text 7讲述的是为孩子准备一张可以游览12个不同景点的城市通票卡作为生日礼物。上述两个语篇都凸显社会实践体验的重要性。这与人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强调的青少年应该积极参与各种课外社团活动,让自己拥有课堂之外的体验和感受相呼应。另一方面,全国新高考Ⅰ卷完形填空题讲述的是父母亲为孩子提供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培养孩子勇于探险的品质。该话题与人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中的Listening and Talking板块的主题“为青少年策划一项营地活动”相呼应。该话题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其他领域的兴趣。

其二,增强社会责任使命感。浙江卷读后续写题的阅读语篇(包括续文)讲述了作者为获得社区服务学分而在食品救济站为无家可归的人分发食物的故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体会到作为青少年应为社会作出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该话题与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四Unit 4 Sharing的主题“志愿服务”相呼应。Unit 4 Sharing开篇页的引言“As you grow older,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 have two hands,one for helping yourself,the other for helping others.”传递出青年应该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去帮助他人。Unit 4 Sharing的内容包括志愿者教师讲述支援故事、中国志愿者对外援建的故事和在华留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故事等,表明人教版教材对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促进青少年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

三、在教考衔接中落实“五育”元素的举措

其一,教师先行,探寻教材与高考试题中的“五育”元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考试与教学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二者都统一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同时二者又相对独立,遵循的规律、呈现的方式和实施的路径都存在较大差异”[3]。教师应注重教考的协调发展。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人教版教材和新高考间的“五育”联系。教材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特定的“五育”主题,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前应认真研读最近几年高考试题,找寻两者间的契合点并将其整合进行教学,形成“以教促考、以考促教”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以考促学,以学促考”的意识,形成“教—考—学”的良性互动,进而透过高考更好地了解教材。

其二,学生联动,归整教材与高考试题中的“五育”元素。学生作为教学与考试的主体,应具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五育”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五育”的落实,不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归整教材和高考试题中的“五育”元素,并以此为出发点将教材和高考试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自身的“五育”意识。具体而言,学生可以先通过自行分类归整教材和高考试题中的“五育”元素,并探究其中的共同点,然后借助小组分享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五育”意识,从而真正在学和考中重视自身“五育”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主动探究每个语篇背后所蕴含的育人意义,找寻其中对于“五育”培养的侧重点,而且可以树立“以德为先,‘五育’并举”的学习理念,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卓越才智、强健身体、赏美识美、勇于探险等品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结语

教与考的最终目的,是塑造更加全面、更加智慧的社会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学与考试活动应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时代需求为背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将“五育”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并切实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考试、教考反馈剖析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拥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青年一代。□◢

猜你喜欢
五育考试题人教版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