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出镜记者直播连线的言语特征

2022-03-22 10:55宋鸿昌
记者摇篮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受众

□宋鸿昌

当下,以“直播互动”方式进行资讯传递的新媒体平台最受欢迎。这种新的传播样态以真实的现场感牢牢地抓住了受众注意力。借助高速网络,相较于传统录播的方式,“直播互动”时效性更强,传播效率更高,观众互动反馈更为及时。新媒体的种种优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传统媒体原本的传播优势被逐步弱化,受众流失严重。传统媒体在此境况下,积极进行实践创新,形成了以拓展传播方式为主要途径、提升信息传播品质为根本目的、增强媒体社会影响力为目标指向,融合互联网新兴技术的“融媒体”传播载体。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直播类节目结合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呈现出新的传播效果,展现出新的语言变化。因此,对新闻直播类节目中出镜记者直播连线言语特征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话语表达特征

1.张弛有度的口语化表达

融媒体消除了记者与受众的时空屏障,建立起一条无形的沟通渠道。出镜记者能够在此背景下深入了解受众对新闻的需求。相较于电视直播的严肃书面表达,融媒体出镜记者的话语表现为更加生动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简单明了并脱口而出的话语;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生涩难懂的意思,区别于书面写作的正式言语。但出镜记者表述的口语化并非完全等同生活口头用语,而是对口头用语的提炼加工和规范。在遵循简单易懂原则的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并迎合特定的新闻传播目的。出镜记者“口语化”的言语内容丰富灵活、样式多变,贴近广大受众,降低了新闻接收的门槛,建立起与受众群体的良好传播关系,从刻板的“媒体本位”思维转向为平视角度的“受众本位”思维。例如:出镜记者在采访长辈、老者时会亲切地称呼其为“赵大爷”“王老”“师傅”,面对同龄人或平辈,称呼一声“大哥”“大姐”等。拉近情感距离,不直接发问,先唠唠家常再引入采访主题。

在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出镜记者作为新闻直播活动的掌控者,需在短时间内收集整理好新闻事件素材,在大脑中编辑出具有表现力、穿透力、感染力的语言片段,并面对镜头有条不紊地表述出来,使受众知道当下直播中讲述的一切都是正在发生的。出镜记者在直播中不仅要及时补充和调整直播的内容,还要在复杂多变的新闻现场,做到头脑冷静、张弛有度地反映客观真实情况,积极引导受众理性、沉着地认识、分析新闻事件。

2.语言使用的规范性

融媒体出镜记者承担着报道事实的责任,对新闻事实的表述有着严格的要求:语音语调、用语措辞、语法结构必须准确得体。

首先,作为出镜记者应坚持党性原则,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各项决定。其肩负着传达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重要使命。融媒体出镜记者相较于自媒体个人更专业,能够在镜头前正确发声、归音到位、吐字清楚、情感饱满,消除了因口齿语音问题而给受众带来的理解困难。

其次,融媒体出镜记者措辞用语更为精准恰当,避免出现词不达意、词语错用、方言等情况。同时,融媒体出镜记者话语内容多以描述性、分析性、程度性为主,引导受众深入浅出地了解事件。

最后,融媒体出镜记者语法使用更为严谨、规范,语句前后衔接,相互照应,语句结构清晰,语义完整,能让受众一听就懂、豁然开朗。而自媒体在此方面却是不尽如人意,经常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使表述意思发生转变,导致观众曲解事实。

某自媒体记者在直播中说道:“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转变偏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进度,某小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上课形式。”这一句中语病很多,比如“转变”与“进度”并不搭配,而且还存在着歧义,到底是“转变了什么?”。这样的语病会误导观众,歪曲事实,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融媒体出镜记者在话语表达过程中更要体现出严格的语言规范。

3.话语呈现的紧凑性

当下的社会处于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愈加强烈,信息的传递也就随之愈加迅速。这就促使出镜记者在直播连线中要保持一定的语速,不仅要快,更要清楚明白。一味地追求“快”,不注重吐字归音清晰、口腔开合度,将会导致语音有误,气息不够,缺乏节奏感,表述的新闻内容模糊不清。

融媒体出镜记者在即兴表述的时候,既要内容紧凑,又要把握语流语速的“度”。同时,还要重视表述内容的逻辑顺序,理清新闻的要点,突出事件重点,提高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新闻事件现场随时会出现变动的情况,因此出镜记者在镜头前即兴表述时间非常有限,不会有较多的准备时间。

融媒体出镜记者在话语表达技巧的应用上,首先要体现出语句的语势起伏,高低错落有层次感,避免语势平直乏味,而且表述内容清楚准确、符合事实,表述目的明确,使观众一听就能明白。其次要精选重音,适当选择读重音的字词。只选取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强调,突出事件的内涵,给观众提示,使观众理解重音字词的真正含义,从而引发思考,吸引其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最后,出镜记者应在现场临危不乱,稳定住观众的情绪,不卑不亢沉着应对。尤其是在出镜记者面对突发情况时,应保持清醒头脑、清晰思路,以有条不紊的叙述、从容不迫的探寻、冷静沉着的分析,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同时自身控制好节奏,给观众带来最为真实的感受。

4.话语呈现的交流感与互动感

记者是党和人民密切联系的纽带,是观众与传播媒体的沟通桥梁。融媒体出镜记者只有先做好采访才能组织语言进行实地报道,形成“言之有效”的话语场。这样的现场采访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采访是人与人之间进行语言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出镜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起着主导引领的作用。记者自身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要面对社会各行各业的人,而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阅历则是采访的必要前提,真诚平等态度是打开“话匣子”的金钥匙。融媒体出镜记者应与采访对象形成平等的关系,要充分尊重对方。

融媒体记者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听众”,在采访对象的讲述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提问的语气要随和,亲切自然的言语、恳切谦和的态度是取得对方信任的基础,使采访得以顺利展开。出镜记者只有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采访对象才会逐渐消除心里芥蒂。在采访的过程中,出镜记者要注意发问的方式方法,采用多种提问方法,开放式和封闭式的问题交叉提问,简明扼要,拣重要的问题先问,抓住问题的关键。面对不同职业身份的采访对象或者不同类型的新闻事件,采访目的自然也是不同的,所以出镜记者应随机应变、灵活变通,设计出观众最为关心和易被采访对象理解接受的问题,形成“记者—受访者—观众”共同互动交流的“话语场”。

二、言语组织特征

1.高度的凝练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且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过了有效时间段,新闻的传播效果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而新闻现场一般体现出环境复杂、时间紧急、事件处于发生或变动中的特点。出镜记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后,应时刻与事件保持同步,把握住报道的时间节点。直播连线节目能对新闻内容进行实时传播,呈现出“简短、新鲜、快速”的特点。出镜记者火速到达现场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将新鲜、真实的新闻通过镜头传达给观众。传统媒体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对新闻时效性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不仅要“真实、快速”还要“有深度与广度”,以在千篇一律的新闻报道中凸显出自身的特色。

在此背景下,出镜记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语言组织能力。出镜记者即兴表述的时间和内容必然会受到限制,但又不得不在镜头前完成详实准确的报道,因此就需要出镜记者高度概括内容。首先,出镜记者在报道前就已经在头脑中构建好结构紧凑、条理清晰的逻辑结构,紧紧把握主题思想,抓住事件的关键、矛盾的核心,达到新闻报道目的并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者因果关系组织好语言内容。表述时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用字简练,避免说空话套话。在关键问题上要一针见血、干脆果断。在措辞修饰上以比喻、对比为主,生动形象描述出新闻现场的具体情况,让观众有直观的感受。比如鲁甸地震发生后,某记者将横在道路的巨石与生活中常接触的具体实物作对比,“巨石大约相当于六辆普通家庭轿车的体积”。简单的一句话,就让观众清晰地认识到巨石的体积之大。

其次,相同意思的表述要适当删减,避免内容重复语句啰嗦。能用一句话说明的,切勿过度展开大谈特谈,面面俱到并不意味着所有事实都要表述,而是要把握表述内容的主次、轻重、缓急。

最后,出镜记者的提问要详略有度,概括性的问题与细节性的问题交叉进行。多以引导性的问题为主,让采访对象容易回答。

2.准确贴切的表述

真实是新闻价值的体现,是新闻得以传播的基础,更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来源于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真切反映。因此,出镜记者组织的语言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分寸恰当、逻辑正确、符合事实情况。主要体现在表述新闻事实基本要素的确凿无误和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通常来说,出镜记者直播连线一般要描述新闻事件现场情况、讲述新闻事件最新发展境况、对新闻事件进行短评。出镜记者应遵循新闻报道规律,突出新闻报道的“5W”要素。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客观发生的事实为前提,科学探知原委,慎用抒情等方式进行处理,理性报道新闻事件。

出镜记者承担着报道事实的责任,对新闻事实的表述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已有确定事实依据表明新闻事件发生原因的,出镜记者还要向观众进行一定的解释说明以消除恐慌和疑虑。

新闻现场是复杂的,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并不一定完全了解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在掌握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能够准确表述现场情况。

三、报道画面的构建特征

1.现场性

视频新闻与其他新闻最大的不同,就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传播信息,再现事件现场和表达出镜记者的思想。视频新闻由画面、声音、文字构成,画面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更是视频新闻的核心,没有画面也就不存在视频新闻。而画面语言指的是运用镜头、声音以及文字等表达元素,根据人们观看事物的习惯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

新闻节目直播连线的节目形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认识。新闻画面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通过卫星信号的实时传输,将新闻现场的时空通过画面呈现出来,让观众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感受到千里之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最大程度地接近事实。由于时间上的同步性,直播连线的画面以其强烈的现场感深深地吸引着观众,观众则成为新闻事件发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当出镜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时就已经成为新闻画面的一部分,同时又主导着画面选取,因此出镜记者要让自己的有声语言和现场画面和谐统一。

2.主题性

出镜记者直播连线的关键:一是能否准确表达和深化新闻的主题,二是画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相互配合又密不可分。出镜记者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分析后,对新闻画面进行取舍。能够从大量零碎、复杂、混乱的场景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画面。

四、结语

出镜记者直播连线是一块实践性较强的研究领域,大量的研究成果来源于出镜记者工作经验。同时,理论的成熟又指导着出镜记者实践的进行。出镜记者在节目中的角色、意义已经发生了显著转变,从“采集者”转向了直接“传播者”,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一环。不论是工作在一线的记者,还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都要意识到直播连线中言语的重要意义,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中,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