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章
创新能力是当今知识爆炸时代人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不仅我们作为教师要具备,更重要的应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也具备。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才能使他们卓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将创新意识成为一种思考模式,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本文探讨了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怀疑的精神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物理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囿于传统理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
物理学中几乎每一个重大的发现都表明,创造性思维活动起始于对困难和问题的认识,是围绕着解决问题而展开的;善于提出问题,总是从对事物、现象或已有的理论的怀疑开始的,在人类的认识史上,提出一个新异而又深刻的问题,必须会导致一个重大突破的实现,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经常提到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有创造性的、能独立思考的科学人才来说,这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科学家的创造力,首先就表现在他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
在创新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引导学生质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勇于探索,勇于质疑与相互讨论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巧妙设计疑点,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质疑的思维活动中产生各种猜想。例如做“动滑轮省一半力”实验时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测出拉力大小后,发现测出的数值与课本结论有出入,从而产生质疑,教师注意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置疑,敢于提出新的问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二、启发学生勇于想象
想象是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想象开始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有上进心、善于想象,教师要因势利导、正面鼓励,决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没有大胆的想象,人类怎能登上月球,进入太空,能想出新点子,才能创造新事物。例如:在学习重力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再如,学习摩擦力时,让学生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设想和规划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对那些别出心裁的思路,与众不同的观点,别具一格见解,应充分肯定他们的想象力,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想象力。
三、强化思维技能训练
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物学中落实在培养创造性思维上。根据创造性思特征,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基木技能训练。引导学生不断完善新的学习结构,提高创造思维的密度和深度,克服学生的寻规定向思维,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强调对事物现象的思考并不只存在逻辑通道,提倡猜想和假设,发展直觉、激发灵感。
创新素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非逻辑的反常维,在通常的物理教学中,向学生讲述的多是科学研究理性的、逻辑的方法。而在实际的科学发现中,科学家们的创造工作却常常带有浓厚的非理性、非逻辑的色彩。敢于突破前人的传统观念,常常是突破性发现的必要条件。尤其是由于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脱离直观经验和高度抽象化的特征日益增强,通常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显得无力;
科学创造的过程,常常是“自由奔放”的。如果坚持概念的严格性,清晰性,就不可能正确对待人类思想的复杂性,科学就会停滞不前。当一个科学家正致解决某个同题时,很少有意识的规定某一个限制,根据研究的问题、个人素养和性格的不同,他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考路线和方法;科学创造工作不可能事先规定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路线,任何一个理论体系,虽然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建立起来,但本质上都是一种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试探性的猜想。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创造工作的需要,即使学生受到严格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又要使他们不把这种思维模式固定化,必须使他们从科学发展的真实历史中受到非理性、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便对未来的创造性工作有所准备。
四、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心理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创新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物理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构,帮助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应从重复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不只是接受前人的知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应在学习知识的前提下,注重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发现和形成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重要一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促进学生独立地、自信的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周围世界,勤奋学习,孜孜不上倦、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行为特征,使他们具有好奇心、思维灵活、喜欢质疑、善于探索等行为特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特点,使学生不满足与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是让他们喜欢自己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加限制,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花更多的时间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他活动上,使学生不仅能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要对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渴望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和进行批判,学习贵有创新。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具有丰富的内容,重视和探索物理教育,必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維,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16885005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