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

2022-03-21 17:38张苏娥
收藏与投资 2022年3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博物馆

张苏娥

摘要: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许多极具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的文物大多被保存在博物馆内,其中侯马盟书便是珍贵的文物之一,记录的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动荡起伏的历史风云。本文以馆藏的侯马盟书为例,就博物馆如何做好对其的保护与管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侯马盟书;保护;管理

一、馆藏侯马盟书简介

侯马盟书是公元前495—前489年赵简子与晋国的卿大夫之间团结一致,为打击范氏、中行氏,举行多次盟誓所写下的约信文书。1976年,考古报告《侯马盟书》首次将这批材料系统而完整地公之于世,掀起了侯马盟书研究的高潮,1995年,侯马盟书被评为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盟书,也称载书,是用毛笔蘸上朱砂写在玉石器上的文字,字体属小篆,常见一字多形、多异体字、繁简体并行、假借、古体字,波磔间架结构运用合理,字迹淋漓酣畅,在我国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书写者应该是祝、史一类的小官吏。

经过学者几十年的研究,侯马盟书的内容辨析取得了许多成果。山西省著名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将盟书内容分为六类、十二种,后来谢尧亭先生参考各家的意见,将其分为六类。

(1)甲类,即宗盟类。盟辞强调“事其主”“守二宫”“从嘉之盟定宫平峙之命”等,根据打击对象的多寡又分为一至四种(图一)。

(2)乙类,即主盟人的誓辞。即坑16:3中一件有干支纪日和月相“十又一月甲寅朏乙丑……”,经考证所指年代为晋定公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即公元前495年),见图二。

(3)丙类,即委质类。强调“自质于君所,既质之后……”,打击对象始终明确为九氏二十一家(图三)。

(4)丁类,即内(纳)室类。强调“率从此盟质之言”及打击纳室者(图四)。

(5)戊类,即诅咒类。内容为诅咒背盟者(图五)。

(6)己类,为其他类,内容特殊,辞名支离不全(图六)。

盟书整体灰暗,有污迹、掉色现象,其中可以清楚辨识且保存完整的仅有650多片。对于此类文物的保护工作,传统的手工修复技术在清除文物表面杂物时,多依据个人经验进行补洞、补色等复杂工序,修复不当就可能出现破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前有博物馆尝试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发简便易行的修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影响侯马盟书保存的主要因素

(一)温度与湿度

侯马盟书在保存中会受到温度与湿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材质上。例如,当温度过高时,会加快侯马盟书在储藏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为霉菌与昆虫的生长与繁殖提供环境,使文物发生霉变。当温度继续升高,侯马盟书的文物结构会发生一些物理或化学上的改变。湿度同样会影响侯马盟书的内部结构,当储藏环境中的湿度长期偏高,会使侯马盟书出现掉色、字迹模糊等现象。湿度过高还会使文物发生物理形变,尤其是侯马盟书具备一定的吸湿性,因此容易受湿度影响。

(二)气体污染物

气体污染物会对侯马盟书的保存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部分博物馆的气体污染物指数远超正常值。气体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上述污染物可能对侯马盟书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

(三)光辐射

光属于能量的一种类型,具有热辐射效应和光化学效应,对侯马盟书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热辐射效应很容易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对侯马盟书储藏环境的温湿度造成影响,使侯马盟书的物理结构发生改变,表面出现硬化、褪色等问题。

(四)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一般指各种昆虫或者微生物,昆虫分泌的有机酸与无机酸还会对文物表面造成腐蚀,使侯马盟书文字部分被破坏,这一破坏常常是无法逆转的。某些侯馬盟书表面的色斑,同真菌繁殖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五)不可抗力自然灾害与人为因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能采取有效对策实现侯马盟书的保护管理,然而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可控的人为因素也会对博物馆的文物造成损害。比如一些侯马盟书外借参展,辗转运往外地,在包装和运输等环节中操作不当,就可能导致侯马盟书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坏[2]。

三、从馆藏侯马盟书看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

(一)重视空间环境建设

纸类与木质文物可能会出现受潮或者虫蛀等现象,对保存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对文物合理分类后还应进行分级,针对馆藏价值较高的珍贵文物必须给予更多关注,确保其不会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博物馆应结合文物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技术设备,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监控,确保其能符合文物的存储需求。另外,库房管理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文物全面检查,保证馆藏文物始终处在良好的保存环境之中[3]。例如,针对侯马盟书容易受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的影响发生变色的情况,应当将其贮存在密闭的空间中,同时将温度调节至室温以下,避免发生氧化。

(二)科学实施文物分类

借助科学的方法对博物馆文物实施分类,可以为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助力。在进行文物分类工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规范,根据不同类型文物的实际差异,合理制定保护方案,建立文物分类管理保护机制,确保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工作效率。为了做好侯马盟书的管理,博物馆应当聘请具有类似文物保护经验的人员单独负责,严格根据侯马盟书的贮藏要求进行分类管理。

(三)运用现代化技术

第一,在文物登记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名称、材质、级别等相关信息予以收集汇总,在智能化系统中上传记录。第二,博物馆文物类型各有不同,如果仅依靠工作人员的记忆,难以全面掌握每件文物的存储位置。因此博物馆可以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对所有文物实施有序编码,确保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查到相应文物的具体位置,提升管理保护工作的效率。第三,为更好地把控文物信息的变化情况,博物馆应当定期对馆藏文物进行统计,这是一项基础性、持续性的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内,博物馆的文物信息都是人工统计,可能存在误差,而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实现更精准的文物信息统计,推进文物管理保护走向智能化[4]。以侯马盟书为例,针对侯马盟书文字褪色严重的问题,修复人员应用了一种基于阈上随机共振的虚拟修复方法。结果发现,该方法能有效复原平文性古碑文的退化文字,可以将古碑文图的像退化当作椒盐噪声污染来处理,同时,改进的双边滤波Canny算子能较好地去除平文性古碑文文字的伪边缘,从而改善文字边缘的提取效果。

(四)配置文物保存专用设施

根据博物馆文物保存情況及库房的实际情况,配置满足安全标准的储藏柜架和专用囊匣等设施非常重要。

1.储藏柜架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有多功能文物储藏柜、恒温恒湿储藏柜和重型横梁式储藏柜。针对部分陶器、瓷器和较为稳定的金属材质中小型文物,通常可以选择多功能储藏柜进行保存,按照具体尺寸对层板实施调整;针对部分对温湿度较敏感的文物,如少数金属文物、纸类文物以及丝织品、竹器等,应当选择恒温恒湿储藏柜;对于大型石质文物则需选择重型横梁式储藏柜进行保存。

2.专用囊匣

密闭式文物储藏囊匣能为文物创造良好的微环境,显著降低外部环境因素对文物造成的影响和损坏。即便大环境中的温湿度出现波动,也不会对保存在囊匣中的文物造成影响。另外,保存在囊匣内的文物很难受空气污染,囊匣有效隔绝了霉菌微生物和外界尘土。当前博物馆用于保存文物的专用囊匣主要有两类:(1)无酸纸囊匣。这种类型的囊匣一般是针对博物馆内部分珍贵文物专门设计的,能有效改善其保存环境。(2)碳纤维囊匣。碳纤维囊匣在自身重量较轻的基础上保证了坚固性和文物的安全性。碳纤维囊匣的内盒选用无酸纸,从而将文物和碳纤维的表面有效隔离,确保内部微环境平衡。内衬按照所存放文物的具体尺寸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与文物表面相贴合,能有效降低冲击或震动对文物造成的影响,进而实现文物保护的目的[5]。

四、结语

侯马盟书是我国春秋晚期晋国记录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大多数出土的盟书同其他文物一样受到侵蚀、风化、磨损、人为破坏影响,部分信息模糊不清,甚至缺失,盟书整体表面灰暗,有污迹、掉色等现象,在博物馆的保存过程中还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质,因此博物馆应当进一步优化侯马盟书的保护与管理策略,并为同类型的文物保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海艳.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0(3):220-221,246.

[2]温小兰.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0):124-125.

[3]王斌.做好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研究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8):136-137.

[4]巴叶.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2):146-147.

[5]张莉亚.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探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20(1):274.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博物馆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