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入式教学联合情景模拟式教学在儿科心肺复苏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22 07:48孙静敏范晓晨郭海艳
关键词:模拟实验心肺传统

孙静敏,范晓晨,吴 德,李 静,郭海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临床技能培训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临床实践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兼备的医学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心肺复苏术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抢救危重症患儿的重要措施。因真人实践机会少、模拟人不逼真等原因,医学生及初级临床医师心肺复苏学习较困难,特别是儿童心肺复苏的学习。

案例导入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用具体病例有效串联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和知识点,条理清晰,更好地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知识。情景模拟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仿真场景,将理论基础知识演化为直观可体验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1]。随着模拟式教学的应用,自主性、探究性教学理念逐渐得以推广,虚拟仿真教学不仅可有效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还可提高教学的效率[2]。虚拟教学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领域,如解剖学[3]、消化道内镜教学及外科学手术的模拟仿真[4]、急诊科、麻醉科的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各种操作[5-8]。我们将儿童心肺复苏案例导入式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应用于临床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学生考核成绩及教学反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7级临床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120名,按教学方法不同分为传统教学组60名和模拟实验教学组60名。传统教学组中男28名,女32名;年龄(22.52±0.75)岁。模拟实验教学组中男27名,女33名;年龄(22.53±0.89)岁。2组学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组应用课件讲授理论知识加模拟人练习的方式;模拟实验教学组应用虚拟病例,理论及实践全部通过虚拟情景模拟实现。教学效果评价使用同一评分标准。模拟实验教学方法如下:

1.2.1 前期准备:①授课教师准备典型病例,传输课程表,重点学习内容,知识点;②设计学习效果评价问卷,课后学生自评。

1.2.2 课前学习:学生先行了解熟悉课程内容及相关理论知识,将病例等资料及相关视频课前提供给学生。

1.2.3 课时中:①理论授课,随机分组,4~6人/组;②案例导入,角色扮演,学生提问;③情景模拟,利用幻灯,图片等信息技术,虚构场景,带教老师扮演患儿家属模拟治疗现场,设置障碍;④学生操作:分配角色,学生根据询问病史情况对病情作出判断,相互讨论,实行相关处理及心肺复苏;⑤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及互相提问,补充问题,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补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⑥总结:教师对学生讨论及操作过程进行记录,结束时对授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学中的难点及重点深度讲解,巩固知识点;提出更深层次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巩固。

1.2.4 问卷调查:课后发放问卷,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学生成绩比较

传统教学组平均成绩(83.78±5.12)分,模拟实验教学组平均成绩(88.17±5.07)分,实验教学组平均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2 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和以往教学方式不同、模拟技术形象直观、有助于掌握知识点、提高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有助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对今后临床有帮助、与临床实际操作相似等共十二项,非常同意计4分,同意计3分,一般为2分,不同意为1分。模拟实验教学组各项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比较分)

3 讨 论

传统的儿童心肺复苏教学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操作要点,然后模拟人进行模拟演示,最后学生自主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医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如下不足:①教师授课时限于模拟人的展示,不能结合临床实例,有些学生很难做到操作场景、突发事件的理解及掌握;②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易形成固有思维模式,将思维固定在固有系统疾病例,只机械了解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不会融会贯通,临床实际突发情况不能有效处置;③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④培训过程不能重复,时间长了生疏遗忘。我们通过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普遍偏低。

因群体特殊性、医学伦理、医疗法规、医患环境等因素,医学生直接在患儿身上进行操作难度较大。借助案例导入式教学联合情景模拟式教学,通过案例、虚拟现实、多媒体、高度仿真模拟人等构建临床场景模拟和虚拟仿真教学训练系统,使临床中有创操作、高风险操作、不可逆操作虚拟呈现,学生可更深入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9-10]。通过虚拟与现实互动,以虚促实、虚实互补的先进教学理念,让学生熟练掌握儿童心肺复苏临床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等操作规程;按照教学大纲规范操作流程及步骤,教师可充分掌握学生临床思维建立的过程,及时纠正及时反馈,使学生熟悉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场景设计,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职业素养。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单纯知识教授模式,将主动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贯穿始终,通过不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典型病例导入,将学生更好引入临床救治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知识系统化,提高了学习效果,强化了理论知识,并且学生间分工合作,相互学习,还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解决临床问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摆脱了实验训练操作时间限制、实体模型数量限制及实体模型价格昂贵等缺点,通过虚拟教学,学生可灵活机动地调整实验时间,反复、多次操作提升操作实践能力,弥补课内实验时间不足的欠缺。临床场景模拟和虚拟仿真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1]:①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线上-线下教学,培养了学生人文精神、医患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②降低风险:环境及病患皆可重复呈现、重复操作,出现问题及时纠正,降低医疗风险;③参与度高:改变传统被动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及积极性;④反哺教学:记录教学、操作、考试等项目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和分析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临床场景模拟和虚拟仿真教学的模拟实验教学组学生平均心肺复苏考试得分高于传统教学组,且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相近,如邱兆磊等[12]研究急诊医学教学模式高仿真模拟人组考试得分及教学评价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刘旭辉等[13]研究高仿真模拟技术在五年制本科急诊医学中培训中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刘赟等[14]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证实虚拟教学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教学评价高于传统教学组。

儿童心肺复苏临床场景模拟和虚拟仿真教学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解决了既往教学资源不足、操作时间短、培训不到位等缺点,减少学习难度,增加了学习趣味性及积极性,不仅可加深师生间交流,更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学生的短板,及时纠正,给予针对性教学,使实验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有利于培养优秀儿科医生,提高儿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心肺传统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老传统当传承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基于模拟实验研究不均匀沉降对加宽路面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