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育观;严师;重要他人;摆渡人
作者简介:吕祝娟(1974.10—),江苏省扬州市沙口小学校长,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思品学科教学。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已经步入工作三十年,从一个懵懂青涩的师范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校长,这几十年中有过奋斗、觉醒,也有过迷茫、困惑,甚至有过倦怠,我也逐渐明白,究竟什么是教育,教师这份职业又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尝试从三个不同阶段的感悟来回答。
一、起步,从做一个“严师”开始
秉承着先辈大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的教诲,我于1992年踏上了工作岗位。我入职时的师傅是学校一名优秀的老教师,她姓杨。杨老师在学校以管理班级严格、学生成绩优良出名,深受家长推崇。我俩同教一个班,如何管理班级、制定规章制度,如何与家长沟通、教育调皮的学生等,她可谓是手把手地给我示范。不受她影响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整天和她在一个班级,耳濡目染,也受到过她的言传身教。
杨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她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讲话、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不得欺负同学、讲究卫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等。她自己也极其认真细致地监督学生遵守这些规定。我则是有样学样,很快,我就能独立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上学生遵守纪律,班级管理规范,我还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能做到这些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我对学生非常严格,当然自己也很辛苦。为了上好课,保证学生能够完成作业,我每天下班前都提前准备好第二天上课的一切所需,并要求自己上课流畅、抓住重点、练习充分,课堂上容不得任何学生开小差。我批阅作业也很严格,学生的家庭作业稍有漏做、不做,我都立刻联系家长协同教育,当然家长也很配合。很多家长都说,虽然我年轻,但是工作认真负责,我管得住孩子,他们很放心。很快,因为自己的好学上进,不断钻研,我在各类赛课活动中获得了许多奖项,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错,我被任命为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
因为学校的工作调整,第一个班我只从一年级带到四年级。几年后,那一届的毕业生回母校看望老师,我却没有等到一个学生。我掩饰着内心的失落,静心反思:是我对孩子们太严格,他们怕我,但不从内心深处敬我、亲我吗?可是对有困难的学生我也是关心的,我会把家长有事没能来接的孩子送回家;看到春游没有带零食的孩子,我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我还经常留在学校陪作业出现问题的学生学习。我究竟缺失了什么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一个已毕业的学生。闲谈间,他说起当时很怕我,因为自己一旦犯了错,就会被我严厉批评,我还常常向他们发火,有时候言辞很激切。我愕然了,其实我也不愿意向学生发火,每次发火,我自己也很难受。甚至好几次处理调皮学生的问题时,我因为特别生气,严厉批评学生,说话太多,还导致自己的扁桃体发炎、感冒发烧。同事都说我为了教育学生不遗余力,舍得付出。的确,我教的班级学生很守纪律,不敢随便做出格的事。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以及家长眼中,我都能算一个好老师,但自我反思时,我却隐隐有一种不安和迷茫。我自认为是一个认真而负责任的老师,可是我真正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吗,学生最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呢?
二、成长,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閱读了我国著名女作家、心理咨询师毕淑敏的一篇文章《谁是你的重要他人》。看完这篇文章,我的内心受到了震撼。从常规意义上说,文章中的音乐老师对待学校的合唱任务是认真、严厉而负责的,她的做法似乎并没有很大的错误。但毕淑敏以她作为一个作家和心理咨询师的细腻,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分析了这段惨痛经历对她人生的影响,甚或是创伤。我回想自己对待学生的方式,虽不一定像这位老师一样极端,但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打着“为你好”的旗帜,批评指责的事儿做得也不少,无意识中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无法计数。我和这位音乐老师一样只考虑了完成任务,眼中缺失了学生,缺失了对学生内心需求的关注。
“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是学生不可回避的“重要他人”。学生时代烙下的情感伤疤,是岁月难以抚平的。由此,我暗暗告诫自己、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学生正面的“重要他人”。
一次,在做眼保健操的时间,班上有一个男生姗姗来迟,并且满头大汗。我询问起原因,他不仅拒绝回答,还满脸怒气地对着我。我没有使用以往立刻批评教育的方式,而是让他先坐下冷静一下。他反倒不好意思地坐下安静上课了。下课后我再找他了解情况,才知道,近期他的父母关系不好,可能要离婚。同学在与他闹矛盾时拿出这件事嘲笑他,结果两人打斗起来,所以他迟到了。而在教室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不想解释,不想让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所幸我没有只想着批评教育,否则可能会逼着这名学生不得不当众撕开自己的伤口。事后我和家长沟通,提醒他们关注自己的孩子,并告知他们夫妻关系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后来这个孩子父母的矛盾渐渐缓和,他们并没有离婚,孩子也逐渐开朗起来。我当然知道我的几次谈话还不足以撼动父母的离婚决定,但至少在学校层面,我尽最大努力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渐渐地,我走上学校的管理岗位,我不仅能看到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老师,也捕捉到了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
三(7)班的王同学是一个残疾学生,他从小患小儿麻痹症,我经常看到他妈妈替他拿书包,扶他走进教室。学校举行祖国颂合唱比赛,班主任马老师没有放弃这个形象、姿态不佳的学生,专门安排一个学生扶着王同学提前入场,并请他领唱。第二天孩子和妈妈在校门口碰到我时都很激动,脸上洋溢着喜悦。我想,马老师就是王同学的“重要他人”,我相信王同学的童年记忆里定会有美妙的歌声飘荡。
教音乐的袁老师教学生们吹竖笛教得很认真,孩子们很感兴趣,袁老师在学校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组织一批学生编排节目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才艺展示活动。其中李同学学业成绩不理想,很胖,有点自卑,但是对吹竖笛很感兴趣。袁老师没有歧视她,耐心地辅导她,给她参加表演的机会,李同学也逐渐开朗起来。袁老师也是李同学的“重要他人”,我相信李同学长大后定会对管弦乐器有不一般的情感。
这天,六年级拍毕业照,六(2)班的张同学因病需要服用激素类药品,导致他过度肥胖,体重超过200斤,拍过照片后,这个学生不敢从凳子上下来,班主任刘老师不呵斥、不嫌弃、不抱怨,用自己瘦弱的肩膀给张同学作支撑,扶着他慢慢下来。刘老师更是张同学的“重要他人”,我相信张同学定会对母校有着温暖的记忆。
三、追寻,做一个合格的摆渡人
我倡导老师们不简单粗暴地解决教育问题,关爱学生,做学生正面的“重要他人”。可是,有的老师对我说,有些学生我耐心教育了,也给了他机会,甚至还反复地教育了,可是收效甚微,怎么办呢?
的确,教育学生这件事很复杂,不是简单付出情感就可以了,更需要能力和智慧。
一次休息时,学校六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找我,说是班主任王老师请我立刻去他们班级。王老师是一名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的中年男教师,班级管理一向没有问题,我想,难道有急事儿发生?
来到现场,发现王老师一脸惊恐和愤怒。两名学生站在讲台前面,表情紧张而愤怒,且有些焦虑不安,脸颊涨得通红。我知道,一定是师生之间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冲突。王老师说,这两名学生,蒋同学和夏同学,把椅子上的钢管拆卸下来,准备对付老师。我仔细一看,蒋同学手中果然紧紧拽着一截钢管。我立刻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叮嘱王老师先上好课。
我向王老师了解情况后得知,这两名学生从学期开始就不遵守纪律,经常上课迟到,无故跑到教室外面,中午吃过饭后就在校园随意乱逛,有时体育课也随意溜回教室。两人原先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最近都退步得很明显。王老师反复教育他们,多次和他们的家长联系,他们却都没有改正。今天,两人又随意溜回教室,王老师再一次严厉批评了他们,并准备请家长协助教育,于是两人就准备和老师动手,但是又有点不敢。王老师要他们交出钢管,两人均不肯,双方相持不下。
我觉得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小学生敢用钢管对付老师,一定是有深层原因。我耐心地和二人沟通,慢慢引导他们说出真实想法。原来,蒋、夏两位同学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且两人是同乡,平时是比较要好的朋友。一开始,他们是喜欢王老师的,但是高年级男生难免会有点调皮,偶尔犯错。他们认为王老师批评他们时不尊重他们,经常过度责备他们,还说很难听的话,而且要求两人分开,不要在一起玩,所以两人渐渐地非常讨厌王老师。他们知道离开课堂不对,就是想要故意气老师。两人的家长教育孩子都十分简单粗暴,每次老师告诉他们的家长,他们都会被家长打骂,所以对老师请家长协助教育的做法极其反感。其中蒋同学因为前两天刚刚被家长暴揍了一顿,所以今天恐惧到了极点,就打算彻底和老师对着干,不管不顾了。
事后我再次和王老师沟通,王老师认为自己并没有故意责骂他们,只是对他们进行正常的说教,对这两个学生的反复教育中,王老师自己也耗费了很多精力,居然使得他们企图向老师行凶,王老师感到很委屈,并向我感慨现在的孩子真难教育。我不认为王老师是在狡辩,也看得出王老师很无奈,甚至有些疲惫。但是老师因为自己在学生面前具有权威性,经常会居高临下地教训学生,这种事并不少见,老师也常常会不自知。
我想,蒋、夏两名同学会有过激行为,是因为对抗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在校园中缺失了安全感和信赖感。李政涛教授说:“在学校和班级中,我们不缺善于读懂学生的老师,最缺的是将读懂学生与读懂时代相连的老师。在大时代中读懂每天面对的学生,是能力,更是智慧。”自媒体时代学生的见识和经历和从前的学生截然不同,敏感的孩子会因为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而受伤,早熟一点的小学高年级孩子,会因为自尊受辱而反抗。老师们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还在穿旧鞋走新路,就会故步自封,受困其中。
江苏省干训中心的季春梅主任在做“生命的摆渡—教育者的初心与实践”讲座时说:“信任是相信加责任。”教师自以为认真负责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控制,因为实质上教师是在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一旦做不到,学生就是“差学生”或者“坏学生”,这里面教师其实并不信任学生。这样的行为出现在家庭里,就是强势的家长行为,孩子若是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就会被认为是不够孝顺。真正的信任应该是,我发现了对方有问题,能为对方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办法,如果对方一时做不到,我会反思方法是否不当需要调整,或者该耐心等一等。同时要告诉对方;自己相信对方一定能改正错误,即使对方一时不能改正,自己也会耐心地陪伴着对方,给对方更多机会,静待花开。
可能大多数情况下,小学教师的控制欲强,会让班级学生循规蹈矩,但是遇到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教师还是一味地指责,严格地控制学生,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我和王老师一起分析原因,王老师也积极主动地调整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加上全班所有任课老师的积极配合,渐渐地,蒋、夏两名同学不再做出格的行为,成绩也有所提升了。
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必然会有感情。但是这种情感和“父母之爱”还是不一样的,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真正优秀的老师,对学生之爱,不能仅出于“情感”,更要出于“理智”。李政涛教授说:“理智上认同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独特、不可替代的,都需要在百般克制、忍耐中,俯下身来,努力去挖掘、彰显和提升每一个学生生命的独特价值。”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把学生变成有能力把自己教育好的人。所以,教师应该做学生生命中重要的“摆渡人”,用我们的能力和智慧,给学生指引方向,让学生缓缓而行,在“渡”的过程中,慢慢觉醒,悄悄成长。
【參考文献】
毕淑敏.谁是你的重要他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李政涛.教育与永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154050170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