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类在自身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通过逐渐积累、沉淀的方式,形成了具有精神属性的文化。它一方面显示了创造这种文化的集体心理价值,另一方面展示了作为这种文化实践者的生活方式。陕西秦绣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通过文化产业化发展途径,获得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并且,形成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基本发展原则。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陕西秦绣保护传承与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作为题目,概述了陕西秦绣的主要特征与保护传承中的原则及方法,剖析了陕西秦绣保护传承与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有利于促进陕西秦绣产业化发展的视角下的保护传承建议。
【关键词】 陕西秦绣;保护传承;文化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2)10-0075-03
秦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看,它属于陕西地区不同种类的民间刺绣之总称。从狭义的角度讲,它是一种“基于秦绣的严格工艺特点而给出的界定”,主要包括了艺术风格主导下的地方绣种,是通过绣线线迹填充透孔纱罗底透孔而形成的产品。陕西秦绣主要指广义角度的秦绣。从目前陕西秦绣的保护传承现状看,除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外,一方面,在深度层面创建了一些保护传承原则,用于指导秦绣的保护传承。另一方面则在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途径下,较好的地促进了秦绣产品的研发创新与营销服务等,正在构建与秦绣产品生产制造相适用的产业链条。因此,在当前陕西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分有必要对其展开具体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一、陕西秦绣的主要特征
(一)材料特征
陕西秦绣(狭义)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包括了真丝纱罗、丝线与各种绣制工具。真丝经纬纱罗一般作为秦绣的底料进行使用,它是一种采用真丝经纬线交织的网络状布料。除了纱罗,在施针走绣时通常会应用天然蚕丝线、金属金丝线、银丝线等。从秦绣织制使用的工具看,通常包括了绣花针、剪刀、绷架、绑布、卷形绣绷等。陕西秦绣织制时以纯手工工艺为准,材料的运用一般以经纬纱罗中的网络限定施针走向,使其在一定的规范与原则下进行。如此施针走绣形成的图案往往给人以和谐之美。具体而言,底料纱罗、经纬绣迹、织物图案,在严格的经纬网格之下,可以产生一种具有立体效果的瑰丽美感。目前,陕西北部黄土高原、南部秦巴山区部分县区以形成了以种桑——育种——养蚕——收烘——缫丝——织绸——印染——整理——丝绸产品为基本内容的产茧丝绸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因为此陕西秦绣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
(二)针法特征
陕西秦绣手工工艺中以针法变化作为实践的主要方式,通过种类繁多的针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织制效果。根据现阶段的统计仅常用秦绣针法就有200多种,其中1/4属于基础针法。例如,常用的直针针法中,就包括了簇针、间针、刻针、搀针、齐针、排针、回针、断针、接针等。从针法实践经验看,包括了“一孔一针法”“多孔一针法”。由于施针走绣后会留下一定的绣迹,而这种绣迹又呈现了或垂直、或平行、或倾斜的方向,所以,针法的使用,往往决定了图案的形态。现阶段,在陕西秦绣保护传承过程中的调查研究资料、影像记录,均表明陕西秦绣针法使用中,要保障从针法到单个图案再到多个连续图案的理性程序,才能达到预期的秦绣设计图案织制目标。由此可见,针法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了以纱罗网眼、图案设计结构上。另外,在单针长度、数量变化之后,针法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尤其在“花中花”“图中图”之类的套花、套图刺绣中,常常会多种针法并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针法会使真丝绣线产生不同的反光,因此,在光影效果方面,针法起着实质性的决定性作用。
(三)工艺特征
陕西秦绣在工艺方面的最大特色被概括为“针法决定图案设计,图案设计服从针法”。因此,在工艺方面的实践,要求设计者、刺绣者严格按照不同的针法,结合题材开展工艺织制。例如,陕西秦绣中的图案包括了几何图形、动物植物、历史人物、自然风景、民间生活场景等,在确定针法角度之后,需要实践主体根据“稿样”,选择丝线种类、颜色,并在配色、象征意义、艺术效果方面进行斟酌与筛选,最终在“比样”达到预期效果后,开始进行织制。工艺实践包括了分析设计图案——确定针法——准备材料工具——勾线描画轮廓——施针走绣——清洁织制品。需要注意是,虽然从工艺角度讲陕西秦绣具有严格的理性操作程序,但是,这种手工织制工艺中需要一定的经验,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织制目标。所以,在陕西秦绣中的工艺传承过程中,十分注重“手艺人”艺术修养、技法传承与经验的传导。
(四)文化特征
文化在本质上以集体心理价值与生活方式为准,在等级上通常被划分为高级文化与低级文化。由于文化种类繁多、类型相对稳定,因此,在文化特征方面,陕西秦绣主要依靠自身的历史演进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或地方文化特征的秦绣绣种。自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实践以来,陕西秦绣在这种特定历史语境之下,不仅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欧洲各国刺绣技艺进行了交流,也逐渐在全球刺绣行业开启了发展之旅。尤其在“纳刺绣”方面,秦绣是它的前身,它是秦绣发展后获得的创新产品。两者的共性、差异性,恰恰印证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相影响。并且为秦绣的“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经验。由此可见,陕西秦绣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在民族刺绣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与我国“四大名绣”斗香争艳的同时,也在世界刺绣行业获得了发展先机。所以,应该开发与挖掘作为文化产品的陕西秦绣发展方式,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输出”与“文化交流”的工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二、陕西秦绣保护传承分析
(一)原则
当前,在陕西秦绣保护传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有效推进陕西秦绣发展的原则。首先,纳入了实践“中国梦”过程中创新的“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原则。根据该原则,可以使陕西秦绣在传承理念牵引之下,对传统秦绣做出强有力的保护,包括“修旧为旧”式的保护传承,“数字记录”式的保护传承,以及“创新发展”式的保护传承。其次,在新一轮的文化工业化改革、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了工业设计思想中的产业链思维,将陕西秦绣的保护与产业化发展结合了起来,催生了打造产业链条的基本模式。例如,在陕西秦绣发展过程中,通过民间秦绣艺人与陕西高等学院的资源融合,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较好的推动了陕西秦绣创新人才的培育、传承人才的保护,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了与陕西秦绣历史发展经验相符合的师徒制度与社会化培育机制。另一方面,陕西秦绣的产业化与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大体系+小体系”思路下,推动了陕西秦绣对陕西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并为其提供了相应的实践经验。
(二)方法
在确定上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大产业与小产业同步实践”的保护传承原则后,在实践方法上,也逐渐以时代精神为准,结合新时期陕西文化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了传统方法与数字化两种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法。以传统方法为例,侧重于以人为本,透过扶持“秦绣工匠”,培育“秦绣传承人”,较好的实践了秦绣的保护传承。以数字化方法为例,在前期的文字、图片、影像记录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数据为特征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借助信息工具与数据共享平台,逐渐创建了民间秦绣制作、专业秦绣生产为内容的秦绣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较好的达到了对陕西民间秦绣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存储、抽取、分析、创新等。
三、陕西秦绣保护传承与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一)整体与局部关系
陕西秦绣保护传承的产业化,使陕西秦绣与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一种整体与局部关系。具体而言,陕西秦绣保护传承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现实意义上的保存、修复、整理方面的保护传承之外,还需要进一步使其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牵引之下,通过产业化实践,转变成为一种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产业,进而带动就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根据现阶段,欧美文化、日韩文化的工业化改革与产业化发展经验看,只有通过陕西秦绣的产业化发展,才有利于使其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的产生重大影响的瑰宝。尤其是在多元全球化背景之下,文化之路是促成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所以,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看,陕西秦绣保护传承的产业化,是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而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可以通过秦绣保护传承,创建一条基于秦绣艺术的文化产业。
(二)相辅相成的关系
陕西秦绣保护传承与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内容与手段的关系,具体而言,秦绣的保护传承内容是秦绣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上的所有要素,而使这些要素获得高效配置的工具是市场,市场中最有力的手段则是产业化,并通过产业化实现秦绣产业价值链上可营利空间的扩增。所以,在这种关系链条之下,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明确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作为内容,可以通过作为手段的后者获得发展。反过来,陕西文业发展,透过陕西秦绣的产业化,可以形成一种独具地方特色、显示地域文化特征的秦绣产业,进而在秦绣产业化发展框架之下,一方面,促进陕西总体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辅助陕西文化逐渐在民族文化之林中脱颖而出,并搭乘“丝绸之路”的新快车,完成自身走向世界的预期目标。
四、陕西文化产业化视角下的陕西秦绣保护传承建议
陕西秦绣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陕西地区创作秦绣、使用秦绣主体的集体心理价值与生活方式。由于陕西秦绣题材较广,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图腾、生殖繁衍、生命保护、永生多福等观念,因而,在新时代它不仅与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趋于一致,而且,展示了一种陕西人独有的对于地方文化特征。而且,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基本理念看,陕西秦绣的保护传承以及产业化发展,将进一步使陕西秦绣走出国门,参与到全球刺绣行业的竞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大目标,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通过陕西产业发展手段,较好的推动陕西秦繡的产业化,以期实现在保护传承陕西秦绣的同时,实践陕西秦绣的产业化发展。具体如下:
(一)秦绣产业化保护传承内容方面的建议
首先,要实现陕西秦绣保护传承基本内容之上的产业化发展,应该引入产业链思维。例如,在陕西地区的茧蚕业已经获得了较好发展,在这种条件下,应该在同行业产业链条之下,借助行业内部交流方式,积极吸收打造产业链条的经验,进而使茧蚕业、秦绣业形成一种手段层面的同质化。这样,才有利于秦绣产品生产制造中的“产品研发——设计——采购运输——订单处理——多元营销——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内容完整、流程清晰的产业链条。进而,通过加大前端的研发、设计,与末端的营销服务,较好的促进秦绣产业化发展。
其次,目前,通过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与民间秦绣资源之间的整合,借助展销会、基层下乡实践等,较好地实现了秦绣的“一条龙”发展。因此,应该将本土市场的实践经验,与国际市场的秦绣产业化发展联合起来,使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实现资源对接,进而探索、创新与陕西秦绣产业化发展需求相适用的行业规模产业链、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
(二)秦绣产业化保护传承手段方面的建议
首先,秦绣属于手工工艺,离开手工工艺会逐渐缩减它的主要特征,使其在艺术审美方面的文化本质弱化。所以,建议在产业化路径下保护传承秦绣,应该侧重于形式方面的创新。例如,传统形式下的保护注重于工艺保护传承与创新。而在“互联网+”改革后,已经实现了初级数字形式下的保护传承。因此,建议结合新时期数字化发展态势,尽可能将前期改革中的初级数字形式,转型到当前阶段高级数字形式上。透过开发与挖掘秦绣构成要素、秦绣工艺指标,较好的推动对秦绣的数据化管理。
其次,应该在秦绣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形成后,较好的使手工工艺借助“旅游+秦绣”的基本产业发展经验,推动秦绣手工工艺体验。例如,当前阶段,一方面可以在秦绣博物展示、展览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呈现出秦绣数字模型,使民众更好地了解、理解、鉴赏秦绣。另一方面,则能够通过数字形式,通过虚拟模拟、3D打印、体验活动,以及参与数字博览会、举办秦绣艺术品鉴会等方式,使传统秦绣形式与数字秦绣形式,共同完成秦绣在产业化发展路径下的保护传承。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期陕西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议引入产业链思维,通过建设行业规模产业链条、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扩增秦绣产品可营利空间。同时,应该在传统与数字两种保护传承形式下,使秦绣产业发展中,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应该增加秦绣产品研发与设计环节的比重,逐渐通过秦绣产业化发展,使其参与到全球刺绣行业的管理体系标准制定权竞争之中,进而为陕西秦绣的国际化发展、全球化竞争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秦绣文化本身的发展,有利于秦绣的品牌化发展,因此应该在秦绣文化的交流手段方面进行一些创新。
参考文献:
[1]商玉坤.陕西秦绣色彩分析研究[J].流行色,2020,11(9):88-93.
[2]孙晨,王兆梅.浅析陕西秦绣在服装行业中的价值[J].纺织报告,2020,39(5):81-82.
[3]白兴易,赵清,冯波波.秦绣针法纹样的转译与设计再生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2):195-201.
[4]满越.秦绣色彩视觉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运用研究[J].流行色,2021,19(4):73-74.
[5]高强.基于秦绣工艺的秦汉舞蹈服饰图案在毛呢服装中的运用[J].毛纺科技,2019,47(11):77-82.
341950190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