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宝清
深度学习模式作为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在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策略,结合深度教学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突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基于此,笔者探究了深度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供参考。
不论在哪一个学习阶段,数学学科都在众多学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学科既不同于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背诵的语文科目,也不同于需要学生进行审美思考、掌握一定声乐与绘画技巧的音乐和美术学科。从数学学科本身的重要性和难度来说,它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提高整体学习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数学科目的重要性来讲,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为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从数学的难度来讲,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处在感性认知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增强,对他们来说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深度教学模式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提高其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已经意识到数学综合能力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而小学作为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的正式阶段,该阶段知识内容的学习是否扎实对学生日后核心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教育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基础牢固的重要性。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提高依托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牢固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深度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根据笔者对以往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来看,部分教师对数学教材的认识和运用并不全面,在许多情况下只是将教材作为辅助自己讲解数学知识的工具,并没有真正立足数学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这使得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固、知识掌握不扎实。基于此,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回归本位,立足数学教材开展深度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掌握数学教材内容,熟练地记忆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位置,以保证深度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
以人教部编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进位加法”为例,在该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一是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做到正确计算,并对应用题形成初步的认识;二是运用直观辅助教具,实际动手操作感知计算方法。基于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从数学课本出发,先梳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再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用几道简单的题目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其次,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知识为基础,带领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探索。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计算一下36+64,先将个位数相加,即6+4=10,接着需要向前进位,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最后计算十位上的数,3+3=6、6+1=7,得到的结果就是36+34=70。”以上讲解让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应用题,引导学生练习“进位加法”。至此,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就从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内容过渡到了应用题上,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深度学习。
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全程保持高度集中。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进而在兴趣的驱动下对整堂课的知识学习保持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深度学习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学习难题。
以人教部编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中的“轴对称”为例,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正确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基于此,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开展深度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确定素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引入课堂,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分析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如果将图形沿着对称轴折叠,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而且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教师可以转换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只有一半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补全该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集中,跟随教师的节奏完成相应知识的深度学习。
从数学知识本身来讲,不论是内容的呈现还是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深度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条理清晰地呈现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在创新教学方法时,教师要牢记一个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
以人教部编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内容:一是学会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和积的定位;二是通过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在教学上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直接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借助学生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类比学习,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印象,教师可以通过做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计算方法,实现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切勿直接出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在开展深度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学生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法引入深度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团队的力量攻克数学难题。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实现思维的碰撞。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深入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数学难题。同时,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对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有积极意义。
以人教部编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为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做到正确的计算。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设置了合作共学环节,并在其中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题目“小王每天坚持晨跑,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并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学习。
在运用深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认识到,该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这不仅包括上文中提到的深度学习能力,还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课堂,利用生活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和根本价值。
以人教部编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在该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一是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学会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二是掌握参照规则图形面积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和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换言之,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组合图形带领学生进行了新知识的深度学习,先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计算求取该组合图形的面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出了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计算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然后相加;二是将该组合图形分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计算直角梯形的面积并乘以2。这样,学生在思考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多种计算方法,实现了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在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学生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知晓自己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而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为后续教学方向的调整提供依据。在深度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调整教学评价方式,摒弃以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和方法指导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有效的指引和点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进而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以人教部编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亿有多大”为例,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作过程性评价,如询问学生“珠穆朗玛峰有多高,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可以踩着纸张登上珠穆朗玛峰吗?”,并依据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从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结果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总之,在运用深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符合实际教学进程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深度教学模式的优势,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