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和重庆兽类新纪录
——霍氏缺齿鼩

2022-03-19 08:43:04范荣辉李靖彭步青万韬唐刻意付长坤陈顺德刘少英
兽类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头骨形态学下颌

范荣辉 李靖 彭步青 万韬 唐刻意付长坤 陈顺德* 刘少英

(1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 610101)(2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81)

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隶属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 鼩鼱科(Soricidae) 缺齿鼩属(ChodsigoaKastschenko,1907),模式标本来自云南楚雄双柏县,在云南省无量山、哀牢山等地也有发现(Chenet al., 2017)。霍氏缺齿鼩一直被认为是云南缺齿鼩,直到Chen 等(2017)使用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方法,发现位于澜沧江东西两岸的云南缺齿鼩存在着显著分化,于是将澜沧江东岸的种群描记为新种。缺齿鼩鼱属现有9 种(Chenet al.,2017;Wilson and Mittermeier,2018),在我国分布有8种(蒋志刚等,2015;Chenet al.,2017),其中霍氏缺齿鼩仅分布在越南最北部的河江省(Ha Giang Province) (Lundeet al., 2003) 和我国云南、湖北省(雷博宇等,2019)。

2020 年11 月,利用铗捕法和桶捕法在四川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二埝坪保护站(北纬28°42′08″,东经109°01′58″,海拔1 500 m)和重庆奉节县兴隆镇石乳关(北纬30°38′42″,东经109°29′31″,海拔1 857 m)两地周边的竹林(竹高约2~5 m,腐殖层大于5 cm)捕获到缺齿鼩标本共3 号。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鉴定,确定该标本系霍氏缺齿鼩。标本的组织、头骨、剥制标本目前均藏于四川师范大学动物标本室,标本编号为SC‐NU02522、SCNU02554、SCNU02555。

1 研究方法

1.1 形态学分析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这3 号标本(CSD4180、CSD4212、CSD4213)的外形和头骨。外形测量在野外进行,包括体重(Body weight,W)、头体长(Headbody length, HB)、尾长(Tail length, TL)、后足长(Hind foot length,HF)和耳高(Ear length,EL)。头骨测量指标包括颅全长(Condyloincisive length,CIL)、吻 长 (Rostral length, RL)、 眶 间 宽 (Interorbital breadth,IOB)、脑颅宽(Cranial breadth,CB)、第二上臼齿宽(M2to M2width, M2-M2)、上齿列长(Upper toothrow length, UTL)、颅 高(Cranial height, CH)、吻后长(Postrostral length, PRL)、颚枕长(Postpala‐tal length, PPL)、颚骨至门牙(Palatoincisive length,PIL)、下列齿长(Lower toothrow length,LTR)和下颌长(Mandibular length,ML)。相关头骨量度参照杨奇森等(2007)以及Jiang 和Hoffmann(2001)。

1.2 遗传学分析

使用DNA 试剂盒提取这3 号标本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扩增其Cyt b基因序列,PCR 引物和实验条件等与普缨婷等(2020)均相同。从GenBank 中下载了川西缺齿鼩(C. hypsibia)、云南缺齿鼩(C. parca)、烟黑缺齿鼩(C. furva)、霍氏缺齿鼩(C. hoffmanni)、斯氏缺齿鼩(C. smithii)、滇北长尾鼩(C. parva)、细尾缺齿鼩(C. sodalis)和高氏缺齿鼩(C. caovansunga) 的Cyt b序列作为内群;下载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北美短尾鼩鼱(Blarina brevicauda)、巨爪鼩鼱(Soriculus nigrescens) 和褐腹长尾鼩鼱(Episoricu‐lus caudatus) 的Cyt b基因作外群。所有序列使用MEGA5.0 进行处理和比对,并且计算这3 号标本与内群物种之间的K2P 遗传距离(Tamuraet al.,2011)。使用jModeltest0.1.1 软件计算该核苷酸序列的最适模型为GTR+I+G(Darribaet al.,2012)。使用Beast v1.6.1 构建系统发育树,参数设置参照Chen等(2015)进行。

2 结果

2.1 形态特征

这3号标本体型小,体长65~70 mm,体重7.0~8.3 g。背部毛呈深灰色,腹部毛色较背毛浅,呈灰白色。后足细长,前后足均呈乳白色。尾双色,尾长大于头体长,尾梢有一簇较长的毛(表1,图1)。标本头骨细弱,颅骨呈圆形,人字脊明显。具有3颗单尖齿,齿式:1.3.1.3/1.1.1.3=28。上颌门齿和第一单尖齿齿尖呈深棕色,第二、三单尖齿齿尖呈浅棕色。上颌门齿的前尖明显弯曲成镰状;其侧面从第一单尖齿至第三单尖齿逐渐减小;第一、二臼齿等大,第三臼齿最小。下颌门齿、单尖齿和前臼齿齿尖着色较深,第一、二臼齿仅前尖着色浅,其它尖无着色,第一、二臼齿几乎等大,第三臼齿最小;冠状突发达,角突尖细。这些外形特征与霍氏缺齿鼩的模式标本描述基本一致(表1,图1)。

表1 四川和重庆的霍氏缺齿鼩标本外形、头骨量度及其与Chen 等(2017)的比较(体重单位:g;长度单位:mm)Table 1 External and cranial measurements of Chodsigoa hoffmanni from Sichuan and Chongqing,and the comparison with Chen et al.(2017)(Body weight:g;measure:mm)

图1 霍氏缺齿鼩重庆奉节标本(博物馆编号SCNU02554)的皮毛、头骨和牙齿形态图Fig.1 Pelage,skull and teeth of Chodsigoa hoffmanni from Fengjie,Chongqing(No. SCNU02554)

2.2 分子分析结果

Cyt b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3号霍氏缺齿鼩与来自云南的霍氏缺齿鼩聚为单系群(支持率为100%),与云南缺齿鼩聚为姊妹群(图2)。通过MEGA5.0 计算出这3 号标本与霍氏缺齿鼩的K2P距离(2.8%~3.1%)最小,其次是云南缺齿鼩(8.2%),与滇北长尾鼩的遗传距离最大(15.5%)。

图2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构建的的贝叶斯树. 节点上的数值为贝叶斯后验概率;★代表新纪录的样品Fig. 2 The Bayesian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mitochondrial Cyt b gene. The numbers at the node are the Bayesian posterior probability;★indi‐cates samples of Chodsigoa hoffmanni from Sichuan and Chongqing

3 讨论

此次在四川和重庆采集到的3号标本的外部形态和头骨特征与霍氏缺齿鼩模式标本描述基本一致(Chenet al., 2017)。Cyt b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与霍氏缺齿鼩聚为一个单系群,Cyt b遗传距离仅为2.8%~3.1%。基于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确证这3 号标本为霍氏缺齿鼩。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样本的吻长和下颌长与云南模式标本存有一些差异。云南标本吻长6.78~7.56 mm,平均7.29 mm,而本研究中样本吻长为7.95 ~8.40 mm,平均8.14 mm;云南标本下颌长10.31~10.96 mm,平均10.60 mm,而本研究样本的下颌长11.81 ~ 12.37 mm,平均12.12 mm。这可能说明不同地区霍氏缺齿鼩种群形态有一定的地理分化。

2017 年,霍氏缺齿鼩在我国云南双柏县被描记为新种(Chenet al., 2017)。除模式产地外,目前该种还分布在越南最北部的河江省(Lundeet al., 2003),我国湖北兴山(雷博宇等,2019)、贵州毕节也有发现(刘铸等,2021)。本次在四川和重庆发现霍氏缺齿鼩,扩大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为该物种后续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生物地理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随着小型兽类调查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范围可能仍被低估,需要更多的本底调查和凭证标本来澄清。

致谢:四川大学刘莹洵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普缨婷、秦伯鑫、黄韵佳、王宇峰等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头骨形态学下颌
头骨祈福
环球时报(2022-11-10)2022-11-10 17:18:50
神奇的水晶头骨
奥秘(2020年7期)2020-08-02 11:00:27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有礼貌
好孩子画报(2014年2期)2014-03-07 22:17:24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并发症分析并探讨
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MPN中的诊断价值
一May-Hegglin异常家系细胞形态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