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会客厅:探寻“人民城市”的幸福温度

2022-03-19 22:49陈婷婷
先锋 2022年2期
关键词:全龄友好城市老龄

陈婷婷

殷志刚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市民政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现任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现代服务业评测中心康养总顾问、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等。

杨一帆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全国老龄委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副院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刘磊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儿童友好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规划一所所长。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儿童工作智库专家,深圳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成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努力建设以共享为新局面的人本化发展先行区,成为“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今年1月召开的2021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总结推进会强调,聚焦“一老一小”,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城市。

建设全龄友好城市与成为“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之间有何联系?

本刊特邀来自“人民城市”建设和治理创新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国内最早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纳入顶层设计的深圳及成都本地三位嘉宾,隔空对话,共同探讨,带我们深入认识“人民城市”的丰富内涵,以及与全龄友好城市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人民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什么是“人民城市”?

殷志刚

核心内涵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意识

“人民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意识。大家一般都认为城市建设是政府部门的责任,而“人民城市人民建”,说明一个城市是人民的,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意识。老百姓有所在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会提升幸福感。比如城市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携起手来一起解决。我一直是研究老龄问题的。我们国家进入老龄化了,整个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理念是把老年人作为一种客体,我们能不能给老人更好的东西,是给他什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这就是说,老年人也是主体。“人民城市”也是这样——城市的每个人,都是这个城市建设的主体,具备归属感认同感,会提高幸福指数。如何应对老龄化,在“人民城市人民建”重要理念之上,深刻的含义就是:我们和老年人一起能做什么。“一老一小”,从孩子角度来说,就是要关心孩子的需求,发挥这个城市每个年龄层的人群的不同优势,参与进来。这是“人民城市人民建”最深刻的一个含义。

刘磊

有温度的城市,要尊重人民的需求

我个人理解,“人民城市”的核心是有温度的城市,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尊重人民的需求。从儿童友好角度来说,就是尊重儿童的权利,所以“尊重”是最核心的体现。过去增量扩张的粗放型城市建设,极少关注到个体的人,更不用说细分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孩子。城市要成为“人民城市”,不仅仅是城市空间的建设,更多体现在城市的服务、文化。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像深圳提出“来了就是深圳人”,给人有温度的感觉,也会让更多人有归属感。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民要参与进来,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杨一帆

建设治理满足人民的需要,让更多的人参与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人民城市”包含以下两个含义:

第一,城市的建设和治理要满足人民的需要。人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过去,我们了解得不精准,可感可及不够。人民要在城市幸福地生活,需要我们精准把握其需求,突出人的因素。人民是由很多人组成,形形色色,让各自的需求表达出来,要有参与的意识,要有表达的渠道。如果有需求表达不清楚的,我们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走到他身边去了解,用现代化的手段、技术去了解,再把需求汇集起来。既要看到整体的人民,也要看到个性化的个人,这就是我们讲的可感可及、普惠包容。

第二,城市的建設和治理要让更多的人参与。首先,提高主体意识。提高人民对“人民城市”的认知和素养,要充分发挥人民主观能动性,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其次,互相帮助。友善包容,是城市里的每个人被别人需要,被别人尊重。我们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和短板,怎么让人与人联系在一起,互爱互敬,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是包容社会。以成都大运会为例,这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还可以激发整个城市的志愿精神。人人参与大运会,不是说人人都要上场比赛,而是类如有参赛运动员问路,我们可以热情友好上前帮助,这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最朴素的表达。将主体和客体相统一,从“我为你服务”变成“我们一起共建”,这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到的共建共治共享的体现。

关键词

全龄友好

成都特别关注“一老一小”,提出建设全龄友好城市。全龄友好城市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人民城市”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殷志刚

“老”和“小”都是城市的主体

怎么看待关注“老”?一个城市如果对老人特别关爱,说明这个城市特别尊重历史,还没老的群体,会看到这个城市发展的预期,会更加热爱这个城市。关注“小”,则是看到未来的希望,“小”也更有发展空间。全龄友好,友好代表包容,但仅有包容还不够,因为包容是看到老年人的不足,是弱势,除了这个方面,还要尊重老年人。老年人丰富的阅历和精神道德上的智慧,对整个社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既尊重历史又看到未来,会更加生机勃勃,这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内涵是一致的。“老”和“小”都是城市的主体,人民主体意识提升,会获得归属感幸福感,潜力和潜质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是一个良性的闭环。

杨一帆

以积极老龄观阐释“人民城市”

“一老一小”,既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也是原来被我们忽略的城市主体。“人民城市”的内涵是人民参与建设和为人民服务,而原来他们的参与不够,甚至没有参与。全龄友好城市,核心在“友好”。友好不只是友善和无害,更多是一种尊重和鼓励,双向平等的交互,从而促进发展。简单来说,首先,要消除对老人、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等的歧视和不友好,确保安全无害。第二,促进交流,促进互动。第三,目的是一起发展。营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的实质,是以积极老龄观阐释“人民城市”、“人民立场”、“人民观点”。

刘磊

关注人民需求,体现城市温度

全龄友好,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来说,涵盖了不同的年龄段所有的人群;从时间演进的维度上来说,涵盖了人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友好”更多关注的是人民的需求,其核心是体现的温度,友善的过程一定是体现在人与人的互相尊重,是对所有人群全生命周期不同时期细分需求的尊重。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精细化的需求,让不同人群不同生命阶段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度。其背后,是对需求的充分了解和尊重。由此,“全龄友好”与“人民城市”的内涵是完全吻合的。

关键词

以先启行

与国际认可的老年友好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相比较,成都可借鉴学习的经验有哪些?

殷志刚

挖掘城市自身和老年人的潜力潜质

什么是老年友好城市,我总结是通过挖掘城市自身和老年人的潜力潜质,为老年人提供友好的环境的姿态。国际上关于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理念可借鉴的经验,概括其核心,第一,挖掘潜力。友好城市建设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统一目标。潜力既包含城市自身现存条件的潜力,还包括社会、文化、人的潜力以及地域文化潜力等。第二,有始点没有终点。不论是老年友好还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挖掘潜力,实现融通,需要持续。建设要大家参与,不断持续完善和提升,城市会越来越友好、包容,人们的参与度也会越来越深。第三,社会公共政策。这是指社会氛围和本土文化的挖掘之间产生融汇融通。第四,环境的营造。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的营造,但目前宣传敬老爱小的氛围不够。第五,加强多元参与氛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老年人是主体,要自强自爱,广泛多元参与。第六,促进社会公众对老年人对社会积极作用的关注。不把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来看,而要关注并支持其参与城市决策。第七,确保公共空间建设符合不同年龄阶层的特殊需求,保证其尊严和健康,尊重主体意识。第八,促进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的社区安全和发展建设。第九,发挥老年人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促进代际交流。第十,促进和支持老年人再就业、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第十一,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老年人等需求,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完善社会支持和健康服务体系。

刘磊

友好不在于宏大,而在于细节

第一,儿童参与要做足。这是儿童友好的根本,也是获得儿童需求最重要的渠道。看这几年的国内实践,儿童参与容易流于形式——不能说搞一个活动就是儿童参与,比如8岁以下的孩子,没有办法通过语言准确表达。我们要获得一个调查数据,不能仅仅通过问卷,而是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做,其目的是获取他们真正的需求,需要很好地进行引导。第二,儿童公共空间建设需要补足。儿童游戏场地对儿童良好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公共空间建设,对于成都来说,特别是进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是有很好条件的,要注意好密度、数量和服务的对象。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非常具有示范效应,通过很小的事情,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友好不在于宏大,而在于细节,最终能更好地打通整个社会友好度。第三,需要政府更多关注。儿童友好建设需要更强的支持力度,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把全社会的温度调动起来。第四,加强社区建设。我们的社区不是以儿童友好为开端来做的,未来可以做更多的探索,比如社区营造的机制、模式、理念、做法。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对中国城市未来很重要,比如社区企业的引入,可以做政府的支持,是未来基层治理的延展。在这种模式下,儿童友好或者老年友好,才能真正体现。儿童友好社区做空间容易,但是做了空间以后,需要人长期去整合,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从人民需求出发,通过社区组织、社区企业可以搞活整个社区,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细微关爱的服务。

杨一帆

养老服务评估及品质进一步提升

第一,养老服务要进行评估。针对老年人个案化推送服务,从评估到方案到服务到评价到支付再到反馈,国外在这方面做得好,每个人都有健康或者养老档案,档案就在社区里,社区把资源整合起来。第二,尊重老年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让服务围绕人。成都目前在养老政策、设施供给上加大了力度,但是在服务品质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要认清在整个发展格局的现实位置,不卑不亢,但是也要认识到差距。

关键词

一老一小

進入新发展阶段,我们为什么要聚焦“一老一小”?

殷志刚

城市和社会氛围会越来越好

最关键的原因是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全面进入老龄化,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面临的独特的生理心理的衰退、特殊的关爱需求等。在这个阶段,我们聚焦“一老一小”,让老百姓看到,养老无忧,孩子抚养得更好,激发内生动力,城市会越来越好,社会氛围也越来越好。年轻人看到父母被关爱得更好,会有更多精力去参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好,压力变小,积极性更会被激发出来,代际更和谐,城市发展的脉络会更加健康,整个城市的共同精神家园能够建立起来。

杨一帆

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

第一,主体特征。“人民城市”要讲关心需求,关心主体,而“一老一小”恰恰是在身体、心理、社会资源上最匮乏的群体,他们本身无法平等参与社会建设,需要我们的帮助。第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原因是生育率下降,长寿率提高,这是一个客观原因,中长期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第三,短板。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认识不够,认为搞养老、托育等是花钱的事,这个思维是落后的,造成了在这个领域的短板。

主体的特征、中长期趋势和客观现实,都迫使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从现实的服务来说,老人和儿童会得到更多的服务和可能性,服务内容会更加丰富,选择性也更多,内容层次会更分明。同时,这会增强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养老托育这些基础性的社会事业,是给城市温度加分的,让人觉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政府要有这种胸怀和眼光,这个城市才是一流城市。解决当前人的需求,稳定未来的需求。

刘磊

“一老一小”关系家国

从“小”这个角度来谈,成人世界对儿童世界了解不够。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要尊重儿童的权利,而现在我们的需求和供给是脱节的。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从时间维度来说,儿童友好实际是对全民的友好,将时间放长,是对全社会所有人的包容友好。从“老”的角度来谈,之前是人口红利阶段,现在转向老龄化社会,如果“老”的问题不处理好,会成为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延缓经济的发展。“一老一小”关系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与未来。现在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一边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年龄增长或身体失能下降,一边是育儿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必然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进而直接制约民生改善与人口均衡增长,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关键词

逻辑内核

成都正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认识公园城市与“人民城市”之间的辩证关系?

刘磊

是“人民城市”的实践体现

公园城市是优秀的生态本底,是“人民城市”的实践体现,为市民提供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人民城市”是一个最大的概念,是价值追求所在。

杨一帆

围绕“人民城市”主题而进行

公园城市,让人在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的环境里友好跨代地交往,是一个交往空间。生活在公园城市,有很好的物理条件和社交环境,人的需求和参与融入环境,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同时可以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没有边界的绿色城市。无论是公园城市、老年友好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等等,都是围绕“人民城市”主题而进行,人民城市是其基本逻辑。

殷志刚

两者结合的内核是人性化

“人民城市”和公园城市示范区两者结合的内核是人性化,一切寄予需求,可行可及。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底層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在这个逻辑基础上,公园城市示范区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在建设过程中,公园城市示范区要体现人民性,即通过对人民需求的研判,达到可行;同时,要有人民的参与,人民也可及,达到宜居宜业目标。关爱、包容、生态,不仅仅是自然形式的生态,还包括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的生态,有参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不分年龄、人人共享、代际和睦、多方协同、社会公平和谐的场景。

3003501908279

猜你喜欢
全龄友好城市老龄
全龄友好社区开发建设及展望
原蚕全龄一日二回育试验初报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战后国际友好城市的发端与发展(1945—1969):基于法国视角的研究
一图看懂《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高军 幸福美丽花都,打造最强全龄宜居之地!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家蚕全龄1日2回育饲养方式与效果试验初报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