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人性化空间环境营造细节
——以日本医疗建筑为例

2022-03-21 08:39何奇乌日嘎卢梦潇
建筑技艺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阪市医疗空间

何奇 乌日嘎 卢梦潇

何奇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师。

乌日嘎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卢梦潇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师。

走进新时代,我国医疗事业蓬勃发展。据《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 007 545个,比上年增加10 112个;2019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2次。”数据背后是大众对医疗资源的持续需求及医疗建筑的大规模建设,在此过程中,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关系到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是医院管理者、医疗建筑设计师和大众非常关注的内容。

与我国一水之隔的日本,作为每千人病床数最多的国家,一直极度尊重就诊者需求并关注其隐私,在空间环境细节营造方面进行了许多实践。2020年9月笔者对日本多所医疗建筑进行了调研,其空间环境多尊重就诊者人格,通过设计细节创造了优质的医疗空间环境。

1 调研医院概况

北野医院位于大阪市,为患者提供最新医疗服务,兼顾培训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的医务人员,拥有床位699 张。作为日本厚生劳动省临床培训指定综合医院,北野医院在2018 年被大阪府指定为“疑难病医疗合作基地医院”,其定位为吸收充足阳光和自然风的医院。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源于1925 年设立的大阪市立市民医院,1955 年归属为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的附属医院,截至2018 年4 月,医院拥有37 个临床科室和972 张病床,日诊疗人数约为2 000 人次,是日本最大的综合医院之一。日本国际国立医疗研究院位于东京都新宿区,是日本政府指定的高度专业医疗中心及特定功能的医院。藤田医科大学医院位于日本爱知县,2018 年1 月开始启用新大楼,同年取得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评发的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认证,医院秉承“对弱者抱有无限同情心,时刻以谦虚的态度行医”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2 日本医院空间环境人性化营造细节

医疗建筑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营造,既要考虑整个医疗空间的合理布局保证医院高效运转,又要关注不同人群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嬕需求,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体验,为医护人员创造便捷的工作环境。

2.1 集约与分散的布局方式

为提高医疗空间的使用效率,当代医疗建筑空间大多集约布置医疗功能,分散布置辅助功能,此种布局方式可以节约面积、提升效率、融入多样化公共空间。例如,将医疗建筑的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中功能一致的用房,以及CT、MRI等大型共享医疗设施集中布置、复合共享,避免多区域重复设置而造成浪费,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留出更多的公共空间。

日本北野医院医疗大楼功能布局非常紧凑,病房楼采用弧形布局,缩短了护理距离,提高了护理效率。同时,北野医院重视非医疗公共空间的营造,在医疗大楼五层设置了共享表演厅(图1)、图书阅览室(图2)、员工休息室、讲堂等功能空间,为就诊者、陪同者及内部员工提供了交流、休息及活动的场所,使患者变得积极乐观,员工身心也得以放松。

2.2 以患者为中心的嵌入式设计

“鱼骨式”平面布局模式在医疗建筑中比较常见,医疗街、候诊走廊等交通空间可以串联各医疗空间,方便患者及医护工作者使用,扩展交通空间的单一通行功能,减少患者在不同诊区的往返距离,让医护工作者的操作更加便捷,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调研的几所医疗建筑对走廊空间的利用各有特点,大多将辅助设施分散布置在交通空间周边,设计巧妙、使用方便。例如,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利用走廊凹入空间放置推床、AED(自动除颤器)、电话等设施(图3),方便特殊情况使用;日本国际国立医疗研究院则利用走廊的凹入空间存放患者轮椅(图4)、设置休息区等;藤田医科大学医院在走廊凹入空间设置艺术品,将艺术气息引入医疗空间。

2.3 温馨的室内物理环境

医疗建筑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室内空间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就诊者及陪同者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是医院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同样条件下天窗的采光效率远高于侧窗。日本北野医院和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医疗大楼均设计了中庭采光天窗,光线通过天窗注入室内,既利于空气流通又为室内空间增添了活力。同时,为确保医疗建筑室内光环境的稳定,人工照明不可缺少,其光源类型、灯具选择、照明方式等直接影响照明效果。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服务窗口采用重点照明,亮度高于走廊等其他区域(图5),强化了空间的辨识度;藤田医科大学医院在走廊等公共区域多采用漫射照明,避免直射产生眩光,为就诊者营造柔和、安静的就医氛围(图6)。

2.4 简洁的色彩环境与空间导向标识

医疗建筑内部功能复杂、流线较长,就诊者在室内长时间停留会产生视觉疲劳,需要通过室内界面、家具的色彩环境及空间导向标识设计,提高场所的识别性。日本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大楼内采用以蓝、绿、紫三色为主的色彩体系,从诊区墙面、服务窗口到家具、挂帘等均做了细致设计(图7),创造了简洁明快的室内环境。另外,医疗大厅、电梯厅地面采用了包含天空、樱花、常春藤、草坪、树木等自然环境的图案色块(图8),让就诊者在室内感受自然的气息。

轻快、简洁易懂的标识系统可以帮助就诊者快速找到检查科室,减少无谓的体力消耗。结合医院特色文化,从导向标识等级、构成、色彩、材质、照明、文字等方面进行专业化设计非常必要。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采用“航站楼”式标识系统,就诊者只需记住自己要去科室的楼层及数字编号,就可以随着数字标识快速找到茩标科室;藤田医科大学医院的楼层标识采用不同色彩的指示箭头进行引导,同时迎合行进视线特点,对卫生间、楼电梯等场所设置双向标识,进行立体导向(图9)。

2.5 注重绿视率的康复景观营造

1987年日本学者青木阳二提出了“绿视率”的概念,绿视率作为评定城市绿化水平的指标,在提高患者舒适度及院区生态性、建设康复景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医疗建筑大多采用高层集中式布局,患者与自然环境的距离逐渐被拉开,在医疗康复景观中引入较高“绿视率”景观对缓解就诊者精神焦虑,促进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调研发现,日本医院在就诊者入院、候诊等多个区域均有较高“绿视率”的景观设计。例如,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大楼入口及裙房屋顶进行了绿植设计(图10),即使在室内候诊区也可以看到室外绿色环境;透过日本国际国立医疗研究院共享大厅(图11)的侧面玻璃幕墙,可以感受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环绕着整个医疗大楼。

2.6 精细化的配套设施

医疗建筑配套设施分布在整个医疗空间中,包含候诊椅、辅助扶手、助行工具等,其人性化设计直接影响医疗环境的品质,需考虑就诊者生理、心理特点,从医学、人体工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精细设计。

候诊空间配套设施包含候诊椅、电子显示屏、饮水机等,设施的种类、布局对就诊者等候就医非常重要。例如,候诊椅应靠近叫号显示屏,方便就诊者听到或看到候诊信息及时就诊。候诊椅的尺寸、材质、色彩等方面的设计也影响就诊的体验。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的候诊椅非常人性化,根据就诊者的身高、身体状况等特点,椅面从低到高设置了38cm、42cm、48cm、51cm 和61cm 五种高度,随着椅面高度的增加,普通就诊者可以选者38cm、42cm、48cm 的高度靠坐,拐杖就诊者可以倚靠51cm 和61cm 的椅面,便于起身(图12)。上述候诊椅从材质、色彩上做了区分,细致地考虑了多种就诊者的实际需求。

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医院环境非常注重高龄患者的就医安全,考虑到高龄患者身体机能退化,在通行、等候、休息等空间设计辅助或倚靠设施,辅助高龄患者完成整个就医流程(图13)。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入口门厅处放置了轮椅、助行设施,辅助就诊者就医;北野医院、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用电梯角部均设置了矮凳(图14),为就诊者提供短时缓冲、有效衔接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的人性化设施。

1 北野医院共享表演厅

2 北野医院图书阅览室

3 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走廊放置推床、AED 设备

4 日本国际国立医疗研究院走廊轮椅放置区

5 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服务窗口重点照明

3 结语

日本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营造在其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充分研究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基于通用化、复合化、弹性化等设计原则,从医疗建筑内部空间、物理环境及设施配置等层面精细设计并有机衔接,打造安全、高效、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环境。当下,在我国医疗建筑迈向高品质环境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医院管理者、医疗建筑设计师和就诊者共同参与,关注医疗环境的每个流程及环节,挖掘改进措施,提升医疗空间环境的人性化水平。

6 藤田医科大学医院顶部漫反射照明

7 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室内墙面色彩

8 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电梯厅自然系地面

9 藤田医科大学医院卫生间双向标识系统

10 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大楼入口周边绿化

11 日本国际国立医疗研究院共享区窗外绿色环境

12 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高度不同的候诊椅图示

13 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双层扶手

14 大阪市立大学附属医院电梯角部矮凳

1-5,7,8 何奇摄影

10-14 何奇摄影

6,9 汪旸摄影

猜你喜欢
大阪市医疗空间
空间是什么?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创享空间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不要“战争法”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