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社会创新 融合产业应用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2022-03-19 01:20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长安汽车科技企业

◎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华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作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

科技创新,同样是贯穿长安汽车160年历史长河不变的底色。从1862年洋务运动,上海洋炮局开中国近代工业之先河;到2021年,长安汽车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研发实力名列行业第一。科技创新见证着长安汽车的每一次坚守与转身,推动着长安汽车在打造世界级品牌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当前,“双碳”目标、“双循环”格局引领汽车产业重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蓬勃发展,竞争要素快速重塑,科技创新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愈发重要。

结合当前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长安汽车的实践,分享一些长安汽车在科技创新、产学研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一、长安在科技创新上的经验与做法

1.突出战略引领性,将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置。2017年以来,长安汽车对外发布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大力推进新能源战略 “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以创新为驱动,推动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我们更是在长安汽车的“十四五”科技规划中,明确提出“科技轮+生态轮”双轮驱动科技战略。

发布“新汽车+新生态”战略,打造满足用户全场景需求架构及平台;制定“芯器核图云网天”策略,在高精地图、AI算法等领域稳步前行。

2.坚持高强度投入,构建全球协同研发体系。长安汽车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当中,并将其作为一个雷打不动的管理原则。“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100 亿元。2021年研发投入12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5.59%。

在重庆、北京、上海、河北定州、安徽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了“六国十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拥有来自27个国家的12000余人工程技术团队,在国内汽车行业独树一帜。具备了国内一流的试验验证条件,建立了一流的产品开发流程、试验验证体系、研发管理体系,确保研发质量、进度、成本可控,产品品质可靠;形成了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充分授权、高效决策及激励约束,提高研发效率及质量。

3.重视优秀人才引入,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聚焦公司战略,加快重点领域人才引进。2021年引进智能化、造型、数字化等关键领域成熟人才1489人和高级人才39人,较2020年提升了171%;强化自主创新的激励和评价,直接与单位和个人的绩效、年度评奖评优挂钩,对提前完成研发任务、节约研发成本的项目重奖。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转型发展。

4.加速产学研融合,共画创新最大同心圆。长安汽车在产学研合作中,充分发挥高校、研究院所和合作伙伴的优势,共同画成最大同心圆。

一是与高校紧密合作,持续探索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3+1”人才培养模式;与重庆大学首创行业“智能网联人才班”培养模式,对人才进行定向和定制化培养。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在轻量化、燃料电池、纯电动、智能化、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

二是通过创新联合体共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与重大、湖大、上海交大、中国汽研等联合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轻量化纯电动轿车集成开发技术”项目,已经研发出国内最高水平的超轻量化车身,减重30%以上;与清华、重大、电子科大等联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纯电动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开发”项目,突破了最大电压700V及最大电流350A的超级快充技术;与重庆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工信部“长安汽车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柔性焊接新模式应用”等项目,极大提升了公司智能制造水平。

三是打造顶级产业朋友圈。我们与华为、腾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向科技生态转化,打造智能网联顶级朋友圈。围绕“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中间一平台、地上全场景”,实现与用户及合作伙伴的直通直联,实现线上数字化、线下场景化和服务体验化的未来出行新生态。

正是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长安汽车进入有规模、有质量、有效益的良性发展通道,成为首家累计产销突破2000万辆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加速向新赛道转型。

二、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当下,中国汽车品牌发展势头正劲,随着ICT企业的下场、新势茁壮成长,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汽车将重新被定义,汽车产业也必将加速重构,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平台”产业转型。

长远来看,汽车行业创新发展,我认为依然存在以下三个挑战:

一是创新模式单一,产业链关键技术仍有缺失。以自主开发为主,整合外部资源不够,联合开发、投资布局不足,关键能力缺失,创新效率不高。如高性能传感器、专业芯片、算法模型研发能力等仍未有效突破。

二是创新投入有限,基础和前瞻研究不够,创新能力不高。中国汽车企业研发投入绝对值与国际品牌或其他行业有明显差距,且主要以应用研究(工程技术)为主,基础研究不足,高水平的创新项目较少,大企业内部基础研究创新活力不足。

三是研产分离,创新针对性、战略性不强。且应用少、浪费大,研究、产业需求脱节。未能实现“研有所用、产有所供”,严重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破不立,危机中同时也孕育先机。如何面对挑战,我们倡议:

1.加强引导,激活基础和前瞻研究。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让市场主体加入到科技创新的大潮中来,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基础研究,鼓励产业界向前一步,与科研单位战略合作研究、产业结合,创新更有针对性。允许鼓励国企投资参股产业链上的中小科技创新公司创新项目,用资本要素盘活创新市场。

2.创新研发模式,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方面是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深化产学研结合。另外一方面,企业围绕自身转型发展需要,发挥其自有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此外,还需要深化推进与重点科研院校联合共建科研平台,开展核心领域的技术合作。

2022年是长安汽车160周年,长安汽车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迈进,为实现民族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

猜你喜欢
长安汽车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长安汽车总裁:正加强和福特合作探讨,提振国内销售
睿骋CC 1.5T 6AT豪雅型
长安汽车:有意重启高端品牌项目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