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视域下肇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研究

2022-03-21 20:20阮晓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现代农业

阮晓华

摘要:产业集群发展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核心因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文章以肇庆市现代农业集群发展为例,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重点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机理和路径,探讨了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协作机制。提出需要完善保障产业共生的制度体系,完善支持产业共生的市场体系,建构凸显产业共生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产业共生

一、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对于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及其评价机理,历史上不同学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影响力较大的理论包括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韦伯的产业区位聚集理论,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彭德曼等学者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昆曼的空间经济学理论和皮埃尔等学者提出的新产业区理论。除此之外,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共生理论、扎根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等也为国内外的产业聚集研究提供了多角度和多维度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集中于工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研究学者加大了对现代农业集聚的关注和研究。对于农业产业集群的概念,李春海等学者认为是指一组在地理上相互邻近的以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为对象的企业和互补机构,在农业生产基地周围,由于共性或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姚云浩(2014)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由农户(生产基地)、农业加工企业及相关产业企业和支撑服务机构间通过分工合作在某一领域结网而形成的组织。依据农业的特点,尹成杰(2006)将农业产业集群划分为种植业产业集群、养殖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农业科技产业集群5 种形式。卫华(2020)认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制度环境保障。

根据产业集群的特征,农业产业聚集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见表1)。

二、肇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一)肇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成果

目前,肇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雏形开始展现,其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1. 农村经营主体数量及规模扩大

截至2019年9月,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有11家,超5亿元的有3家,肇庆市爱农农业怀集分公司楼边基地等4个单位获颁“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备案证书,怀集县汶朗镇旭燕农产品种植农场等10个“信誉农场”培育点获授牌,广宁县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德庆、封开、怀集正在积极筹备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体现了现代农业产业链在得到逐步完善。

2. 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加深,产业集群雏形初现

截至2020年,肇庆获批了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目前以农业经济占较高比重的有高要、德庆、封开、广宁、怀集等区县,其中,高要区形成了以粮食、南药、水产、畜禽为主的农业集群,德庆形成了以水果、南药为主的农业产业集群,怀集、广宁形成了以蔬菜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为主的产业集群等。

3. 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兴起

“互联网+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模式兴起,端州、德庆、鼎湖入选了第三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乡村游为各乡镇带来了市场客流,更提升了肇庆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力。

4. 农业品牌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政策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示范社,菜篮子基地等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为越来越多农户及农业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标准化的指引。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涌现,形成了包括高要活道梅香米,德庆贡柑,封开杏花鸡,怀集谭脉西瓜,汶朗蜜柚等品牌产品,带动了白马高山茶、德庆黄瓜榨、鼎湖沙浦粉葛等特色产品的发展。

(二)肇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产业聚集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由于农业收益不高,很多农民弃田进城务工,大量耕地种植地撂荒,现有的种植地产权复杂且分散条块状明显,土地资源的整合和流转在实践中面临着难以克服的障碍,对开展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2. 农业产业链仍然处于薄弱水平

生鲜农产品销售时间短,物流成本高,冷链资源匮乏,也影响了农户和公司对现代农业产业的扩大化生产投资,生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不高,出产质量高低不一。同时由于本地种养植规模不大而且产地分散,农产品的供应量有限,也影响了符合资质要求的农产品加工厂到肇庆投资建厂的意愿,导致肇庆的现代农业在销售规模上难再上台阶。

3. 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很多有文化和社会阅历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现在在家务农的从业人员以老少为主,或者进城务工人员短暂回乡参与农忙时的收种工作,很多务农人员仍然存在契约精神差,农业种植技术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要求,农业从业人员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由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体系没有建成,肇庆农业产业没有足够的定價权和品牌溢价能力,加强对肇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促进肇庆现代产业体系再上新台阶的产业发展目标被越来越多领导和本地学者所重视。

三、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模型框架

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产业的社会化分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市场与肇庆等粤北山区和大西南各农业大省等供应地的供需对接,加强现代农业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促进肇庆农产品走进湾区,走向世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需要根据肇庆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地理位置特征,自上而下搭建肇庆现代产业体系的框架模型,根据共生理论构建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发展关系,通过系统动力学原理打造现代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图1为肇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框架模型图。

四、建立基于产业共生理论的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

(一)基于协同共生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机理

根据上文中分析的肇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主体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涉及到了产业链,人才供给和服务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从而形成了水平共生、垂直共生和交叉共生的三种模式。

所谓水平共生,是指在农业产业发展的早期,农业企业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紧密的关联,农业企业以市场跟风的种养殖决策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相互竞争是本阶段重要特征,企业间的合作意识淡薄,彼此间联系较少,因此,本阶段更多被称为企业集群,农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区域发展环境,地理位置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依赖性极大。只有当处于水平共生阶段的农业企业和“公司+农户”的主体相互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才能使聚集的企业顺利过度到垂直共生阶段。

协同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垂直共生阶段,通过扩大和增加肇庆农业企业的集聚,吸引大量对农副产品有采购需要的企业及机构的关注,采购商基于降低搜寻成本、物流成本的考虑,将会不断入驻农业企业集聚区,逐渐形成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具有地理品牌特征的产业集聚区。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不断增多,商业服务不断完善,市场需求不断增多,也会促使聚集区内的企业继续加强相互协作,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产业集群的第三阶段是交叉共生,这个阶段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随着越来越多涉农主体的入驻和创业企业的诞生,农业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剧烈的竞争眼里下,整个农业产业集群内企业间也会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本阶段,对政府的宏观管理又有了较大的需求,对包括金融机构,法律机构,检测机构等主体的增值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强,复合型的农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配套机构的入駐,与集群内原有的企业展开紧密合作,寻求共生发展,从而实现了产业企业从少到多,产值从小到大,品牌从无到有的转变。

(二)肇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路径

1. 完善保障产业共生的制度体系

加强农业产业链协同的标准化建设。由于产业集群内需要大量跨企业甚至跨区域间的协作,如果技术规范不统一,不但导致农业产品溯源工作难以开展,对产品的质量、品牌管理控制都有障碍,企业间合作的技术堡垒较高,也影响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共生关系构建。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产业链标准化工作的应用,农业产业链的标准化包括了产品链的管理技术标准和产品流通的管理技术标准两个范畴。目前地方标准的认定权限也下放到了地方政府,企业在编制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难度降低,将有利于肇庆在上述标准的编制和宣贯工作的开展。为了降低企业间的合作障碍,特别需要重视企业间信息接口的标准化,减少人为割裂的信息碎片,提高产业集群成员间的信息沟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加强农业产业集群共生关系建构的政策环境建设,地方政府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的产业环境供给者,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环境有助于增强现代农业产业参与集群共生系统的积极性,因此,地方政府应着力制定促进产业创新、产业人才供给、产业降本增效的综合政策体系,加强实施政策的调研和宣传工作,加强对基于公平竞争的市场制度监管力度,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的聚集发展。

2. 完善支持产业共生的市场体系

鼓励面向产业市场机制运营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农业企业信誉机制的管理,加大面向涉农企业主体的信用评估机制的实践探索,鼓励行业协会担负起建构基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企业信用机制认定责任,帮助农户和企业用较低的成本来化解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行业协会可以采取建构开放式农业企业信誉信息查询平台的方式来激活所掌控的农业企业信誉信息的利用价值,为农业企业提供及时、便捷的信誉信息查询服务,从而降低物流产业集群内外部交易的信誉风险,也降低其交易成本。于此同时,还需要增加实质性惩戒制度的应用,有效杜绝违反自律体系和诚信体系的行为发生并由此影响了产业集群品牌的公共利益,也杜绝集群企业中为谋求企业私利为目标的机会主义倾向,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在农业种养环节的市场化配置,提高农业产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的运营效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中,在国务院和广东省关于农村土地政策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加强对农民的土地进行整合,争取更多的规模化成片种养殖经营模式,规范好耕种地和建设用地的比例和关系,为产业链集群发展创造更好的土地要素支撑。在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中,加强社会资本在现代农业集群内的金融服务,在银行利率,财税政策方面提供创新性产品,更多吸引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家和社会资本投资肇庆现代农业产业。而在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尤为关键,一方面吸引更多有技术的来自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的高素质人才返乡创业或担任技术指导,提高现代农业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现有存量劳动力的技术培训,丰富培训手段和渠道,尽快提升现有劳动力的技术、经营和法务能力,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改革。

3. 建构凸显产业共生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应当建立根植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组织文化。相同或近似的组织文化和制度环境有助于农业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增进对区域内农业产业集群的认同感,以同源性组织文化来加强农业产业集群成员企业的凝聚力。鼓励在产业集群内通过社会力量建设产业文化博物馆,吸引大专校院与产业集群开展产业文化相关研究,协调地方官媒加大对产业文化的宣传。同源性组织文化的培育和推广,也有利于产业集群在产品标准,服务标准,产品协同开发等方面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持续增强区域品牌力和竞争力,又反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利益。

鼓励集群内的企业加强资源共享,实现产品互补,服务互补和市场互补的良性协作共生关系,鼓励集群内企业以节点的形态,在龙头企业以市场手段的指引下形成类自然生态系统的多层次农业产业网络,鼓励集群内产业通过供应链竞争的方式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增强市场服务能力。创新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特别是在以肇庆现有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加强产业链前后延伸,形成产业内部协作和循环的机制,加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渗透、扩散和改造,最终形成以种养基地为核心,以加工业、流通业和服务业等产业企业聚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王艳荣,刘业政.农业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的结构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1(10):77-85.

[2]卫华,张派.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J].北方经贸,2020(06):31-33.

[3]许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分析、实践探索及对策建议[J].开发研究,2020(05):110-117.

[4]陈嘉,韦素琼,李锋.“共位集群”视角下的农业产业集群演化路径与网络——以福建省漳平市茶产业为例[J].热带地理,2021,41(02):364-373.

[5]韦启红.基于共生理论与供应链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21-22.

[6]李春海,张文,彭牧青.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1(03):49-58.

[7]尹成杰.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03):4-7+79.

[8]周丕东,黄婧. 国内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以寿光蔬菜、定西马铃薯、安溪茶叶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247-248.

*基金项目: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2020年度规划项目(立项编号:20ZC—34)。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现代农业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