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大功率固放局部低气压放电的防控技术

2022-03-19 11:42安笑笑王杨婧柴凤云
空间电子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场强腔体大功率

安笑笑,陈 俊,苏 璞,陈 先,王杨婧,柴凤云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 710000)

0 引言

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卫星有效载荷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容量越来越大,在星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功率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成为必然选择。大功率工作带来了微波电路放电的故障模式和隐患,微波电路放电效应造成的严重后果包括:噪声电平抬高,输出功率下降;微波传输系统驻波比增大,反射功率增加,信道阻塞;微波部件表面损坏,载荷寿命缩短;航天器载荷永久性失效[1]。因此,大功率产品需要在研制各环节对放电问题做好充分、有效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某卫星型号提出了L频段850 W固态功率放大器(简称:L-850 W固放)的应用需求,本文利用该产品提出并分析了大功率微波电路放电问题的防控措施,最后通过热真空试验验证了措施的有效性。

1 发生机理

微放电和低气压放电是一种复杂的环境效应。从卫星发射到入轨,星载设备一般要经历从1个大气压(约1.01×105Pa)到高真空(压力低于1×10-6Pa)的环境变化,其中,低气压放电的区域为:1 300~300 Pa,微放电区域为:6.65 Pa以下,中间范围为过渡区域[2]。

低气压放电又称日冕放电击穿,低气压放电也被称为电离放电,Corona等。国际上一些学者Woo等将其定义为在临界气压范围内发生的气体放电[3]。一般认为它是残留气体中的自由电子,因微波功率激发获得能量产生等离子体,继而引起放电。与微放电现象相比,低气压放电的气体击穿电压会更低。一般在较低气压环境(1 300~300 Pa)中,气体中带电粒子在外加射频场的作用下,碰撞中性粒子或在金属表面激发二次电子发射,造成空间中电子数雪崩式增长,形成气体击穿的效应[4]。

通常星载固放在入轨后才启用,其工作环境气压低于1×10-3Pa,远低于低气压放电区域。因此,对于星载固放产品一般只考虑防止微放电。但卫星在轨运行时,大功率微波部件热耗较高,部件内部温升较高,其中非金属材料在真空、高温条件下会释放出气体,因长时间工作,部件内部积累气体,在产品内局部电路也有可能引起低气压放电[5-7]。

因此,大功率固放在轨工作状态下,考虑预防微放电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单机内部局部低气压放电的防控。

2 工程因素及原理分析

2.1 L-850 W固放局部电路低气压放电阈值

低气压放电阈值与气压、产品材料特性、填充气体、输入功率、电磁场特性等因素相关。L-850 W固放输出端功率最大,当产品内部出现局部低气压情况时,输出端为发生放电的最薄弱环境。因此,对L-850 W固放功率输出位置进行低气压仿真:在部件中,微波大功率输出先经过环行器,再通过连接器SC接头输出,其布局位置如图1所示,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输出腔体布局图Fig.1 Layout of output cavity

图2 输出端低气压放电仿真结果Fig.2 Simulation result of low-pressure discharge at output

如图3所示为输出端的环行器接头与SC连接器接头低气压放电的帕邢曲线(Paschen curve),其中环行器接头低气压阈值为在330 Pa的气压下,功率为600 W,SC接头低气压放电阈值为318 Pa的气压下,功率为270 W。

以上仿真结果显示 L-850 W固放输出端存在发生低气压放电的可能性,腔体中的气压和场强因素是导致低气压放电的主要因素。

注:图中曲线横坐标单位为mbar,1 mbar=100 PaNote: The abscissa of the figure is mbar,1 mbar=100 Pa图3 输出端低气压放电阈值仿真曲线Fig.3 Simulation curve of threshold of low-pressure discharge at output

对输出端腔体进行电磁仿真,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腔体内场强如表1所列。

图4 输出腔体场强分布图Fig.4 Field strength distribution of output cavity

表1 输出腔体内电场强度分布

2.2 非金属材料气体释放特性

航天器材料选用出气率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总质量损失(TML)小于1.00%,可凝挥发物(CVCM)小于0.10%。光学等敏感元件材料及其周围用材料真空出气率应满足:总质量损失(TML)小于1.00%,可凝挥发物(CVCM)小于0.10%。

根据以往应用经验表明,产品中非金属材料选用满足以上要求时,可满足产品应用需求。但L-850 W固放功率远高于以往固放产品的功率,材料出气率按照上述要求是否能满足应用需求,对于大功率固放产品材料选用情况尚未有过相关研究,但实际产品中非金属材料的用途、用量、使用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非常复杂,无法进行量化研究。

L-850 W固放产品腔体中用到复合介质基板、硅橡胶、环氧胶等多种非金属材料,结合2.1节仿真结果,在进行真空实验时,L-850 W固放输出端腔体存在发生低气压放电可能。

2.3 残留助焊剂挥发

助焊剂等挥发物在真空及高低温交变协同作用下,会出现真空出气问题。助焊剂的质量损失往往不是单一的物理或化学过程,而是包含蒸发、升华、出气、分解、降解等各种可能的综合效应。由于助焊剂在制造过程中,会含有大量低分子量聚合物及小分子添加成分,在真空条件下,这些低分子物极易从材料中逸出。

沸点表征的是物质变成气态的难易程度,沸点越低越容易气态。而处在不同的气压环境下,沸点也会不同。由克拉伯龙-克劳修斯方程可得出沸点和气压的关系:InP=-A/T+C(P:压强,T:沸点,A、C:和物质本性有关的常数)。

L频段850 W固态功放中使用凯斯特145助焊剂,在常温差压下该助焊剂的沸点超过180 ℃。但在真空下,沸点急剧降低,助焊剂快速挥发,助焊剂气化。

根据以前的研究经验表明,由于局部释气将使得真空度大幅度下降,可引起数个数量级的气压变化。在进行真空实验时,真空腔体中真空度约为10-3Pa。局部释气将造成真空度显著下降,可能在局部腔体内形成0.1 Pa至1 000 Pa的低气压,结合2.1节仿真结果,输出端腔体存在发生低气压放电可能。

2.4 输出端口金带形貌

不同的输出端金带形貌会形成不同的电场分布,对输出端SC接头金带包焊进行建模仿真,内侧三根金带弧度半径1.1 mm(金带与SC间隙约为0.3 mm),外侧3根金带弧度半径1.5 mm(金带与SC间隙约为0.7 mm),如图5所示。经过仿真发现场强最强位置为金带打弯圆弧处,仿真结果如表2所列。由仿真结果可知,包焊金带打弯半径越大,金带打弯处场强越强。

图5 SC接头场强分布结果Fig.5 Filed strength distribution of SC connector

表2 场强仿真强度

不同松紧程度金带包焊的电场线分布示意如6所示。当金带包焊紧时,金带边缘电场线主要落入微波基板表面金属传输线上,而传输线与金带是等势体,无压差,空间中场强较小。当金带包焊较松时,金带边缘电场线主要落入微波基板表面上,微波基板表面与金带存在电势差,空间场强增强。考虑2.1节低气压分析情况,该放电阈值不足。

图6 三维电场线分布示意图Fig.6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ic field line distribution diagram

3 试验验证

分别组装两台产品进行热真空环境试验。一台产品(称为:A产品)基板设计不做优化处理,采用常规组装工艺。另一台产品(称为:B产品)根据第2节分析情况采取相应改进措施进行组装。措施:①非金属材料优选低出气率材料,涉及用胶位置尽量减少用胶量;②基板焊接后采用超声雾化清洗充分清除助焊剂等残留物;③控制输出端隔离器引脚、SC接头金带包焊形貌。

两台产品在环境试验70 ℃~-35 ℃,完成3.5个热真空环境试验。试验中两台产品测试数据均无异常。试验后对两台产品开盖检查,发现A产品输出环行器两端接头金带包焊处有黑色附着物,对应微带线两侧有基板发黑现象;B产品无异常。产品开盖后照片如图7所示。

图7 热真空环境试验后产品状态Fig.7 Product status after thermal vacuum environment experiment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L-850 W固放,在未采取相应措施时,产品腔体内非金属材料产生的气体、输出端接头的场强会超过低气压放电阈值,腔体内会发生局部低气压放电现象。针对薄弱点采取相应措施,则对腔体内局部低气压放电进行有效防控。

4 防控措施

对于大功率固放产品的研制,为防止发生局部低气压放电情况,可从设计和工艺两大方面采取防控措施。

1)增大设计阈度:①增加机壳上的透气孔,以便及时排出气体,避免在腔体中形成低气压环境;②去除输出端基板上接地孔,以便降低金带包焊位置场强强度,同时避免助焊剂残留难以清洗。

2)薄弱环节采取工艺措施防控:①射频链载体焊接完成后进行超声雾化清洗,以保证助焊剂最大程度被清洗掉;②使用金带包焊工装,控制金带与接头间隙在0.1 mm左右;③非金属材料优选低出气率材料,涉及用胶位置尽量减少用胶量。

5 结论

本文通过仿真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以上措施可有效防控大功率固放局部低气压放电问题。我国应用卫星的波段不断增多、功率不断加大,空间微波器件的微放电也越来越受重视,但对低气压放电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内容为大功率固放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低气压放电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猜你喜欢
场强腔体大功率
大功率同步电机转子设计
大功率双馈风力发电机轴承润滑方案设计研究
大功率并网风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综述
浅谈HVI维护中马克隆腔体的更换步骤
求解匀强电场场强的两种方法
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腔体一体化的研究
短波广播链路场强预测与覆盖区分析验证
腔体深度对吸声系数的影响
公式U=Ed在非匀强电场中的妙用
浅谈民族唱法中共鸣腔体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