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绩效评价及运用

2022-03-22 08:38杨小军顾宏圆丁继军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村落利用历史

文/杨小军,顾宏圆,丁继军(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也是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省份。2013年至今,浙江省已连续7年启动了304个重点村、1 484个一般村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省内各级投入资金达35亿元。其中,前4批172个重点村和870个一般村已完成项目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第5,6,7批132个重点村和614个一般村已全面开展保护建设施工。项目建设按照“规划先行、一年成形、二年成品、三年成景、验收评价”的总体部署,有序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建设、管理、评价、经营等工作;全省众多历史悠久、生态自然优越、历史建筑和“非遗”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村落得到修复、挽救,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应该说,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已成为浙江省推进“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与抓手,成为展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文化之窗、璀璨明珠和点睛之笔。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连续5年受浙江省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委托,由笔者带领团队开展公益性课题——“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绩效评价”专项研究,先后对全省前4批(不含宁波地区)共160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进行了系统、科学、客观的实地调研与绩效评价研究工作,以促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绩效评价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照《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规划》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申报文本》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项目表》和相关项目建设台账材料,对各个村落进行现场调研、座谈访问、意见咨询和数据收集,最终形成详细的数据分析和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概况

浙江地理环境多样,山川峻丽,自古人文荟萃,经济繁荣,文化遗存丰富,是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两晋、唐、南宋时期的人口南迁,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浙江本土文化的相生相融,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村落。这些村落分布广泛、类型丰富、特色明显,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社会、艺术和科学等多元价值[1,2]。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涵盖了省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指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截止目前共评选出7批487个,其中浙江入选44个,占总数的9%。、中国传统村落②中国传统村落是指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从2012年起联合组织评选的“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现存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较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范围更广,数量更多。截至目前已公布了5批6 819个,其中,浙江入选636个,占全国约9.3%,是保有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位列全国第四。以及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等(见图1,表1)。依据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的实情,可按村落资源特色将历史文化村落分为历史古建型、自然生态型和民俗风情型3种类型[3];也可按照村落产生和发展特征分为血缘聚居型、交通枢纽型、传统产业型和军事要塞型;按照村落选址和形态特征分为平原水乡型、山地半坡型、山间盆地型和海岛聚落型[4]。

图1 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分布

表1 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各地数量分布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共有2 559个村落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名单库》,占全省行政村数量的9.27%。总体来看,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数量分布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不均衡分布状态:浙西丘陵地区分布较多,浙中盆地、浙南山地地区其次,浙北平原和浙东沿海地区较少;丽水市是保存历史文化村落数量最多的地区,其中松阳是全省乃至华东地区历史文化村落保存最多的县域;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历史文化村落存量较少,少数县(市、区)数量为零。浙江历史文化村落承载着地区自然和历史人文风情,从历史角度看,这些村落大多数建于明清以前,部分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承载着千余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从自然环境角度看,这些村落大多分布在秀山丽水之间,生态环境优越,地理位置与空间格局良好;从文化角度看,这些村落大多有着成片的传统民居和祠堂、书院、牌坊等历史建 (构)筑物,大多数村落以宗族血缘聚居演化而来,且人才辈出,留下诸多文化遗产和建筑群落。

二、绩效评价体系与职能

2.1 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历史建筑修复和村落人居环境提升的客观需求和项目管理、资金投入等相关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综合考量村落、环境、文化、经营等角度,参考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等相关现行评价体系[5-11],突出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和发展经营的观念,构建本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共4层,即总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指标细化层D(见表2)。绩效评价体系的准则层4项指标类别包括建设实绩、项目与资金管理、规划落实、创新亮点,指标权重值分别为6,1,3,1,绩效评价总分110分,具体村落按实际完成量分项打分相加,最终确定村落建设业绩与效益。具体的评价体系因子构成及权重:

表2 历史文化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B1建设实绩,主要评价古建筑修复、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村内古道修复改造、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建设施建设的完成数量和效果质量,具体包括古建筑修复28分,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11分,村内古道修复改造10分,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建设施建设11分,共占60分。

B2项目和资金管理评价,占10分,包括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占2分,缺项逐个扣分;资金管理8分。

B3规划落实,包括村落环境指标和村落发展指标落实,共占30分;分别对功能分区及整体风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景观环境进行评价,占19分;对村落发展主题品牌、文化挖掘与传承、产业发展与社会评价,占11分。

B4创新亮点,占10分,包括资金投入机制8分,建设模式2分;该评价体系强调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有机结合,综合了主、客观因素,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评价方式通过现场座谈、台账查阅、数据采集、实地调研及信息咨询相结合,并综合各村规划文本和建设实情,以及项目与资金管理、规划落实及创新亮点等内容做系统、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2.2 绩效评价职能

建设绩效评价作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评价团队集合了设计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背景人员,通过对浙江省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依据《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和《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等要求,遵循政策传达、专业评价、意见反馈、学术引领的准则,构建“规建管评”协同的机制模型(见图2),按照项目建设路线图、时间表、目标值,做到评价方法的定量测定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评价过程的客观、科学与主观规范相结合,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客观性。在具体数据分析和实地勘查的基础上,总结共性问题与典型村落特色,提出具借鉴意义的活化路径,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规范执行。

图2 规建管评协同模型

三、评价数据及分析

建设绩效评价依据《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项目与管理台账清单》,形成包括3级指标、4大类、10大项、24项指标及22个类目的基础评价(见图3),并基于参评村落项目和资金核查、意见咨询、数据分析与计算后形成具体分值。

图3 绩效评价体系

参评的历史文化村落总计4批160个,分别位于浙江全省(除宁波地区)的10个设区市的65个县(市、区),基本上覆盖了全省的各个地形地貌区域(见图4)。其中杭州13个,宁波12个,温州12个,湖州7个,绍兴14个,金华33个,衢州26个,台州16个,舟山4个,丽水35个。县级层面中,丽水庆元县、衢州江山市数量最多,分别为6个;其次是杭州桐庐县、金华金东区、兰溪市、浦江县、武义县、衢州衢江区、开化县、丽水缙云县、松阳县、景宁县,分别为5个。由图4(a)分析,浙南丽水地区村落数量最多,其次是浙中金华地区,浙北湖州和浙东舟山地区数量相对最少,浙北嘉兴地区前4批数量为零,村落数量分布反映了经济社会水平高低与历史文化村落留存数量有正关系;每批次都有村落入选的县(市、区)为桐庐县、余姚市、永嘉县、诸暨市、新昌县、金东区、兰溪市、永康市、浦江县、武义县、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黄岩区、龙泉市、庆元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县,反映出这些县域内历史文化村落资源相对丰富。

图4 第1~4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分布

3.1 建设实绩数据

评价团队依据基础评价表上的项目内容与指标,对全省前4批(不含宁波地区)160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进行现场查看、台账查阅、数据核实及量化统计。绩效评价数据显示(见表3),重点村总体上能按时按量完成建设任务,建设实效明显。全省累计完成古建筑修复:顶瓦修补5 356幢,面积126.19万m2;墙体加固3 587幢,面积81.11万m2;立面改造4 224幢,面积110.6万m2;构件修复3 588幢,共65 915个。完成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立面改造6 231幢,面积165.2万m2;结构降层261幢,面积5.24万m2;拆除面积47.32万m2;异地搬迁1 910户。完成村内古道修复改造:古道修复里程338.16 km,面积94.38万m2。完成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建设施建设:安置用地169.84 hm2,安置户数4 679户;基本公建设施投资31 611.88万元。保护利用资金投入持续增加,省补资金投入共计10亿元,各级财政资金配套投入共计356 640万元,平均每村2 229万元(见表3)。其中3年建设周期内保护利用建设投入最多的是德清县莫干山镇燎原村达7 000万元,创造了“德清速度”。

表3 全省前4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项目计划与完成情况

如表3所示,第1批重点村中古建筑修复项目的顶瓦修补申报和完成数量最多,共申报1 641幢,面积47.32万m2。共完成1 912幢,49.21万m2;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项目的立面改造与整体拆除完成相应的申报数量,结构降层与异地搬迁没有完成申报数量,结构降层完成率最低,仅为59%;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建设施项目中用地面积完成率达138%,但安置户数完成率仅为53%,基本公建设施投资额为78%;村内古道修复改造项目基本完成申报数量。第1批重点村古建筑修复项目数量最多,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物立面改造数量最少,反映出第1批村落的历史古建筑遗存较多,村落历史风貌较好;第1批村落的结构降层和异地搬迁户数和古道里程数均最多,反映出第1批重点村的项目工作力度相对较大。

第2批重点村古建筑修复项目完成率总体偏低,其中立面改造完成率最低,仅为68%;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项目的立面改造和整体拆除均完成申报数量,结构降层和异地搬迁未完成计划;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建设施项目的用地面积和安置户数均已完成,而基本公建设施投资额未完成申报数量;村内古道修复改造项目均已完成。

第3批重点村各项目总体完成较好,仅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建设施项目中用地面积和安置户数未完成申报数量。

第4批重点村古建筑修复项目和村内古道修复改造项目均已完成,但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项目、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建设施建设项目均未完成申报数量,其中用地面积完成率最低,仅为51%。

统计前4批历史文化村落各项目平均每村建设完成量,古建筑修复项目的顶瓦修补完成数量约为33幢,0.79万m2;墙体加固完成数量约为26幢,0.69万m2;构件修复数量约为22幢,411个。可见古建筑修复是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修缮的重点,由于民间有“屋漏房塌”的说法,顶瓦修补成为古建筑修复中首要的项目任务。在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项目中,立面改造完成数量约为38幢,1.03万m2;结构降层仅为1.63幢,面积0.03万m2;整体拆除面积为0.3万m2;异地搬迁约为11户。搬迁安置区完成用地面积约为1 hm2,安置户数29户,基本公建设施投资额约197万元。村内古道修复改造面积约为0.59万m2,里程约为2.11 km。

总体来看,全省前4批历史文化村落中古建筑修复的顶瓦修补、墙体加固、立面改造、构件修复申报数量,与历史风貌有冲突建筑物整修改造的结构降层、整体拆除、异地搬迁申报数量,搬迁安置户数申报数量,均呈现每批次明显的逐年减少趋势;与历史风貌有冲突建筑物整修改造项目中立面改造第3,4批有所增加,反映了后2批村落的历史风貌破坏相对较大,村内新建建筑较多;整个4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的结构降层、异地搬迁、搬迁安置户数完成度较低,反映出村落违建(构)筑物的拆降难度相对较大,村民搬迁意愿不大;搬迁安置区用地面积第3,4批完成度明显下降,这与各县(市、区)政府土地空间资源调配力度正相关。

3.2 评价等级分析

建设绩效评价分别对全省前4批(不含宁波地区)160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进行实地检查评价,具体按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70~89分)、合格 (60~69分)、不合格(60分以下)4个档次进行定级与排序:优秀共计86个,良好67个,合格4个,不合格3个,优秀率为53.8%(见表4,图5,6)。最高分为杭州桐庐县茆坪村和富阳区东梓关村102.5分,最低分为衢州市衢江区破石村29.5分,平均分为86分。其中,丽水地区的优秀率最高,达20个,其次为台州地区,共15个;从县域层面来看,桐庐县、诸暨市、浦江县、缙云县和松阳县考核优秀村落最多,分别有4个。如图5表5所示,全省前4批重点村总体优良率较高,反映出各地思想认识较高,工作组织投入、建设效果较好;优秀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体现了历史文化村落的基础条件逐年降低,而建设难度逐年上升;第4批未有及格、不及格村,反映各地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提高。

表5 浙江全省(不含宁波)前4批建设绩效评价

图5 第1~4批各地区评价结果等级数量

表4 第1~4批各地区评价结果等级数量及占比

3.3 特色亮点

3.3.1 因村制宜,引入与融合多种业态 全省前4批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在保护的基础上,因村制宜,围绕历史文化博览、生态农业体验、文化创意休闲、特色民俗观摩等不同特色,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新兴产业、 “学院+”项目等多种业态,让当地村民真正共享保护成果,前4批重点村中大部分村落都有属于自己的业态。如台州玉环县山里村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中,明确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创收致富的发展路径,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以文创小镇项目为载体,打造“来山里看海”品牌形象,先后引进花涧堂、裸心海、放牛班、光阴故事、高老庄等13个旅游业态,辐射带动村落产业发展。浦江县新光村加强整村保护特色发展,通过历史建筑修缮,引进新光廿九间里旅游创客基地,引导和激励农户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民宿、主题书吧、小酒馆、农特产品超市等经营项目,并以71家业态引进位居全省榜首。金东区琐园村加强对村落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宣传引导,以村集体为主体统一经营,通过古建筑修缮后赋予不同主题,植入琐园文化苑、“非遗”展示馆、木版年画展览馆、海外学子游琐园事迹物件陈列馆、传统女子文化馆等多个文化业态,不仅提高了古建筑活化利用效益,极大丰富了村落文化氛围,打响了“琐园国际研学村”旅游品牌。

图6 建设绩效评价等级分析

3.3.2 创新发展,探索与实践经营模式 全省前4批历史文化村落结合各村资源及特点,坚持市场运作、政府主导作用、村民充分参与,创新村落保护利用的多元利益主体经营模式,通过政府整体租赁后招商发展利用、村集体回租外包发展利用、村民分散外租发展利用、村民自主经营和上述模式综合等经营模式,各显奇招,活化历史文化村落。前4批重点村中采用政府整体租赁后招商发展利用的有14个村,村集体回租外包发展利用的有23个村,村民分散外租发展利用的有4个村,村民自主经营的有19个村,上述模式2项以上综合发展利用的有66个村。如黄岩区乌岩头村积极推动“学院+基地” “学院+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依托各大院校、乡村振兴学院的培训实践活动,把古建、旅游、教育、文化等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推动“校地”合作共赢,打造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新亮点。浦江县嵩溪村围绕“村落搭台、产业相衬”互动发展模式,发挥村落特色,吸引返乡创业、文化项目落地,将修复后的古建筑租赁给艺术工作室、手工作坊、特色民宿、文化展馆等,提升了村落美誉度。衢州柯城区双溪村创新“公司+农户”共赢模式,引入社会资源,重点开发民宿、农家乐项目,目前共有54家农家乐,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3.3.3 建立机制,样板示范效应突出 全省前4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中,建立长效建管机制,提高村民保护发展意识,多方面筹集资金,高效推进项目实施。如庆元县月山村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优势,提高村民保护利用意识,形成拆违整治的“月山速度”;德清县燎原村围绕自身文化特色,打造莫干山民国风情,形成保护利用建设的“德清速度”。前4批重点村,农民收入和村均集体收入均达到开展保护利用工作前的1.9倍,创业人数达到2013年的3.1倍。

3.4 典型问题

3.4.1 部分地区规划设计指导不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需坚持规划引领,时序推进,分步实施。从县域层面来看,部分县域还未开展县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指导不够,存在单个村落“自规自话”现象,未能形成联动发展之势。单个村落的规划存在基础调研不实、主题定位不准、规划评审不实以及设计方案与具体项目建设实施间存在偏差等问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专业性与可行性考虑不足,规划设计方案不能很好指导工程有序、科学地开展。

3.4.2 部分村落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全省前4批历史文化村落中大部分古民居、古建筑及文物古迹保存较为完整,尤其是自然生态条件较为优越的村落,大多数位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布局分散且基础设施薄弱的偏远地区,村民一直呈流出态势。部分村落虽经过3年项目建设实施,但仍存在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处理和认识不够,对如何突出各自村落特色还存在趋同的惯性思维,大多数村落未能探索出有效的培育产业业态和挖掘文化内涵的途径与方法,村落整体内生动力不足现象明显。

3.4.3 部分村落业态发展还不稳定从全省前4批已经有业态发展的历史文化村落来看,虽然部分村落在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体验、特色产业发展、历史文化研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旅游时段反差十分明显、游客回头率低、 “打卡”亮点不多等困境,村落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常态化运营未形成[12]。

3.4.4 资金整合与政策处理难度较大 部分村落在进行风貌协调、立面整治、古道修复等工程实施时与“三线”下埋、污水处理等多项工程的衔接存在一定的困难;多地感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建设资金要求额度大,省里下达建设资金任务,对县级财政压力较大,各地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和额度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拆迁安置、结构降层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土地指标落实、土地征用工作、农户产权归属等问题。在具体项目实施中,招投标项目操作难度大且不够灵活。另外在政策处理时,村民观念的转变仍是一个长期的攻坚难题。

3.5 评价体系局限性

本文构建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有机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量化相互佐证等方式,能对具体村落3年项目建设绩效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但是评价体系仍存在部分局限性。(1)搬迁安置区建设项目。由于受政府对土地空间资源调配的限制,各县(市、区)级土地资源较为紧张,项目建设中搬迁安置土地指标落地有一定难度,因而对此指标评价的客观因素考虑不够,后续需调整指标分值。(2)社会公众参与评价。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关社会公众参与评价占比较小,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受时空限制,无法对政府、市场、村民、游客等不同人群(对象)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获取。(3)村落业态常态化发展。现有评价体系虽有相关产业发展指标的评价,但主要是基于验收时的阶段性评价,无法评价其产业发展的持续性。经过对部分村落的后期回访发现,有较多村落存在建设验收后的产业运营模式不佳、新型业态激活不够、产业带动区域发展较弱等问题。

四、典型村落与发展模式

为了更加直观显现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效益,以期从中把握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发展脉络,洞察其差异化的发展路径。2019年研究团队在充分考虑地域、类型、特色等因素的基础上,从前4批160个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中选择了43个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意义的村落开展了2次回访调研,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与梳理,形成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与示范(见表6)。

表6 43个典型村落分布

根据数据统计,这43个村落中浙西地区的数量最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历史古建型的数量最多,反映了历史文化村落的基础条件以历史古建筑为主;村落历史最久的是德清县燎原村和富阳区东梓关村,均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村域面积最大的是桐庐县茆坪村,面积为29.1 km2。43个村落中拥有的“国保”“省保”“市保”和“县保”(点)单位共计172处(幢),其中,“国保”单位8个,占全省的3.5%;“省保”单位27个,占全省的2.6%;“市保”“县保”单位137个;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6个,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7个,占全省的3%;省级“非遗”名录22个,占全省的2.1%,市、县级“非遗”名录67个。

4.1 村落类型

根据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的自然禀赋、历史遗存、人文环境、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以及建设规划定位、3年建设情况等综合因素[13,14],可将这43个历史文化村落按照生态环境优美型、建筑景观特色型、文化传承丰富型、产业融合突出型、建设发展综合型5种类型进行后续发展定位(见表7)。

表7 典型村落发展类型

4.2 典型村落发展模式

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如何发挥村落自身特色优势进行深入挖掘,整合其他资源因素,实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不同的历史文化村落由于其既有条件、发展思路的差异,其发展潜力也必有差距。本文选择月山村、鄣吴村进行保护利用建设绩效分析,总结村落建设成效。探究不同村落依托环境基础与资源特质,发挥环境、建筑、文化、产业等优势,形成的发展模式与实践路径,以便为其他村落提供参考。

4.2.1 廊桥瑰宝,更美月山——丽水庆元县月山村 月山村于丽水市庆元县东南部,是举水乡政府所在地,地处浙江与福建两省交界的山区地带。月山村因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银钩,村落如同山环水抱的一轮弯月,故而得名。据吴氏宗谱记载,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吴氏家族定居月山,至今已有1 000多年[15]。月山村钟灵毓秀,人文鼎盛,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举溪八景” “二里十桥”闻名于世,被誉为“比月亮更美的地方”。月山村现存较完好的古塔、古庙宇、古祠堂、古牌坊、古廊桥等历史文化遗存, “国保” “省保” “县保”等文物建筑一应俱全。其中如龙桥、来凤桥、步蟾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吴文简祠、白云桥为省级文保单位,云泉寺为县保单位。月山村人杰地灵,历代以“耕读传家”为训,明清数百年以来,登进士或授显职、名列仕籍者多达200余人,一度被誉为“庆邑之冠冕”。

图8 逢源街改造前后对比

月山村自2013年被列入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以来,按照“做精一条精品街、打造一条沿溪景观带、还原一个月山晚翠、建设一个秀丽山村古镇”的建设思路,以传承历史文化,凸显山水特色为目标,实施了逢源街和环月街的改造、沿溪景观带建设、文化礼堂改建等项目(见图7,8)。月山村是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发展综合型的代表。月山村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中突出“文化是灵魂、特色是命脉”的理念,围绕人居环境提升、业态培育发展、文化挖掘传承、创新工作机制,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特色样板村。尤其是依托独特的景观资源和深厚的人文资源,重点规划和打造“现代观光观光”“历史文化村落”“乡村春晚文化”3条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生态、产业和文化相互支撑,“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设模式;鼓励村民在古街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开办民宿,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月山民宿集群;文化牵引,村民自发组织了已延续40年的“月山春晚”节庆活动,已成为展现乡村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和文化样本,促进了村落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发展。

图7 沿溪立面改造前后对比

4.2.2 昌硕故里,竹生鄣吴——湖州安吉县鄣吴村 鄣吴村位于湖州安吉县西北部,是鄣吴镇政府驻地。鄣吴村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故里,南宋初年,江苏淮安望族吴瑾携家人为避战祸随高宗南渡,迁居于此,其后繁衍壮大,人丁兴旺,吴姓成为村内大户,故称鄣吴村。鄣吴村基本保留着明清以来的村落格局,村道街巷和穿村小溪纵横交错,呈不规则状分布,建筑院墙构成街巷边界。村内建筑与街巷总体形成“八府九弄十二巷”的街巷格局,其中“八府”的具体位置现已不详, “九弄十二巷”基本保留原有格局。现存余氏门楼、吴氏修谱大屋、吴昌硕故居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众多清代、民国建筑[16,17]。

鄣吴村自2014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以来,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村落建设保护和利用,依托自身独特的古村落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度挖掘昌硕故里浓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引进新型业态,发展特色制扇产业,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自然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见图9,10)。鄣吴村是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文化传承丰富型的代表。鄣吴村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中突出文化引领模式,围绕一个人 (吴昌硕)、一条街(归仁里老街)、一条溪(鲤鱼河)和一条龙 (鄣吴金龙)的 “四个一”文章,重点挖掘、传承和弘扬昌硕文化、书画文化和竹扇文化,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建成扇子博物馆、金石文化馆、电影海报馆、知青陈列馆、林梓醉秋书画馆等众多文化展馆,形成独具特色的书画文化景观集群。同时,发挥鄣吴制扇技艺、竹编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归仁里老街引进以手工制扇、绘制扇面等竹扇文化业态。通过业态营造和文化活动,既激发了村民文化传承自觉,又提升了鄣吴历史文化知名度。

图9 修谱大屋改造前后对比

图10 归仁里老街改造前后对比

五、对持续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几个基本判断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至今已连续推进8年,前4批重点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亮点,保护利用的红利也已凸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将环境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完美结合,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前4批的项目建设实情与绩效评价,本文对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后续推进有几个基本判断。

5.1 加强内涵转变

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构建规划、建设、管理、评价、经营 “五位一体”的 “规建管评营”协同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内外联结的“四维驱动”模式。发挥政府资金 (上)“四两拨千斤”的引领作用和社会资本(下)持续投入的带动保障,形成村内自觉运营和村外主动投入的有效结合。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县域乃至市域层面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指导与衔接。持续推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投入,将引资向引智转变,美化向美丽转化,输血向造血转变,实现了由点串线成面、多方资源整合的保护利用格局和差异化、品牌化发展新模式。

5.2 建立全信息库

开展全省历史文化村落全面深入系统的调研,突出千村故事千村档案特色,建立文化遗产“一村一档”和规划设计“一村一案”信息库;根据专家现场评价,突显实施成效,建立绩效评价“一村一报告”;分区分类精选案例,建立经验总结“一村一对策”。最后形成“一村一档一案一报告一对策”的全信息库,形成完整的学科链和生态圈。

5.3 科学谋篇布局

进一步加强科学研判,凝练特色,发挥优势,多方合力,绘制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风貌、风景、风情的“三风”全景图,编制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成形、成品、成景的“三成”计划表,构筑历史文化村落生产、生活、生态人居环境的“三生”新格局,提升历史文化村落形态、神态、活态内外兼修的 “三态”生命力,推进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研究人员进村入乡的“三研”新动能,营造学届、学者、学生返乡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学三创”新场景,形成新时代浙江“三风三成、三生三态、三研三学三创”的“7个三”整体布局。

5.4 形成浙江模式

在“7个三”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形成“一村一档一案一报告一对策”的全信息保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全位化引领,多学科专家联合的全过程评价,价值评价标准的全域化覆盖,规建管评协同的全动态监测,地方性知识平台推动的全设计引领的“6个全”浙江模式,形成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和人本化的“五化”发展新路径。

猜你喜欢
村落利用历史
利用比例尺来计算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学会利用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