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 李良锋 李芳 任雪潭
[摘 要]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丰富,是贯彻“全课程、全员育人” 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为例,对如何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进行了探索,并阐述了“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听、看、查、论、评”五个实施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材料科学;思政元素;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2-0057-0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驱动下,课程思政应时而生、顺势而为。所谓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充分发掘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德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要实现“政治方向的一致性、育人方向的一致性和文化认同的统一性”三个层次的同向[4]。
西南科技大学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作用,开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材料科学基础是立项建设的示范课程之一。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位基础课,主要研究材料的共性规律,即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课程组梳理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挖掘了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逐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本文主要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
一、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确定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改变以知识与技能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指向,引导大学生求真、向善、求美,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成为智慧的人、有德性的人[5]。因此,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德”,专业课程教学不仅担负传授知识的任务,也担负着塑造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责任。课程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时也要扮演指路人的角色。结合课程性质,梳理课程内容,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出发,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明确了三个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一)阐明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核心地位,激发学生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全面进入专业领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与思考本专业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揭示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
本课程内容着眼于材料科学的基本及共性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思维,使其具备利用材料结构、热力学平衡、动力学过程知识及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与树立科研创新意识
本课程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目标的达成是本专业毕业目标的重要支撑。专业培养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课程思政要求思政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德”。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课题组对课程思政目标进行梳理,并将其分解为多个思政要素点,逐一与知识点相融合,以生动的案例为依托,通过丰富的视频与图片等资料,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要素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完美结合,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部分思政元素与案例的结合见表1。
材料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在介绍材料发展历程,讲到青铜器时代时可以引入我国第一部手工业工艺技术典籍《考工记》。其中,“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意为鏡)燧之齐”记录了铜器性能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 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则准确地记述了冶铜过程中颜色随炉温变化的规律。教师可以这两个例子强调我国当时青铜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到新材料时代时,可强调虽然我国超级计算机、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很多关键性材料,如功能陶瓷材料、合金材料的技术水平仍落后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讲材料的地位时,可以从衣、食、住、行列举改变人类生活质量、支撑人类文明的重要材料,例如鲨鱼皮泳衣、装配式混凝土、记忆合金材料,等等,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授玻璃的结构这一节时,可以比较门捷列夫、塔曼、索克曼等学者对玻璃结构的认识观点,梳理无规则网络学说和晶子学说的理论提出过程,再对比两者的理论意义和存在的局限性,还可以拓展延伸非晶合金无规密度模型、高分子的无规线团模型等非晶结构理论。科学家对于非晶材料的认识就似盲人摸象,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能很好描述玻璃结构的模型,这让学生体会到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真理就是在不断地质疑、批判、举证的过程中产生的。又如,在教授线缺陷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位错理论发展历程,从而总结出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提出假说到实践检验后成为真理的科学方法论。
本课程涉及材料科学的基本及共性问题,有较多的概念、原理、经典公式等。如果教师仅对知识进行简单传授,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也不够深刻。如果在特定知识点引入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感人事迹、伟大成就等,就能赋予这些晦涩的知识点以新的生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帮助。例如,在教授鲍林规则时,可以讲一讲唯一一位先后两次单独荣获诺贝尔奖的天才科学家鲍林。鲍林从小热爱化学,这种热爱使他走上了研究化学的道路,但由于家中经济困难,他在读大学时曾停学一年,靠勤工俭学复学并维持学习和生活。正是由于对化学科学的热爱,他在量子力学、晶体学、结构化学、麻醉学、免疫学、医学、进化论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实施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主要采取“听、看、查、论、评”五步教学法,见图1。
(一)“听”即为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重点做到启发教学、精讲内容
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有经验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但往往缺乏系统性;而年轻教师往往不够重视德育的功能。其次,教师要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无痕迹融合,运用恰当的方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效结合,潜移默化地实现育人育德的目标。最后,教师要意识到在课堂中进行思政育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课程组梳理了课程的知识点,让教师通过讨论,筛选出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的知识点。课程组还同时修订了要求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具体融合的新版课程大纲,并完成了课件的制作。课程组教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课堂主要任务是搭建知识网,精讲课程的重、难点,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
(二)“看”是借助网络、精心导学,实现于线上教学各环节中
利用“学习通”等课程平台建设素质教育版块,让学生学习与课程有关的名人、科学重器、大国之材、大国工匠、国之大器等内容,教师在学习媒体上设置讨论话题,学生在线上互动,发表观后感。
(三)“查”是指自我探究、领悟提高,实现于课程作业中
根据科学研究的热点设置题目,由学生分组完成调研报告。例如,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的战役中,武汉在短短10天的时间里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彰显了中国速度。可要求学生围绕什么是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哪些优缺点、装配式混凝土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你认为本专业将来的发展前景如何等问题,撰写一份报告。完成报告的过程不仅可以强化学生调研、撰写的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对专业的责任感、使命感。
(四)“论”是指探讨交流、师生思辨,实现于课堂的案例分析讨论环节中
课堂中以案例教学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将思政点和专业知识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体会,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五)“评”是对思政教育进行过程评价,并持续改进
课程评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教师,二是评学生。督导专家通过现场听课,同行通过观摩思政教学专题分享会,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是否正确,育人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得当以及思想传递效果是否有效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课程思政体系的终极目标是要形成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针对学生的考评,要从课程教学延续到毕业后的长期发展,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全过程评价。课程教学短期效果评价主要围绕学生上课的专注度、积极性是否提高,作业完成的优良率及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在讨论、发言等环节展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开展。毕业后的长期效果评价则主要采用校友访谈、单位走访等方式对学生的发展状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等进行调查,然后依据反馈结果对专业知识教学进行完善,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持续改进。
四、结语
在專业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在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素养是前提,专业教师要牢记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是关键,专业教师要积极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根据实际教学成效不断改进融合的方式、方法。课程思政教育要让学科专业内容更有深度,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广度,课堂教学更有温度,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培养更有力度。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高国希.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J].中国高等教育,2019(11):10-12.
[3] 林贤明. 基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 高等学刊,2020(3): 191-193.
[4] 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 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5] 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90-92.
[6] 曹文泽.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N]. 学习时报, 2016-12-26(A8).
[收稿时间]2020-08-20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19kcsz24);西南科技大学青年教学之星专项“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8xnms16);校级教学改革“《金属材料综合实验》学生考核标准与实施方法的研究与实践”(15xnzd06)。
[作者简介]马雪(1983—),女,山东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绿色建筑材料、功能陶瓷材料。
sdjzdx20220323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