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君
冯君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景观总监。
观景平台 © 李季
荣成市少年宫项目竣工已有一年多时间,每次看到航拍照片和视频,都会怀疑这是否是当初的效果图。但看到屋面平台上跑跳的儿童、行走其间的市民、随风摇摆此起彼伏的草浪,以及夕阳下闪烁的金穗,让我确定这梦幻的场景实现了。从虚拟的画面到眼前的现实场景,脑海中开始回忆起关于荣成市少年宫项目从无到有的点点滴滴。
我于2016年夏天开始接触这个项目。项目用地被西侧樱花湖和东侧大海紧紧夹住,与以往项目不同,它的总平面图上除了地下车库出入口,其余全部都是景观设计范围,我的第一反应还以为这是个湖、海之间的公园项目。将建筑首层平面与总图合并后,才发现这个“公园”下方藏着荣成市少年宫的几个场馆,图底关系像是个被小朋友用勺挖了几口的奶酪,挖掉的部分与城市开放空间相连,并融为一体。上下两个大的分区组成了完整的景观部分——有顶的通道和围合的灰空间构成了下层的景观设计范围,一层的城市开放空间和大地逐渐升高形成的斜屋面构成上层景观。屋顶的风吹草海和地面的绿岛松林组成了完整的场景画面,一高一低,一上一下,用丰富的步行体验、多变的视觉感受、有趣的身体感知为少年宫室外部分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场所体验。
荣成市少年宫项目最有趣的室外场地当属屋面。屋面自东南角最高点向北向西顺坡降至场地边界,覆土层结合屋面结构坡度与地面融为一体,实现了大地逐渐翘起的效果。为了最佳的建筑整体感,地面停车场和消防环路尽量紧贴北侧用地边界,屋面坡度与地面自然顺接,使工程意义上的建筑边界消失在大地中。
屋面上设计了流线感极强的架空步道,并从场地边界多处位置将市民引导至屋面,直至东南角最高处的观景平台,在顶端可向东眺望大海。这些流线型的步道又将所有的屋面出入口联系在一起,使各场馆都有方便快速到达屋面的机会。架空平台路径宽窄变化收放自如,避免了行走时死板单调的感受。
屋面架空步道的实际面积并不小,但由于架空路径的很多位置都对应着下方的大跨空间,结构专业只同意采取增加混凝土墩点位的方式,导致步道的基础间距变小,为了减轻荷载压力,使用大量50mm不锈钢方钢龙骨支撑起整个架空层。为了让架空步道漂浮感更强,下方两侧的挡土矮墙藏在边界线向内退300mm的位置。从平面上看,步道是几条流畅的弧线,半径很大,所以收边材料仍然可以用标准的竹木地板竖向安装。步道两侧不是平行的,而是有宽窄变化的弧线,为了提高完成度、方便施工,基本每一组都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屋面最高处观景台下方龙骨过密,视觉效果杂乱,甲方也担心海边空气、雨水腐蚀龙骨,希望用竹木板将其完全覆盖。起初我们是反对的,因为最高处栏板距离下方种植面尺度较大,若全部装满竹木板,观景台翘起的感觉就没有了。在现场沿着建成后的行走路线反复观察,最终决定沿栏板向内倾斜的方向继续延长龙骨,竹木板也沿龙骨向下安装,停在距离地面400mm的位置,实现巨轮在草海中翘起船头的效果。
为了增强端头的船头效果,栏板向外倾斜,并加宽了距地1 100mm的平面,提高了安全性,增强了立体感。内侧夹角处安装LED灯带,将光源隐藏其中,均匀照亮倾斜的栏板。为了提高架空步道最高点场所的完成度,边界轮廓被设计成折线。从宽大的扶手平台到倾斜的栏板,再到地面地板的安装,都遵循着成品材料本身的规格尺寸,大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完成效果,突出了近端平台的重要性。
架空步道与各场馆的屋面出入口相接,出屋面的标高相对确定,但由于现场施工的误差,与架空步道连接的位置要现场再次确定。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将台阶方向平行于等高线布置,这样在施工中无论如何调整相交的位置,都能和架空步道交接。
在屋面架空步道设计过程中,也考虑过将一组路径设计为无障碍坡道。但这需要8组之字形路径连接向上,路径、平台与种植屋面不能保持高度一致,有时高差过大,并且每转折一次,平台也要占据很大空间,从不同视角观察模型都有些杂乱。因此,最终还是选择了顺畅的弧线组织路径,并为保证行走安全,选择了一款大波浪凹槽的竹木地板。
巨大的屋面自东向西被切出三组末端独立的部分,坡度分别为15.7%、5.6%、16.6%,坡向北侧、西侧和西北侧,并根据不同的坡度设计了行走缓坡、可坐人的大台阶、竹木地板与GRC(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现场预制看台。西侧坡度大,适合安排几组大台阶,两侧是正常行走的踏步,中间提供停留望湖的场所;中部坡道向下与圆形广场结合,将货运通道入口隐藏其中。GRC预制的可坐人台地、GRC台阶、竹木地板,三种坡度紧密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组从整体到细节的完美聚会空间。
在开阔的屋面,植物种植品种区别于城市街角花园的做法。起初甲方还是喜欢修剪整齐的植物,只能接受观赏草在边角位置组团式的搭配,但经过几次与当地园林部门的对接,终于勉强接受大面积观赏草的理念。开阔的尺度感是这个项目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设计选择了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可以粗放管护,无需修剪造型,且成本低、繁殖力强、生态适应性强、抗寒性强、抗旱性优、抗病虫能力强。植物种类有粉花乱子草、矮蒲苇、红柳、墨西哥鼠尾草、荷兰菊、黄栌、紫叶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粉穗狼尾草、细叶芒、连翘、大布尼狼尾草、花叶芦竹等,实现四季有景,春夏观叶,秋季赏色,冬季悦絮。海风带动草海,随风摇摆,声响动听,动态景观优美,且草海形态质朴,让人有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四季不同的视觉效果取代了日日不变的单一画面,像孩子一样充满朝气。
四季绚丽的色彩编织出大地。步道穿过不同颜色、不同状态的观赏草海,在一些空间适宜的位置也设计了大台阶便于游人驻足停留,向西可俯瞰樱花湖,向北可将体育场和远处的城市尽收眼底。路径与地面的连接处也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形式,有的直接和地面相接,有的和次入口结合设计GRC环形座凳形成圆形小舞台,还有路径与下凹绿地结合架成穿过树林的步行桥。
建筑两条直边自北自西向东南拉高,构成了东、南两边笔直的界面。在建筑清水混凝土外墙至市政路边的空间中设计了大小不一、高度丰富的绿岛过渡,为从海湾北路望向建筑立面提供了丰富的视线关系,既有含蓄的遮挡又有引入场地后的震撼,尺度变化带给人内外不同的空间感受。建筑外立面接近末端时,景观通过堆坡的方式将其覆盖,同时将地下车库车行入口通道、设备等隐藏在地形之内,减少对路口步行视线的干扰,对项目的整体效果有积极作用。
为了使绿岛与东侧海边绿地植物统一,种植大量黑松。樱花湖岸种植的樱花蔓延至场地内,与西侧绿地逐渐连成一体。项目在用地东南角结合现状保留的法桐和两侧黑松绿岛,挤出引入感强势的入口广场。为了突出建筑东南角入口空间的重要性,镶嵌椭圆形水池将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并在空间轴线上设计拱形步行桥跨过水面,使进入空间的过程更富戏剧性和仪式感。桥面的现浇混凝土材质与建筑外立面清水混凝土统一,池底的黑色石材能够更好地反射立面的细节。傍晚日落时分,地面闪烁着的点式地埋灯由密至疏向路口渐变,再次以照明的方式强调入口的吸入感。
为了使东南入口的步行桥看上去更轻巧,将其断面设计成中部厚、两端薄的形式,中部起到梁的作用。桥的平面也是两端宽中间窄的弧形,站在桥头看向另一端时进深感更强。然而这个方案在与结构专业的第一次对接时被否定了,他们要求起拱要大,但经过后面一次次的讨论与尝试,最终在池底做了一个拉结的地梁,实现了微微起拱的形式。在结构专业的大力支持下,这个轻巧的混凝土桥得以实现。看到桥的下层模板精细准确的安装,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拆模了。
在广场设计之初,我们希望地面与建筑材料接近,将其设计为整体性强的不同粒径的露骨料混凝土地面做法,不出现明显的方向感,同时便于现场分区分段施工。传统的混凝土地面分仓方式容易破坏整体效果,因此设计了六边形的不锈钢板分仓结构。但最终因本地施工效果始终未能达到设计要求,改为现浇混凝土水磨效果,仅做粗磨,保留骨料的细节和混凝土的朴实质感。主广场自北向南原本设计了几组同心圆式夜光骨料铺地,在夜晚可以通过大大小小的发光地面将人引入,但这一做法最终也被取消,变为不同面层肌理的花岗岩小料石,虽不及夜光骨料有趣,但也能达到基本的设计效果。
2017年春天第一次去现场调研时,现场东侧有大量现状树。这些树木是当时为了滨海北路整体绿化种植的,因此品种和规格都不错。黑松、油松、碧桃和樱花姿态都很优美,法国梧桐三五成组分布在绿带中,尤其是用地东南角的几棵非常高大,站在树下,头脑中便有了路口广场的空间意象。设计时参考现状树点位的测绘图,组织消防环路、人行路径和绿岛的关系,平面关系既合理又生动。但经过与当地园林部门反复沟通,最终仅有几棵黑松被保留了下来。当初设想的人们穿过林下空间漫步到达各场馆入口的步行体验,以及建筑立面在树林后时隐时现的视觉效果,都被甲方“充分展现清水混凝土立面”的要求所取代。庆幸的是东南角那几棵梧桐树被保留下来,并且增加了一些造型松和植物球,丰富了入口广场。
清水混凝土样板完成后,甲方便希望找个位置将这些花了大价钱的样板留下。对室外景观来说,这是个有趣的机会,既能为广场增加趣味性,又能展示项目的建设过程。伞形柱可以作为雕塑吸引视线,另一组样板可以作为广场边界处的有顶小空间。可惜最后这些想法都没能实现,茩前这两组样板还安安静静地守在项目用地南侧等待利用。
荣成沿海,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空气湿润,季风明显,降水集中。屋面坡度较陡,且汇水面积大,排水方向固定,因此原本希望结合海绵城市策略,分别在每组屋面坡向末端设计雨水凹地,便于收集地表雨水,集中下渗,为项目打造几处直观的海绵城市案例。可惜最终甲方取消下凹绿地,这一想法没有实现。
1 李季摄影
2,18,20 张广源摄影
3-17,19 作者自摄
1 鸟瞰平面
2 屋顶景观
3 基础加密 4 架空步道钢龙骨 5 景观台钢龙骨
6 景观台包竹木板 7 地面排版 8 西侧坡上的大台阶
9-11 广场施工
12-14 可坐人台地、台阶、竹木地板的组合
15-17 施工中的步行桥
18 屋顶看台
19 屋顶景观步道
20 入口水池和步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