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杨欣怡 杨帅
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中阳剪纸是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的艺术品,中阳县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中阳剪纸主要分布在中阳县境内的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其中,南川河流域的剪纸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具有淳朴简約、细腻婉约的艺术特色,中阳剪纸保留了原始艺术淳朴粗拙的特征,给人以庄严、神圣、质朴的美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中阳剪纸的传承发展途径进行深入分析。
中阳剪纸的历史沿革
中阳剪纸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从一幅幅剪纸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祖先关于天、地、人、物关系的朴素哲学观念。中阳剪纸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与汉代的汉画像有颇多渊源,且与宋代服饰花纹也如出一辙,这说明在宋代时中阳剪纸就已经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由于中阳地理位置较偏僻,与外界沟通联系较少,因而很少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使秦汉古风完整保留至今。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力大大进步,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晋商开始活跃,出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太平景象。同时,市民阶层的崛起、佛教文化的传播和戏曲艺术的兴盛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的中阳剪纸开始向大众普及,开始逐渐满足老百姓对审美装饰的需求。到了20世纪40年代,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艺术家逐渐活跃起来,各种民间艺术不断推陈出新,中阳剪纸展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研究剪纸的手艺人有所增加,剪纸创作的题材更加新颖,剪纸的种类也更加丰富,此时中阳剪纸进入到繁荣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阳剪纸触发了山西地区的刺绣和皮影艺术。改革开放以后,中阳剪纸艺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开始探索产业发展道路,在发挥自身艺术功能的同时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经济效益。随后,剪纸协会成立,被文化部授予“剪纸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之后,作为中阳县文化重点保护项目,县委设立专项资金成功举办了首届中阳剪纸艺术节,并产生很大反响。
中阳剪纸的文化内涵
中阳民间剪纸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较多的古代文化信息。每个剪纸作品不仅是劳动人民的即兴创作和劳动艺术,而且还形象地表达、记录着劳动妇女心中的所求、所盼和所想。她们虽然有不同的经历,但对人生和世界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剪纸作品中,所体现的都是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中阳县剪纸与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以当地民俗信仰、神话传说、人生礼仪、岁时节令为主要表现内容,配合以鱼、蛙、蛇、兔等主题装饰纹样,发展出了悠久灿烂的剪纸文化。经过实地调查,中阳剪纸的内容也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纹样堪称历史的活化石。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纹样为神话故事以及神话人物,中阳剪纸传承人将所听到的故事以剪纸的方式记录下来,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表达了她们内心的渴望,而且反映了中阳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
第二类纹样为“喜、蝙蝠(福)、鹿(禄)”等,多用于结婚、孩子满月等重要场合。以这种纹样为主的剪纸不仅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福,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类纹样多为生活场景,这类的剪纸记录了中阳县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肯定以及纯真的生活情趣。
第四类纹样多为植物、动物、人物造型,反映了中阳地区所保留的远古人类童稚古朴的观念和对神物的崇拜,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求生活美满、幸福、平安、富裕的生活愿望。
中阳本土文化代表黄河流域传统文化,是老百姓生存繁衍的轨迹,剪纸的图案向世人展示了祖先们的智慧,诠释了深刻的民间文化,具有原始崇拜功能、人生礼仪功能、审美装饰功能及镇邪驱病功能。
中阳剪纸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中阳剪纸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改进了工具剪刀使用的细节,使其更方便使用,能修剪更加细微的地方;风格也从原来的粗犷变得逐渐细腻;在纸材的选择上,由红色的纸转变为多样纸材,如电光纸、锡箔纸、铜版纸及彩色纸等。
在发展过程中,剪纸技艺高超的艺人还是比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有王计汝、刘玉莲、马翠莲、王中文,但是年龄都已超过60岁。中年剪纸艺人有武小汾、李爱萍、李凤凤、郭梅花、崔春梅等。然而,这些剪纸艺人平时很少相互交流,技艺的高低全靠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年轻艺人参与度和热爱度不高,加之部分艺人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不利于剪纸技艺的传承。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传承人年纪的不断增长,代表性艺人体力和精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剪纸创作,一旦老人离去,剪纸技艺的传承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剪纸传承人由于年龄偏大,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腿脚不方便,出门采购制作工具较为困难;由于家中照相机和录音等设备基本老化,导致剪纸制作工艺受到限制,剪纸作品制作完成后不能及时传播出去。再者,中阳剪纸相关产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没有进行技艺革新。与此同时,由于住房的改变以及人们服饰的潮流化,现代人很少将其用在日常生活中,而更多的是作为展览品参加比赛或者陈列在展览馆中。因而,作为吕梁人有责任为家乡的非遗文化尽一份力,寻找出适宜的发展途径,为中阳剪纸艺术能在当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阳剪纸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优秀的文化总是值得被记录。面对日渐减少的中阳剪纸传承人,即将失传的中阳剪纸文化该如何继承,如何发扬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界有部分专业人士已经将对中阳剪纸传统文化内涵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其生存发展上来,在地域、家庭、视觉等方面把握中阳剪纸特色,笔者从教育教学、现代高科技术、新媒体等渠道开展剪纸的保护与传承,希望可以更好地调动激发年轻人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唤起民众的自觉传承意识。
剪纸艺术走进高校开展研学
随着国家实力的发展,对传统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艺术类学校包括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开设了许多非遗文化课程。中阳剪纸作为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与山西各个高校进行合作。将中阳剪纸引入大学课堂,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中阳剪纸艺术及其发展历程,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剪纸文化,运用现代流行元素对剪纸进行纹样再设计。同时,还可以邀请中阳剪纸传承人到学校进行指导,并把制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拍成视频供其他地区的学生观看学习。
开展多样化的线下剪纸活动
在高校内设立中阳剪纸社团或工作室,通过定期组织活动宣传剪纸文化,如剪纸知识有奖竞猜、剪纸的纹样二次设计、剪纸实操比赛等,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剪纸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全方位了解中阳剪纸艺术。
在山西各个旅游景点开设中阳剪纸非遗体验点,将用户的体验作品直接赠送给用户,增加人们对中阳剪纸的兴趣。
在小学、初中、高中设立中阳剪纸文化艺术角,用来展示剪纸作品。通过投影的方式将制作流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形式讲解中阳剪纸以及剪纸纹样中所展示出来的故事、精神、文化等信息内容。
数字化设计手段呈现剪纸文化
经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人不了解中阳剪纸(调查人群都为山西人,学生居多),在被调查的人群中40%的人是通过学校宣传了解到中阳剪纸文化,60%的人希望在以后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剪纸艺术文化。因此,借助新媒体技术是我们发扬中阳剪纸可以搭乘的又一艘船。
1.IP形象的设计
随着泛IP时代的到来,IP对一个品牌、一个产品有直接影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快速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同时IP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可以设立独特内涵和故事以便做出更多的延展内容,帮助品牌实现市场差异化。设计出一个好的IP形象,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阳剪纸的文化底蕴。如IP可以以中阳县的劳动妇女为形象进行设计,一手拿剪刀,一手拿窗花,直奔主题,简洁明了。
2.网页设计
网页是人们了解新事物最快速的渠道,中阳剪纸文化线上宣传同样可以借助这一工具,针对山西中阳剪纸文化的地域特色,设立一个专业网站,明确网页风格,将板块分为中阳剪纸历史文化、纹样分类、中阳剪纸传承人、剪纸资讯、剪纸视频等,还可以开设与用户交流的栏目,利用智能系统与人工操作并行,及时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让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到山西中阳剪纸艺术。
3.App设计
信息智能化时代,智能手机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是生活的必需品,基本上每个人手机上都会安装一些App,以方便自己的生活,比如淘宝、美团、支付宝、微信、QQ等等。在智能手机上,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因此,设计一款针对中阳剪纸的App,将更大程度满足异地用户的需求,同时软件需设计得简单易操作,应考虑到老年、中年、青少年三个群体的使用感受,提高中阳剪纸的传播效率,减少因时间和空间受阻的客观因素。
借用线上平台开展剪纸活动
刷短视频成为当下很多人的日常习惯。短视频具有内容丰富、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等特点,成为当下承载信息的一种热门方式。因此,借用这些平台推广中阳剪纸,将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如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发表剪纸艺术教程视频,根据步骤进行讲述,让人们感受到剪纸带来的乐趣。还可以组建粉丝群,实时在线帮助粉丝们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进驻一些美术教学软件,比如“美术宝”,美术与剪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让同学们绘制好作品之后接着上剪纸课程,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开发了创意思维,同时让中阳剪纸可以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设计一个独立的中阳剪纸游戏,将中阳剪纸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如游戏可采用闯关模式,由开始的简易模式到困難模式,在每个阶段设置一些小礼物以更好地激励用户。游戏分为三步:第一布先设计纹样,也可以在界面找出想要的纹样进行描摹;第二布找到合适的工具,在界面上设置一个装有剪纸常用工具的工具箱,并在旁边描述该工具的用途;第三步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剪纸设计。
中阳剪纸艺术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同时也是中阳县人民为满足自身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形式。看似小小的剪纸,实则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缩影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一幅剪纸都承载了中阳县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青少年,需要传承艺术家对剪纸艺术的热爱,需要传承对保护剪纸艺术的执着信念,用好网络,用好高新技术,不断探索与实践,激发中阳剪纸的文化活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使其长存于民间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赵益君.文化自觉下非遗进高校的传承路径研究——以漳州布袋木偶戏为例[J].艺术评鉴,2019(15):131-133.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3]乔晓峰.中阳剪纸初级教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4]刘彩清.山西中阳剪纸的传承与保护——以庞家会村为个案[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9.
[5]卢梦娇.中阳剪纸生存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基金项目】2021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山西中阳剪纸系列产品推广初步探索》(编号:20211261)。
10465011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