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应兰
《白鹅》的作者是丰子恺。丰子恺是什么人?百度资料显示:原名丰润(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号子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冠以“七家”,可见一斑,尤漫画和散文最为人们熟悉。
所以,阅读《白鹅》能强烈感受到其语言的描摹力,以及背后鲜明的漫画风格。教材编者还编选了丰子恺两幅画鹅的漫画作品,图文并茂。教学这篇课文,教师不要急于介绍丰子恺其人,不妨以“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品文、察图中识人。
状物类散文,以再现事物形象、彰显事物特点为己任。作者的语言文字遵循读者的认知规律,以所要介绍的内容为载体,对事物展开全面而有序的描写。内容服务于中心,结构则为了更鲜明地展现内容。
揣摩《白鹅》的中心、内容和结构,丰子恺既依循一般规律,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先看“中心”,丰子恺在第1 自然段末直接言明:“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高傲”成为了这篇课文中白鹅的代名词,更是文章表达的中心。再看“内容”,第2 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结构的过渡:“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从“叫声”到“步态”,再到“吃相”,不仅揭示了作者着力描写的价值点,同时更是下文重点铺陈的统领。品味其中的“更”字,说明鹅的“高傲”不止三个方面,第1 自然段中简要勾勒的“姿态”也是“高傲”的应有之义。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文章主题内容的统领,作者为什么不将第2 自然段放在开头,作为整篇文章的总起句,而非要在简写白鹅的“姿态”后,再针对“叫声”“步态”和“吃相”做统领呢?这正是丰子恺在谋篇布局上的智慧,同时也与其作为漫画家的观察思维不无关系。
简言之,丰子恺完全是依照自己与白鹅相处、观察的过程,构思出这一独特的表达结构。“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丰子恺与白鹅是首次见面,无过多的了解。肉眼所及,首先关注的自然是白鹅的“姿态”,“伸长头颈”“左顾右盼”的样子,一下子形成了“高傲”的印象。而“叫声”“步态”和“吃相”,则不是在首次接触时能够发现的,需要在后续逐步的交往、观察中,才能渐渐印证并强化。所以,第2自然段中的“更”字非常值得玩味。不仅是丰子恺与白鹅相处时长的间隔,也有对“高傲”之感程度的递进,更体现了作者在结构设置上的节奏变化。
多重身份,多重技能,汇聚于同一种思维。漫画也好,散文也罢,都需要有观察所得后再表现而出。描绘、书写,都是基于相同思维的呈现。丰子恺的这篇散文就带着鲜明的漫画风格,寥寥数语就能紧扣特点,甚至以夸张的方式集中呈现。
教学这一篇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对比的方式进行品味:
对比一:基于语段内容。为了凸显白鹅步态的高傲,丰子恺采用对比写法,用鸭子的“步调急速”“局促不安”与白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做对比。漫画家注重事物特点的集中展现。丰子恺在描写鸭子和白鹅的步态特点时,独具慧眼,用词精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继而将白鹅的高傲之态刻在学生脑海之中。
对比二:基于“阅读链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阅读链接”的资源,组织学生对比阅读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借助细腻的描写,在感受白鹅“高傲”之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洞察两位作者表达上的不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是一篇更注重描写白鹅细节的课文,比如“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把脚掌放到地上”……借助一系列的动作细节,展现出白鹅“海军上将”的高傲派头;而丰子恺则不同,借助对比,再与“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联系,言简意赅之下,白鹅一幅活脱脱的高傲姿态跃然纸上。
一个工笔细描,把白鹅走路时的每个动作一丝不苟地展现出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一个挥笔速写,很快“画”出白鹅的形态,仿佛白鹅在纸面上走动。如此对比,丰子恺漫画式的描写方式,在学生的意识中初步扎根。
无论是绘画,还是语言表达,都必须建立在细致的观察上。没有观察,所有的内容都将成为不符合现实的臆测。为什么很多状物类散文,我们阅读起来内心总是会莞尔一笑,有着强烈的认知共鸣?因为作者用最细致的观察,获取了最真实的内容,将文章写到了我们的心坎里。
《白鹅》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以课文第6 自然段为例,描写了白鹅在吃饭时与狗周旋的过程,生动有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运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的观察方法,教师可以借助语段内容,还原作者的观察状态。
首先,整个语段在描写“周旋”过程时,一波三折。作者先后描写了白鹅吃饭、喝水、吃泥、吃草的样子,再写面对偷食狗白鹅的表现;同时,还分别罗列了“饭盘空空如也”和“偶有早归”两种情况。整个过程虽然类似,但呈现出来的状态却绝不雷同。这是典型的“连续性观察”。其次,针对不同状态,作者对白鹅的描写更是精准妥帖。比如一开始,未被狗骚扰时,白鹅“踏着方步”,一副怡然自得的悠闲状态,“高傲”形象蕴藏其中;而发现狗来偷食,则是“伸颈去咬”“厉声叫骂”,不可侵犯地宣誓主权,将“高傲”融化在精准的表达之中;再后来,发现自己的饭盘“空空如也”,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整个一副大领导派头。
不同的场景下,展现出白鹅的不同状态,不仅需要作者的连续观察,更需要细致观察,方能实现如此精准而妥帖的用词。
漫画的本质在于揭示特点。但其鲜明的外显形式则是幽默。从漫画到漫画式散文,丰子恺将幽默的特质贯穿到底,体现在文本的每一句话中。
教学中,教师要在理解课文大意、感知白鹅特点的同时,注重对作者写作风格的洞察。这种幽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拟人化的手法上。以描写吃相的第5 自然段为例,丰子恺先是对其吃法进行了总体性概括:“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完全是将白鹅视为典型的“吃货”;随后,再有条不紊地展开细描,其中的“从容不迫”“大踏步”等词语,更是将这位“吃货”煞有介事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教师可以将自主性阅读和品味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品味的语段内容,尊重他们的品味所得,并在这一基础上,将学生的关注范畴从原本的一篇课文扩展到丰子恺的其他作品中。
比如可以给学生拓展、推荐丰子恺的散文集《活着本来单纯》、漫画集《护生画集》,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白鹅》(原文)《阿咪》《手指》等,借助类聚力量,深化丰子恺散文漫画式的表达风格。作为本单元精读课文的收官之篇,这篇文章承载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其本身,同时承载着从“读”到“写”过渡的重任。
鉴于此,教师可以顺势而下,组织学生尝试读写结合,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细致、连续观察之后,先绘制两幅漫画,再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一篇习作,为单元习作蓄积素材和技法奠定基础。
丰子恺写的这篇《白鹅》,带有鲜明而浓郁的个人风格。教师不妨在教学后,提供给学生关于丰子恺的信息,让学生在蓄积了丰富的学习感受之后,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所得不是来自信息的生硬灌输,而纯粹是自身真实化的体悟所得,从而将品味、察图、识人,大道无痕地融合在课文的阅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