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下智慧园区规划设计思路分析

2022-03-21 09:26岳宗田刘向超蒋子泉张桂华
智能城市 2022年2期
关键词:园区智慧建设

岳宗田 刘向超 蒋子泉 张桂华

(1.重庆电子信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有限公司,重庆 401336;2.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 401336)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大面积应用,以“万物智能、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为代表的物联新纪元时代正逐步向城市治理、公共安全、政府转型、民生服务、工商经营等深层次领域渗透[1]。产业园区作为各地方工商业经济聚集的主要载体,可以充分利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优势,推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向“动态感知、终端交互、设施智能”方向转型升级,以提升园区智能化建设水平为起点,结合智慧城市新发展理念,加快智慧园区“管、服”一体建设进程[2-3]。

1 园区发展历程

1979年设立蛇口工业区,我国园区经历空间聚集的园区1.0、产业配套初步形成的园区2.0、产业链整合的园区3.0、产城融合的园区4.0建设,经历起步探索、快速增长、规范调整、转型升级四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以1979年蛇口工业园区设立为标志性事件,当时国内产业基础落后,技术资本薄弱,园区主要以保障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等空间要素为主,发展驱动力主要来自政策优惠以及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快速增长阶段以1992年南方谈话为标志性事件,同类企业在园区的大规模聚集整合外加上下游配套产业链驱动园区主导产业的逐步形成,园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转向由“政策+企业竞争力”为主的“产业链”驱动增值方向。规范调整阶段以200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为标志性事件,技术密集型、创新密集型产业的出现带动园区产业链整合进程加快,高端人才吸引、便捷网络兴起、前沿技术引入、其他高端产业配套服务逐步完善,“创新链”开始驱动园区产业增值发展。转型升级阶段以近年房企转型、产业地产兴起为代表,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和产业链条,需要注重引入信息化员工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产业交易平台、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智能化招商帮扶平台以及大数据辅助决策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为当地政府、园区经营方、入驻企业及员工提供从监督、管理、运营、招商的全方位、全链条、多维度服务机制,如上海张江高科产业园、深圳天安云谷智慧园区等。

园区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1 园区发展历程

2 园区发展痛点

2.1 智能化水平较低

产业园区发展常以聚集同一产业类型的企业作为当地产业要素聚集的传统模式,导致其经济结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类似。使用少量智能化系统作为园区管理抓手时,通常以单独建筑、单一企业为主体进行简单化管理,如部分园区建设的安防监控系统功能单一,大部分系统不具备生物识别及行为识别能力,也不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外界管理环境发生改变时,需要进行二次系统升级,甚至重新建设,造成园区管理体系迭代升级能力弱,容易导致重复建设,不符合当前园区4.0发展背景下对园区智慧化转型建设的要求。

2.2 系统升级成本高

传统烟囱式的系统构架功能扩展性不强,传统产业园区内,各类信息化系统进行二次扩展升级时,系统建设标准、数据规范、技术路径的不统一导致系统扩展升级难度指数提升。原有系统在管理责任机制上的历史问题导致系统升级时,容易造成各种软硬件设备系统的重复建设,造成系统管理成本提升[4-5]。

2.3 跨系统交互困难

结合以往积累的实际经验以及各地智慧园区规划建设文件要求,进行智慧园区规划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各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需求,科学制定标准规范,对智慧园区在管理、服务、招商、决策等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设施架构体系进行设计,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标准、通信标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园区内、园区间的“数据汇聚、业务交互、资源共享”。

3 规划设计思路

针对园区管理机制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时,需根据园区产业类型及当地政策要求综合考虑,明确园区管理责任。日本东京筑波科学城是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聚集地,园内入驻企业一般不追求科研结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企业发展方向由政府完全主导。美国硅谷是分工非常明确的小型企业聚集群,园区及整个产业界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其管理机制、运行规则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由整个园区企业共同制定,当地政府只负责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及市场环境,并不会直接参与园区管理及企业发展上。因此,对园区管理机制进行规划时,需充分考虑园区所在地的政策环境以及园区自身的产业类型。

日本筑波科学城与美国硅谷管理机制如表1所示。

表1 日本筑波科学城与美国硅谷管理机制

针对园区内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在园区内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对园区内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智慧化改造升级,完善园区企业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抓手。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对园区内的废水、废气排放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出现违规排放或污染物排放超标情况时,监测设备可以自动获取相关数据,通过节能减排监测平台直接上报给园区主管部门,以便及时做出决策。在园区停车场安装智能检测设备,可以对停车场内的车位使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使用空间地理大数据,便于驾驶员提早获取空闲车位信息,生成行驶导航路径,方便找到距离最近的空闲车位。此外,园区基础设施改造还包括对原有服务平台体系的完善建设。

智能化升级改造范围如表2所示。

表2 智能化升级改造范围

4 规划设计要点

4.1 标准制定

智慧园区工程以丰富平台数据建设为基础,以满足平台间数据交互、资源共享为支撑,向园区主管部门提供管理抓手,便于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建设过程中,对接口对接、脱敏加密、质量把控、挖掘分析等方面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完善的智慧园区建设标准,确立科学的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确保智慧园区建设在“数据规范、指标丰富、评价科学、体系健全”方面有序推进。

4.2 线路改造

(1)实用性。园区内所有软硬件设备均应符合目前国际通信标准以及各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支持容纳多种计算机网络运行要求,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确保短期内不会被淘汰。

(2)灵活性。综合布线系统能够与计算机、电话、打印机、图像监控等各类设备进行通信连接,满足各种设备通电、通网需求。

(3)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除了固定于建筑物内部的水平缆线外,其余插件均应使用标准化接口,支持将所有语音图像网络和智能设备进行互联,为后续设备更换及迁移提供便利条件。

4.3 管理平台

在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面向园区主管部门的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建立汇聚园区内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数据的大数据资源中心。对园区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充分调查分析,设计各类分析模型,对园区经济运行、土地使用、厂房租售、环境保护、能耗监测、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平台化集中管理,全面增强园区主管部门对园区发展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部门间协同办公水平和辅助决策效率。

4.4 服务资源

园区4.0转变了招商引资模式,从提供土地资金转变为提供服务能力。建设面向园区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政务服务、融资服务、创新服务、产业链协作服务、产能共享、物流协同等功能,提升对园区企业的服务能力,减少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外部合作资源、项目资源、融资资源、创新资源、物流资源等方面的成本。

4.5 设施升级

应对现有园区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对车辆进出园区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判断车辆停留时间和行进路线,出现纠纷时可以直接调取车辆行驶记录进行溯源追查。建设智慧安防系统,对园区内现有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人脸识别及行为分析功能,对“黑名单”人员进出园区情况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对园区内出现的人员斗殴、人群聚集、人员落水以及产线上未按要求穿戴安全设备的人员进行识别与警告,减少意外事故发生概率。建设智慧消防系统,以智能终端部署方式监测园区内消防水池液位、水管道及喷淋液压数据,实现消防水压及水位异常及时报警功能。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在园区内部署室内外大气环境监测终端,对包括环境温湿度、二氧化碳、氧气、风速、风向、大气压雨量等进行集中监控与实时报警。建立智慧物业系统,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将园区物业管理部门和各个入驻企业进行紧密连接,实现园区物业管理部门和入驻企业物业数据的全面融合,对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发现在园区物业管理中的问题。

5 结语

在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针对“标准统一、管理精细、服务专业、设施智能”的智慧园区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结合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产城景”融合发展要求,形成远瞻性建设标准、精细化管理机制、专业化服务平台与智能化基础设施改造的全流程一体化工程,突破传统园区智慧化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提供更加便捷的园区办公与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园区智慧建设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