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探索

2022-03-22 19:09华罗韦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灰雀班长想象

文|华罗韦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深层介入的高阶学习思维过程。从学习者的层面来看,它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的过程。从教学者的层面来看,它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投入学习的过程。从学习的方式来看,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迁移活动。从学习的目标来看,它指向的是学生的感知力、思维力和创新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围绕“双线目标”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呢?

一、在比较中实现深度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多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大都是停留于表层认知层面上,缺少对文本内容、文本语言深层次的思考与感知,学生的阅读浮于表面。要想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就需要改变传统“推进式”阅读的方法,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与文本语言的深层次感知。

如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描写了老班长的两次“笑”和“我”的三次“哭”。教师在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展开以下教学: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笑”的句子,思考老班长两次笑是否一样。学生围绕老班长“笑着说……又跑了”“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进行对比阅读,发现这两次的笑是不一样的。老班长第一次的笑是装出来的,因为鱼汤特别少,他怕大家不肯喝,故意用笑来活跃气氛,想让大家把鱼汤喝了。第二次的笑是真的笑了,他看到同志们把鱼汤喝了,他露出了一丝笑意。为什么是一丝笑意呢?因为鱼汤太少了,老班长为同志们的身体担心。然后,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我”哭的句子,想一想“我”为什么哭,这几次哭是否一样。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从“我”扑倒在老班长身上的哭中感受到了表面上是写“我”委屈的哭,实际上是写“我”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第二次哭是“我”“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这里的哭是“我”万分感动的哭。第三次哭是“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经过对比阅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更加深刻了。

比较阅读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走向阅读的深处。在《金色的鱼钩》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围绕着老班长的两次“笑”与“我”的三次哭比较阅读,在层层比较、层层探究中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了深处,不仅获得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还实现了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走进了阅读的深处。

二、在批判中实现深度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唤醒学生的思维,以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再是停留于语言文字表面,而是指向“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自然得到了培养。

如三年级上册《灰雀》一文中写道:“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为什么自言自语而不是直接问小男孩:“你看到灰雀了吗?如果是你捉走的话赶紧把它放了,要不……”许多学生在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对列宁的做法感到难以理解。教学时,如何借助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感受列宁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呢?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就列宁的话展开批判性阅读,让学生交流列宁自言自语的原因。在交流中,学生分别站在列宁与小男孩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到了列宁明知道是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是借用惋惜的语气告诉小男孩喜欢灰雀的人有许多,大家都希望灰雀能飞回来,从而启发小男孩觉悟,以情育人,呵护了童心,使小男孩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在无形中受到了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文本提出可以撬动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是将学生阅读引向深入的关键。在《灰雀》教学中,教师紧扣列宁的话引导学生展开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上一个来回,使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交锋与碰撞,促进了学生深度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把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三、在想象中实现深度学习

想象是思维活动的特殊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感悟与理解,使学生产生新的阅读体验,从而在想象思维的引导下对文本的认识由粗浅、单一走向深入、多元,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这也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把学生带入到想象的世界中去。首先,围绕课文第3~9 自然段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课文围绕“倒影”,描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在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宇宙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和这一边相反,反着想就可以了。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考,教师可以提问:“在宇宙的这一边,鱼在水里游;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鱼在天上飞吗?”这类问题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度,使学生真正学会想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关于想象的语言训练:“宇宙的这一边,雪是白色的,那么,宇宙的另一边,_______。宇宙的这一边,我是一个男孩,那么,宇宙的另一边,________。宇宙的这一边,_________,那么,宇宙的另一边,_________。”教师利用课文的句式,为学生搭建想象的支架,引导学生顺着作者反着想的思路展开想象,进行想象训练,发展了学生思维,由扶到放,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宇宙的另一边》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教师以文本教材为依托,以文本句式为学生想象训练的发展点,为学生搭建了适切的教学支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落实了语文要素,促进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

四、在整合中实现深度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等整合在一起,进行整合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使学生的阅读视域不仅是停留于某一篇上,而是在由此及彼的整合中真正被激活,引导学生评价、鉴赏、赏析等,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度。

如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系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这几篇课文以及《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早》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把对鲁迅的认识进行总结梳理,从而形成大语文学习观,使学生获得对鲁迅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站在整体的视角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注重对学生阅读内容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教材中适宜学生整合阅读学习的内容有许多,可以按照作者、主题、风格、体裁等方面进行整合。教师根据学生阅读内容的特点,把课内外相关的作品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阅读赏析,可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评价能力等,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度。

深度学习就是从关注学生低阶的语文知识能力的获得,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向高阶迈进。当然,在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不仅仅限于这几种,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指导,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浅层走向深度,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灰雀班长想象
差一点儿当班长
快乐的想象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小白云和小灰雀
班长的烦恼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每天一个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