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 张永沛 徐文超/文
发展城乡高效配送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畅通城乡流通渠道,活跃流通市场、促进城乡消费、保障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乡高效配送必须精准聚焦、创新思路、破解难题,需加快构建“双向互通、高效对接”的城乡配送体系。
城乡配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推动各级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汇聚促成城乡配送发展的合力,加强对城乡配送工作的综合协调、督导检查、绩效评估和统计监测。强化政策保障,制定用地保障、车辆通行、税收减免、企业融资等方面的针对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现实存在的通行难、停靠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落实和完善物流用地政策,加大对城乡物流设施的支持。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快递企业工商登记“一照多址”改革;实施邮政快递“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推行跨省异地检验;规范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和超限超载治理,改善配送车辆停靠设施。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在城乡配送设施建设、配送模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推动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
城市配送具有节点多、批量小、频率高的特点,运作较为复杂,给城市管理增加了难度,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压力,必须坚持高效、智慧、绿色的发展思路,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城市配送提质增效。
完善基础设施,城市物流配送中心按照辐射半径10-30 公里进行设置,新建或对现有各类配送中心、闲置仓库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使其满足城市配送需求;末端配送网点按照辐射半径500-1,000米进行设置,依托现有连锁门店、社区门店等资源开展“网订店取”“包裹代取”等服务,便利居民取货,贴近消费,服务高效。
优化配送路径,配送企业应积极采用高效合理的科学算法打造智能路径优化系统,综合分析用户消费习惯、收货地址、配送量等影响因素,对人、车、货进行智能调度,优化配送线路,缩短配送里程,降低空驶损耗,提升配送效率,满足客户的精准需求,减少对城市道路和空间的占用负荷。
推动资源共享,发挥政府、第三方机构等各方作用,积极促进企业以契约、联盟等方式开展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方案与利益分配机制,共建物流中心、末端网点,共享设备、车辆等配送资源,发挥规模集聚效益,创造资源最大价值;合作企业通过叠加货源,发展集中统一配送、夜间错时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降低配送总成本,减少交通拥堵。
加强车辆管理,统一规划城区车辆停靠区域,设置合理标识,为配送作业提供便利;对配送车辆发放绿色通行证,保障车辆顺利通行;制定配送车辆专用标识式样和管理规范,做到“统一标识、统一车型、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对配送车辆实行信用惩戒措施,从源头上解决超限超载、客车载货、非法改装等问题。
农村市场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调研发现,目前农民网购快递大部分仍是送到乡镇,农村市场中品质较低的商品依然存在,影响农民网购热情,损害了农民的消费权益。亟需补齐农村“最后一公里”短板,畅通“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渠道,保障商品品质,实现“配送到村”。构建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统筹建设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加快县级物流中心建设,每个县至少建设1个具备集散中转、仓储配送功能的物流中心;完善乡镇物流配送站点布局,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上接县、下联村的配送中转节点;健全村级公共服务网点,每个农村新型社区、行政村或大的自然村设置1个物流服务站点,实现“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
推动县域物流资源整合,通过公开招标或企业自荐等方式,选取1 家对行业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运营三级配送网络,保障各级网点有序衔接;整合“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集中入驻县级物流中心,对全县快递进行统一分拣、统一配送。例如,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采取此种方式年节省配送费用90余万元;整合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供销等企业入驻县级物流中心,对县域连锁零售、农村超市等各类门店开展集中仓储和配送,从源头上保障商品品质;有条件的县级物流中心可购置立体货架、交叉带分拣机等自动化设备,引入阿里巴巴溪鸟信息系统,对物流业务数据进行实时抓取,实现全县快递收发、商品配送、农产品上行的信息化管理。
推广农村配送新形式,配送路线方面,根据各乡镇各村配送量、配送距离,全县统一规划配送线路,做到定时定点发车;配送时效方面,努力做到当日10:00之前到达县级物流中心的快递,12:00之前发车完毕,14:00 之前配送至农村服务站点,农村服务站点当日14:00 之前收集的上行快递,17:00 之前全部装车离县;各类零售门店订单商品应做到当日订单隔日配送至门店;车辆选型方面,全县统一配置城乡配送专用车辆,进行统一标识,配送至乡镇的车辆可选用4.2 米厢式货车,配送至农村的车辆可选用小型电动车。
加快农村物流人才培养,采用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相互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农村物流管理和电商运营人员素质,提高各级网点运营管理水平;培养“懂网络、能沟通、会经营”的农村服务站点合伙人,承担农村供需信息采集、农产品上行集结、工业品下行分发等工作,带动农村就业;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借助新媒体渠道,培养一批农村电商直播网红,提高农产品上行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益。
充分利用物流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建设等各项试点工作的成果,发挥政策集约的最大化效益,依托新技术带来的竞争优势,倡导高质量发展经营理念,加强标准和先进技术应用,提升城乡配送规范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践行标准先行,推广1200×1000mm 标准托盘、600×400 标准周转箱应用及其循环共用,以托盘、周转箱作为装载、作业、计量和信息单元,推进工业品下乡带托运输,农产品流通从田间地头到超市货架全程“不倒筐、零触碰”的一贯化作业模式;围绕城乡配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搭建、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构建标准体系,推动设施、作业、信息、服务等标准的规范统一,用标准带动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与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仓储、分拣、配送等各作业环节的有效衔接,促进各网点、企业间的高效对接与充分合作。
技术引领,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AI 等信息技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依靠科技力量实现降本增效。推动普及自动化立体货架、高速堆垛机、AGV 无人搬运车等先进物流装备;推广应用一维条码、二维码、无线射频、GS1系统、GPS/GIS 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城乡配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配送成本。
践行绿色发展,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动仓储、配送、包装绿色化。仓储方面,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材料、仓库屋顶光伏发电、冷库节能技术、电动叉车、节能灯等绿色技术装备;运输方面,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配送车辆,合理规划配置充电桩,优化配送路径,减少运输里程和车辆空载;包装方面,在快消品、生鲜产品配送方面推广应用托盘、周转箱、笼车等单元化集装设备,在快递配送方面推动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包装袋、包装箱,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编织袋、胶带的使用量。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商贸流通特点,引导企业积极优化配送组织形式,探索城乡高效配送新模式和新路径,引领行业提质增效。
企业统一配送,我国目前拥有各类连锁门店约25.3 万个,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连锁企业应积极整合供应商货品开展统仓共配业务,对所有连锁门店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核算”,实现“城乡购物无差别”,让老百姓就近即能买到放心、实惠的商品。
非连锁门店共同配送,非连锁门店遍布我国城镇乡村,在满足市场需求、便利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批发、经销、供应链平台等各类企业加强合作,叠加货源,共享仓储与配送设施,开展面向百货店、专卖店、社区店等非连锁零售门店的共同配送。
生鲜集采共配,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餐饮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等,对生鲜产品配送需求巨大。配送企业、供应链企业等配送主体应对规模化种植基地、养殖基地、批发市场实施生鲜产品集中采购,开展面向机关团体、学校、企业食堂以及餐饮企业的共同配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保障生鲜产品品质。
产地统仓统配,我国幅员辽阔、物产资源丰富,产地聚集特点突出,为发展统仓统配提供了基础条件。大型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应借助产地天然资源,发展产地集中仓储和统一配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产品损耗,创造规模效益,促进群众增收。
城乡一体化配送,推广县域共同配送模式,整合城乡各类仓储配送资源,叠加电商网购包裹与实体零售门店货源,叠加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与城乡往返配送、农村货运公交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双向流通一体化运营。
开展绩效考核是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检验城乡配送工作成果的重要依据,对创新流通、促进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绩效评价,着重对城市在推动城乡配送发展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估,注重实效性,围绕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技术应用、发展环境等4 个方面科学设置评价指标,重点对集中配送额、物流成本、配送效率、产品损耗等方面进行考核,评选一批城乡配送示范市、示范县。
企业绩效评价,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与创新发展实际,围绕网点布局、运作效率、技术应用、绿色发展、模式创新等5个方面设置评价指标,评选一批典型示范企业,建立重点联系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指导,形成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建立绩效评价长效机制,城乡配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是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支撑,是一项长期工程,各地需建立绩效评价长效机制,对城市主体、企业主体定期开展综合评估和经验总结,持续推动城乡配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