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杨修宝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的散文大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灵性飞扬,智慧哲思,情感激荡,是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文体意识的自觉,是一个语文教师趋向成熟的标志。因此,深谙散文文体特征,把握散文编排特点,研究散文教学策略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做的功课。
季羡林为《世界散文精华》所作的序中写道:“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因此,对于散文的认识,容易含混模糊。基于文体意识的散文教学,首先是要清楚地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才能“姿势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散文、学习散文。
1.客观真实。散文是非虚构类文体,与小说的本质区别就是“真实性”。散文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影响读者,原因之一是散文的内容是客观、真实、可信的。散文的内容是作者眼中的真实场景、真实社会、真实人物、真实事件,亦或是作者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人生感悟,经过作者的内心烛照,抒发内心情怀、内心情思。正如著名作家周立波在《散文特写选·序》中所说:“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即便有的散文在细节上略有虚构,但表达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如统编版教材中的《威尼斯的小艇》《梅花魂》《天窗》《走月亮》《桂花雨》均是真实场景的描写、真实情感的抒发。
2.取材广泛。散文的取材范围非常广泛,人间天上、自然万物、古今中外、家国人事无所不包。散文内容涉及社会矛盾、伦理道德、随笔札记、风土人物、游记偶感、小品轶事等,谈天说地、写趣抒情。凡能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体悟美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皆可作为题材。如著名作家周立波所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统编版教材中的散文,人、事、景、物、理均有涉及,取材非常广泛。
3.形式灵活。散文的结构形式多样,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空间转移的顺序、思想认识或情感变化的顺序组织文章结构。散文的中心内容有多种形式,有的以人物为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父爱之舟》;有的以景物为中心,如《草原》《海上日出》;有的以动物为中心,如《燕子》《白鹭》;有的以象征事物为中心,如《梅花魂》《落花生》;有的以典型细节为中心,如《走月亮》《匆匆》。散文的表达方式自由,可自由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可自由地使用象征暗示、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比兴寓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散文的语言运用自如,现当代散文主要以现代汉语为主要语言形式,为表达需要,有时也借用文言词句、俚语方言、谚语歌谣等语言形式。
4.语言优美。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清新隽永、生动活泼的优美语言是散文称为“美文”的重要原因。散文讲究文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清新明丽的雅词佳句,变换的句式,寥寥数言便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动人的场景,深远的意境,诗情画意如在眼前。散文注重节奏,句式富于变化,长短交错,平仄相调,张弛相迎,富于音乐感,如涓涓溪流,汩汩作响,如娓娓而谈,意切情真。
5.情感真挚。散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真”,真诚地再现生活,真挚地表达情感。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表达,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做作、不刻意、不雕琢,自由畅达,抒发“我”的生活感悟、见解思想。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写什么,目的都是从内心流畅出“最真挚的情”。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富有真挚情感的散文,如叙事散文冰心的《肥皂泡》、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写景状物散文老舍的《草原》、叶圣陶的《荷花》,抒情散文朱自清的《匆匆》等,均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均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均给人以精神的滋养,美感的享受。
6.意境深邃。散文的“美”,不仅美在语言、美在情感,更美在意蕴。作者往往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由此及彼,将情与理交融起来,融情于事、寄情于景、寓情于物,托物言志,既表达真情实感,又表现深刻思想。实现物我统一,展现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这类散文让读者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统编版教材中的一些散文名篇,充满哲理,意境深邃,给人深深的启迪。如读《落花生》领悟做人的道理,读《搭石》感受淳朴民风,读《珍珠鸟》体会人与动物共同创造的美好境界,读《丁香结》感悟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些散文都蕴含深远的思想。
基于文体意识的散文教学,要系统地梳理教材中的散文篇目,清楚地把握统编教材中散文的编排特点:
数量多。散文在统编版教材中编排的比重较大,教材在低中高年级均编排了散文,第一学段共编排15 篇,第二学段共编排了33 篇,第三学段共编排了31 篇,三个学段共计79 篇。相较其他文章体裁,散文在统编版教材中的编排数量最多。因此,散文的阅读与教学,在统编版教材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统整性。统编版教材中的散文,低年级零散编排,中高年级统整安排了散文文体单元(见表1)。
表1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中高年级散文文体单元统整安排情况表
因此,教学散文单元时要有文体意识的同时,还要有单元整体意识,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儿童化。统编版教材低中年级的散文大多是儿童散文。儿童散文是用准确、生动、凝炼、生活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欣赏,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儿童化’,充满着儿童的想象与幻想,儿童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儿童的心理与情趣。”如《秋天的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金色的草地》《肥皂泡》等,儿童化的语言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眼睛,使他们在优美的语言中获得美的启迪与享受。因此,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以儿童的视角,以儿童的感知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散文、学习儿童散文。
统编版教材编选的散文与儿童的天性、心理特点、生活经历较为贴近。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这些散文,能够陶冶情操、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培育美感,获取精神的滋养与智慧的启迪。
美文唯有美读,美读才有体悟。朗读是散文教学的法宝,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文体意识,结合文体特征,根据编排特点,笔者总结了“十读”散文的教学策略,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细读文眼。散文之“眼”是指作品主旨思想的中心点、着力表现的凝聚点、情感意境的结合点。文眼是最能揭示立意、统摄全文、强化重点、升华意境的关键词句。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几个关键处捕捉文眼:一是文章的标题,题目是文章揭示中心主旨最直白、最直接的点。如《我的“长生果”》,文眼“长生果”指的是“书”,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表达了书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书籍的无比喜爱。二是文章的起始句,文章的起始句用凝练的词句,开宗明义,统摄全文。如《白鹭》开篇第一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教学时以此句为主线展开学习,反复朗读,体会情感,习得表达。三是贯穿全文的语句,有些词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全文。如《走月亮》中“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语言温暖,画面温馨。在文中一咏三叹,情境交融,让画面有了流动感。抓住这句话,才能更好地体会民族特色和浓浓的亲情。四是文章结尾处,有的散文在文章结尾处才亮出“文眼”,如《珍珠鸟》的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束全文,揭示主旨,点明立意。抓住这句话读文、品意、悟情,才能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教学时要紧紧抓住“文眼”,反复研读,细细品读,领悟文章的主旨和神韵。
理读文脉。散文是最讲究构思,最注重文脉的文学体裁,通常都有叙事、写景、抒情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文脉,顺承文章的线索,理读作者的巧妙构思,体会作者组织材料,连成闪亮的珠串的手法。教学时可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厘清线索,理读文脉:一是时间线索,这是散文常用之法。如冰心的《忆读书》,按照时间顺序,回忆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读书感悟。二是空间线索,写景散文、游记散文惯用之法。如林遐的《海滨小城》,以空间为序写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五个场景,描绘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三是情感线索。回忆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多用此法。如吴冠中的《父爱之舟》,以作者的思亲为线索,用梦的形式呈现一个个与父亲在一起的生活场景,表现了深沉的父爱及对父亲无限的思念。四是事物线索,咏物抒怀散文、说理散文常用,以物为线索,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以“月”为线索,以“月”始,以“月”终,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情感层层深入,感怀离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理清文脉,体会“形散”而“神聚”。
赏读语言。散文教学,品赏语言是重点。统编版教材编选的散文皆为经典之作,用字用词新鲜妥帖,语言表达极具典范性,语言风格呈现多样性。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赏散文语言之美。赏读词语的精巧,引导学生阅读散文要关注有声有色的形容词、有情有境的动词,情趣盎然的叠词,细腻真挚表达内心感受的词。如教学《四季之美》时,就可引导学生赏读叠词,体会语言的音韵美;赏读动词,体会动态描写。赏读修辞的精妙,散文中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常常运用精妙的修辞来表达。如教学《乡下人家》时赏读精当的拟人句,教学《三月桃花水》时赏读精妙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优美的语言,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赏读语言的风格,教学高年级教材中的散文,还可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作家的语言风格,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老舍的散文语言生动活泼,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阅读散文,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是一种美的享受。
品读情韵。散文是抒情的,有着诗一般的情韵,表达着作者的至情、真情、美情。散文抒情的方式比较灵活,或借景抒情,或托物寓情,或直抒胸臆,或情感深融在字里行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品读涵泳中感受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情感,领略散文的情感之美。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三点品读散文情韵:一是把握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教学时可让学生圈画出作者表达情感的词句,品读体会。如教学《四季之美》,圈画出“迷人、动人、感动、心旷神怡”等词语,在语境中反复品读体会。二是挖掘潜藏于文字背后的情感,有些散文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把情感融在字里行间。教学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作者文字背后表达的情感。如老舍的《猫》,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接写“喜欢、喜爱”这样的字眼,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时可让学生品读、交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三是抓住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品读散文,抓住了情感的线索就把握住了文章的情韵。如教学《梅花魂》,抓住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故土的思念与热爱。
深读启智。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如何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王荣生教授这样说:“阅读散文,不仅仅是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教学托物言志类的散文,可从“物——情——理”这三个层次引导学生深读启智,即认识事物特征、体会作者感情、挖掘文本主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所托之物”的外在特征与内在品质的基础上,体会“所抒之情”的物情相融、物我相通。再深入思考,深度阅读,联系生活,感悟“所言之志”的哲思与启迪。如《落花生》《梅花魂》《桂花雨》《丁香结》《珍珠鸟》等课文,即可用此策略引导学生学习。
辨读结构。散文重构思、重结构。线索设置、布局谋篇、材料安排等。展示了作者创造性的构思和结构艺术。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教学中高年级的散文时,要引导学生比较文本内容板块,辨析文章结构形式,探寻作者独特的表达妙秘,明晰作者的主旨用意,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引导学生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再如教学《母鸡》一课,可以从课文的结构入手提问:文章开篇写“我一向讨厌母鸡”,而结尾却写“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引导学生阅读发现、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从读学写,辨析“欲扬先抑”的结构之妙,体会作者表达的匠心独运。
诵读积累。散文文质兼美,最宜熟读成诵。统编版教材中的多篇散文,课后都设置了要求背诵的习题。如《大自然的声音》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背诵第2~3 自然段;《四季之美》课后第一题,要求背诵全篇等。教材中有13 篇散文课后提出了背诵的要求。朗读和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段,在有感情诵读中丰厚言语素材的储备。抓住关键词语,采用提纲背诵法,背诵语段,积累语言,达到语感积淀的目的。摘抄是加强语言积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后也设置了抄写的习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新鲜词语、优美句子、精彩段落记录在摘抄本上,并标记摘抄理由,也可引导学生做分类摘抄或主题式摘抄,并经常性组织学生做摘抄交流,提高积累语言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摘抄的雅词佳句经常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日记、练笔、习作中,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研读表达。统编版教材中编选的散文,在学生积累语言和提高习作素养上起到了很大的启蒙作用。中高年级的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阅读,不仅要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更要研读怎么写的、写得如何、为什么这样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悟习得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文就是个例子,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从文章中发现写作秘诀,习得表达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实践表达。统编版教材编选的多篇散文,都在课后习题中提出了写一写的练笔要求,仅三年级上册,就有《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等篇目,课后习题都安排了写一写的小练笔。教学中要巧妙设置练笔和习作情境,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并重,读写并进的目标。
拓读资料。内容是背景的产物,作品是社会的折射。有些散文的创作受到作者经历、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学这些散文篇目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拓读相关资料,了解创作背景,透视创作历程,跨越时空,走进作者内心,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才能对散文的内涵与主旨有深切体悟。如教学《祖父的园子》,在学生从课文中充分体会到“我”对园中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从整本书的角度重新审视课文,感受美好与伤感交织的深刻意味,产生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教学《匆匆》时,恰当出示陈孝全所作的《朱自清传》“苦闷灵魂的呼声”一节中的相关语段“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引导学生拓读交流,才能深入理解、真正体会到作者“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而仍思有所作为”的心境。
悦读经典。无论哪个学段的散文教学,都应该引导学生由“一篇”到“一类”的拓展阅读。教学时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内容素材、表达方式、结构形式、情感哲思、语言风格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多文本、多篇章的比较阅读,使其对不同作家或同一作家的散文风格特点有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与认识。如教学老舍的《猫》后,引导学生进行同主题拓展阅读,比较阅读夏丏尊笔下的《猫》和周而复笔下的《猫》。教学《匆匆》后,进行同作者的作品拓展阅读,可以开展《朱自清散文精选》整本书阅读的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由“阅读”变为“悦读”,体验悦读经典的收获与快乐,真正走向散文阅读之路,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基于文体意识的散文教学,遵“体”识文,依“体”而教,要适当组合上面的十个策略,形成或“读词——读文——读人”的教学思路;或“感其形——悟其言——执其神”的教学层次;或“会其意——理其文——得其法”的教学结构;或“寻文路——懂情怀——识理趣”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