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的实际运用

2022-03-19 23:27:48李正东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李大钊共产党员胜利

李正东

史料浩如烟海,如何从中挑选出符合初中学生认知需要,同时又满足课标要求的史料呢?有学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利用最基本、最经典的史料。历史知识是从史料中得到的,所以,学生应该重视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辨析、推理,从而获得认识,重构历史。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以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子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教学为例,尝试利用史料辅助教学。

一、利用史料辅助教学的原因概述

1.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共产党员就一直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宗旨。无数共产党员用铮铮铁骨扛起了中国前行的大旗。在那个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肆虐的黑暗时代,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员,凭借什么力量与强大的敌人对抗和拼杀呢?

凭借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仰,即共产主义。这一信仰成为共产党员奋斗终生的不竭动力。要让初中学生对这一切有正确的认识,就需要对那场革命(俄国十月革命),那个人物(李大钊)的那一声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有切身的感受。

2.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使对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来说,他也许并不能完全讲明白,更何况初中生呢?

笔者认为可以依托史料这一载体,把李大钊撰写的史料呈现给学生。李大钊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卓越的贡献。对于李大钊,毛泽东这样评价:“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有共产党呢?事实上,那时候李大钊他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相关史料的选择

1.选择标准。有学者认为,中学历史学习所需要的史料与历史学研究所需要的史料不同,后者所需要的史料是越新越好,目的是从中获得新的认知,而中学历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选用的史料应该是最基本、最经典的。

2.选择范围。本着“基本”这一标准,再结合教材,笔者认为可锁定李大钊撰写的若干篇文章,从中摘取重要的文段,以窥探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

三、史料的呈现与引导学生解读

1.史料呈现。

史料一 ……今俄人因革命之风云,冲决“神”与“独裁君主”之势力范围,而以人道、自由为基础,将统制一切之权力,全收于民众之手。

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中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史料二 世间资本家占少数,从事劳工的人占最多数……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史料三 對于德国军国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引导学生解读。

首先,阅读史料后,学生认识到李大钊极力赞扬俄国的十月革命,并且展现了极度敏锐的洞察力。李大钊认为人类迎来了新纪元。倘若,你是身处当时的一位学子,读了这些激扬文字后,会做何感想?

其次,关注文章撰写的时间,都在1918年。1918年11月,德国战败,一战结束。俄国早早退出了一战,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而此时的中国,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中国人民水生火热。李大钊的这些文章会产生如何的影响力?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学生们应该能够感悟到中国似乎有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即共产主义。的确,李大钊对俄国革命的大力宣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后来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笔耕不辍,发表了一篇长达一万多字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地向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由于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毕竟只是一个课时的一个子目,不宜用太多时间讲述。因此,侧重于以史料为依托,希望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3789501026584

猜你喜欢
李大钊共产党员胜利
李大钊《青春》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36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 06:46:06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48
坚持就是胜利
环球时报(2022-04-02)2022-04-02 17:16:43
李大钊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共产党员,上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12-18 02:32:07
共产党员,上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12-18 01:48:39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文史春秋(2019年11期)2020-01-15 00:44:30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4
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