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 杨 聪
“昨天老师要求写一篇童话,还没写好的同学请举手。”一上课,我就问大家。
有十几位学生举起了手。
“是不会写的,请举手。”
这一下,就只有几位学生举着手了。他们在学习上都是属于所谓的“后进生”。
我叫了其中一位:“王磊,请起立!老师要采访一下你。”
王磊站了起来,眯着小眼睛看着我。
我走近他身边问:“你昨天写童话时,在想些什么呢?”
王磊说:“我想了又想,就是写不出来……”
我转身问大家:“照王磊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谁来帮他出个主意?”
陈楠说:“可以找一篇童话,进行模仿。”
王磊连忙直摇头:“模仿我不会。”
陈兴业激动地说:“我有办法,王磊,你可以找一个童话,改编一下呀!”
林思说:“模仿都难,改编更难了。”
陈保护说:“可以围绕一个道理写一件事呀,我们学过的童话都是这样写的!”
王磊说:“可是我道理都找不到,写事更写不出来。”
“现在看来,没有同学可以帮得上王磊了。但是,老师可以——”我微笑着说,“王磊,如果老师是昨天的你,老师会怎么做呢?”
王磊一头雾水,双眼迷茫却又期待地看着我,他心里可能在想:我又不是老师,我怎么知道呀?其他学生也满脸的迷惑与好奇……
我停了片刻,说:“我如果是王磊,想了半天都不会写童话,就会直接跑到杨老师那儿,对他说,杨老师,童话我不会写,你能帮帮我吗?你们猜猜,杨老师会怎么帮助王磊呢?杨老师肯定会教王磊怎么去构思童话。要是王磊还是一点也不会呢?那杨老师就会说,那好,这样吧,你可以不写童话,就写你自己想写的文章吧!”
王磊听了舒了一口气,大家也恍然大悟。
“可是……”我接着说,“王磊和像王磊一样不会写童话的这几位同学,都没有这样过来问杨老师啊!所以,从今以后,当你遇到难题,无计可施时,就把问题向杨老师反映一下,杨老师一定会和你商量着把问题解决掉的!大家看,刚才这么一沟通,王磊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呀!”
绕了这么一大圈,或许有人会觉得烦琐且费时,大概会批驳我了——不就是告诉学生“有问题一定要找老师说”吗,为何不在上课前直接用一两句话告诉学生呢?
这种质疑,是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我在初为人师时也曾这样想——但如今,我却喜欢用上文所描述的人为设置的情境,来传达上述的意思,因为这能让学生的感触更具象、更深刻。所谓“潜移默化”的“潜”与“默”,就显现出教育在很多时候是“慢”的艺术,要有“化”的功能,而非急切地直接灌输。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师舍得放慢节奏,能够很有耐性地去创设情景,演绎过程,那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些。
或许又有人会说,假如有学生故意不写呢?
我想,当老师每时每处都能对学生以诚相待,信任他们,学生就会从这个过程中慢慢体会到老师的心意——没有学生会故意和一个信任与关爱他的老师作对的。如果有,那多数情况是老师缺乏信任和关爱,或信任和关爱不够火候。
我们一线老师的教育教学,多数时候都是平平常常,零零碎碎。为了留点痕迹,不妨从“无聊”中获取一点“可聊”的东西,这也是工作的一个意义吧。
是的,人生的诸多意义,都需要各自去寻找,去践行,哪怕“绕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