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2022-03-21 11:54杨瑞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

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显著的特征,它能帮助我们交流任何事物,因此自语言出现以来,人们就对其源头及发展充满好奇。随着人类理性思维发展,对语言的认识也逐步深入,进而出现许多疑问。其中一个困扰古今中外语言学家的问题是:事物的名字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物品被叫做A而不是B?名字的发音及其所指内容之间是否存在特定的联系?这一问题的本质就是语言学界著名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之间关系的问题。

人们通常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但语言符号究竟是什么、它的组成结构如何这一问题始终存在。20世纪,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给出了一个普遍的答案: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符号不是事物和名称之间的联系,而是概念和声音模式之间的联系,即所指和能指之间的联系。

索绪尔将任意性视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认为所指与能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进一步解释就是,任意性意味着一个事物的概念在现实中没有相对应的声音图像。另一方面,象似性的概念最早由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在形式与内容关系的讨论中被提出,表示其所指的图标和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现在它是一个术语,指的是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动机关系。

任意性和象似性何为语言的基本原则?任意性和象似性二者间存在什么关系?它们是相互冲突、矛盾还是共存互补?本文将对这一课题进行重新思考,并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1) 什么是语言符号?它的构成如何呢?

2) 什么是任意性?

3) 什么是象似性?

4)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如何?

对于第一个问题是重新审视语言符号的两个显性模型,并采用索绪尔二元模型,将语言符号定义为一个双边心理实体的单位。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对索绪尔的第一原则“任意性”给出了一个比较透彻的解释。对于第三个问题,介绍了象似性和象似性的定义,并将不同的象似性分为客观象似性和双信号象似性。最后一个问题是本研究的主题,本文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进行了不可忽视的考察。从历时的角度看,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到关注。尽管语言的起源和演变可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问题之一,但一些线索和研究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研究提供了线索,包括简单符号和复杂符号。从共时的角度出发,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语言符号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对音义直接关系的研究,以声音符号学的成果和证据来阐明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

关于上述问题,在语言学的音韵学、形态学、语义学和句法学中都有研究。本文仅从词汇层面探讨这些问题。

第一章、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背景

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是建立在反对传统命名法的基础上的,传统命名法坚持一种语言是“与一系列事物相对应的一系列术语”,一个名称只是一系列声音,其意义存在于外部世界。有人认为,在音与义的关系上,命名学家倾向于象似性或理据性。

索绪尔强烈反对命名法的观点,他提出:第一,命名法假定“现成的思想存在于文字之前”;第二,命名法没有明确名称的性质,无论是“声音的还是心理的”;第三,它过于简单化了一个名字和一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假设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事实远非如此。然后索绪尔解释了他自己的语言符号模型——语言符号是一个声音模式(能指)和概念(所指)的双面心理实体。在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上,引入了任意性原则。

第二章、任意性

(一)何为任意性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语言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是一个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双边心理实体的单位,二者都是心理因素。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为了理解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全部分支,我们将首先探讨索绪尔为什么会研究这个问题。

人类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理性生物,他们创造符号并以此获取更多知识。正如皮尔斯所说,“我们只在符号中思考”。事实上,在我们通过将事物与我们熟悉的思维联系起来的同时,就是无意识地将其理解为符号。而符号学的核心就在于符号的这种下意识的运用。

(二)索绪尔的绝对任意性原则

首先,所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用“绿色”、“天空”、“猪”代替其他能指分别表示绿色、天空、猪的概念是没有内在原因的。其次,符号本身是任意的。每种语言都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概念和類别,因此会产生不同的语言效果。索绪尔不仅强调符号任意性原则是首要的、重要的原则,而且还明确指出,符号任意性原则主导着整个语言学研究。索绪尔认为,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种任意的关系不是由个人任意决定的。它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且能接受时间的考验。因此,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受社会性制约的。

(三)索绪尔的相对任意性

索绪尔认为,任意性不是每一种语言都能证明的,也不能与相对任意性相比较。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武断的,但在其他符号中也存在一种现象。由此可见,索绪尔在试图解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即相对的可论证性,但他的可论证性是相对于他所谓的“语言符号的内在结构形式”而言的。

索绪尔不仅高度强调了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任意性原则“贯穿于整个语言学研究”,而且指出了任意性原则的普遍性,认为“事实上,社会上使用的所有表达方式基本上都是基于集体行为,或传统的”。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他以中国古代官员三次九次祭拜皇帝的需要为例。在他看来,这种礼仪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这些程序是由人们规定的规则决定的,而不是这些符号的内在价值。索绪尔将符号的使用规则与符号的内在价值区分开来,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索绪尔在强调任意性的同时,也看到了任意性的例外,如拟声词和感叹词。但他认为,拟声词和感叹词并不是语言的一部分,而且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不能否认任意性原则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第三章、象似性

名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物体的概念这一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迄今为止,许多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认为名称与客体的关系是象似性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象似性是任意性原则的补充。

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反对符号任意性原则。在这些不同的声音中,我们从语言结构象似性的角度特别关注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否定,认为象似性是任意性的对立面,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象似性背后的思想是语言结构在某些方面反映了人类的经验结构。换言之,象似性表现为语言结构与经验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符号的形式来自于它所代表的语言以外的东西。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异质同构”关系。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它们的象似性是对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任意性原则的回应。象似性理论的典型代表是皮尔斯和海曼。

(一)皮尔斯象似性理论

皮尔斯根据符号与参考文献:的不同关系,对符号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每个符号的特点。根据他的理论,符号可以分为三类: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抽象符号。当一个符号及其对象具有相同的特性,并且它们在某些方面相似时,该符号就是一个类似于图像的符号。抽象符号与它们所指的对象无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按惯例建立的。符号具有明显的代码特征,如语言符号。他指出,“在最早的语言形式中,可能有许多模仿的因素。但是在现有的语言中,这种表达方式已经被传统的听觉符号所取代。但每一种语言语法,在既定规则的帮助下,都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形象。”皮尔斯的分类表明,符号与其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指称关系。这种关系的原因是,符号及其所指的事物要么是契约的,要么是相似的,要么是相关的。同时,他也看到了语法的相似性。可见,皮尔斯的符号并没有否定索绪尔个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它还认为语言符号属于抽象符号,是按照惯例建立起来的。

(二)海曼的象似性理论

海曼认为,自然语言中的意象符号主要是指意象和图示,这就把皮尔士的意象相似性简化为意象相似性和图示相似性。意象相似性指的是单个符号与它所指的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在语言中,一个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的项链与它所指的声音和事物相似。典型的形象性是拟声词和感叹词。另一种具有类似意象的读音往往具有类似的意义。例如,英语中许多以BL开头的单词表示“明亮”。但我们知道,在同一语言中很容易找到相反的词。这实际上是对现有声音形式的心理和主观认识,这显然夸大了声音与意义的沟通。海曼对对象相似性的研究集中在句法层面,把图解相似性分为两类:构成性相似性和关系性相似性。构件相似性是指语言的结构成分(包括整个语言结构)与经验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所谓的 “形式对应意义”,而节后关系相似性成分之间的关系则对应于经验成分结构之间的关系。目前语言学对象形相似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关系相似性的研究。语言学家借用了关系相似性的三个主要原则:距离相似性、顺序相似性和数量相似性。距离相似性原则是指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与概念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也就是说,实体对功能、概念和认知的依赖越密切,它们就越倾向于在代码层面上被组合在一起;而相关的概念则被分开。

例如:

a. I made her happy.

b. I wanted her to be happy.

c. I hoped that she would be happy.

在句子A中,主语对他人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两个用言之间的距离最小。在B句中,主语的主观愿望可能对他产生间接的影响,所以两个用言之间的距离稍大一些,而在C句中,主语对他没有影响,用言离它最远。顺序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单位的排列与思维顺序相似。数量象似性是指与概念数量相似的语言符号数量。换句话说,我们倾向于用更多的形式表达更多的概念。例如,在礼貌原则的应用中,我们使用更多的词语来表达礼貌, 如, No smoking 与 Would you mind not smoking?二者相比,后者更礼貌、客气。

由此可见,语言的结构,语法的结构,是非任意的、合理的,即语法的结构与人类经验的结构有着天然的联系。综上所述,象似性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否认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但其突破之处在于它把语言符号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即语言符号的社会性,即语言的社会性。

结语

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实际上是对古典任意性和象似性观点的改进和完善。在原则上,索绪尔摒弃了任意性与象似性之间的不屈冲突,在双方之间实现了公平的平衡,前者优先于后者。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象似性只是相對的。

任意性是非象似性的,即非象似性和象似性是非象似性的,但它们都否定了自然组合理论。语言符号应被视为具有物质外壳的“能指”,而不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纯心理实体。“所指”可以是心理感受,也可以是客观事物,而意义是语言符号之外的东西,而不是内在的东西。意义与语言符号的联系是建立在重复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语言符号是有物质覆盖的“声音”,是“意义”的载体。最初“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不能任意,而是具有标志性。这种象似性显示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巨大偶然性。如果象似性消失,偶然性被夸大为任意性。

回顾索绪尔之后关于任意性原则的争论,我们可以发现,象似性研究的发展并不是对这一原则的挑战,而是对语言符号任意性认识的进一步发展。语言符号基本上是任意的,象似性服从于它。这就是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本质。

本篇文章表明,任意性和象似性的激烈争论主要是由于他们探索语言的方法不同。以一种和谐统一的方式看待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普遍真理。它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的研究。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我们能找到更多具体的证据来证明任意性吗?我们能找到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它们共存吗?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任意性和象似性在多大程度上和以何种方式使我们受益?对于这些问题和许多其他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深层次研究。

参考文献: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001.

[2]顾嘉祖迈向特色创新阶段的我国符号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1-2.

[3]Aitchison,J.The Seeds of Speech:Language Origin and Evolu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3-6,57.

[4]Bolinger,D.The Form of Language.London:Longmans.1977.x,217.

[5] Haiman,J.The Iconicity of Grammar: Isomorphism and Motivation. Language.

1980. Vol. 56.515-712.

[6]Haiman, J.Iconic and Economic Motivation. Language. 1983. Vol. 59.781-819.

作者简介:杨瑞(1996.08-)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 研究生 研究方向:语言学;性别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