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航天员出舱后要坐在椅子上?

2022-03-19 11:42:29格林
奥秘 2022年1期
关键词:前庭疗养椅子

格林

在2019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倒数第二个故事《白昼流星》里,少年流浪兄弟沃德乐与哈扎布在退休扶贫办主任老李善意的引导下,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这一重大历史瞬间。当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坐在椅子上,被工作人员抬着安全出舱时,大银幕前的观众无不觉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随着“嘭”的一声巨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在太空“出差”三个月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出舱,他们坐在专门设计制造的椅子上接受了医监医保人员的医学问询和记者的采访。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好奇,为什么出舱后航天员总要坐在椅子上被抬着走?究其原因,是从太空到地球,重力环境的改变对航天员身体产生了影响。

失重,是每个航天员都要面临和适应的问题。而长期待在失重环境中,对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平衡系统等是一个综合的考验。

在地球上,受重力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在走路起居时,腿脚都在无形中支撑自己的体重,这就相当于每时每刻都在锻炼,在与重力“作斗争”,所以我们的肌体处于正常状态。而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的航天员到哪儿都是“飘”着的,几乎没什么机会用腿脚走路,因此他们会出现骨量丢失、肌肉萎缩等现象。

我国的空间站里设置了许多健身器材,其目的就是让航天员们通过经常锻炼,延缓其骨量丢失和肌肉萎缩。但即使如此,长达3个月的太空生活还是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骨骼和肌肉有所受损的航天員,重回地球的重力环境后会“水土不服”,不仅要重新抵抗重力、承受自身的体重,还要支撑起重达几十斤的舱内服,因此贸然站立很容易摔倒甚至骨折。

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人的体液会重新分布,血液会向头部、上肢转移。而当航天员重返地球时,其心血管功能一时无法迅速恢复,血液回到重力状态,基本上都流到下半身去了,这样脑供血会相对不足,人很容易晕厥。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大脑前庭系统出现紊乱导致空间感知能力出现变化。

大脑前庭系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空间感知能力。前庭器官能够调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地球重力影响,所以在地球上,你无论睡在哪里,第二天醒来时,闭着眼睛也能感知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太空则不同,由于没有重力,大脑前庭系统缺少感知的参照物,闭上眼睛就没有前后左右上下之分。一旦前庭系统出现变化,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脚下虚浮无力,站立不稳。

因此,为保护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航天员回来后当天的活动都是采取坐、卧或半卧等姿势。

除了出舱姿势的保护,航天员还要进行身体恢复,一般分为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三个阶段。医学隔离期约为14天。航天员在航天公寓内适应地球重力环境,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后疲劳。医学疗养期为20天至30天。航天员将在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疗养期大约为3个月,在此期间,航天员的各项生理参数需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

前后加起来,航天员返回地球后,重新投入正常的生活、工作及训练,大约需要半年的恢复时间。他们每一次出征外太空,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每一次平安归来,身体还要接受地球重力的“摧残”,却依旧在探索新世界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壮哉!

3461500218502

猜你喜欢
前庭疗养椅子
城池——三亚疗养度假酒店
现代装饰(2024年1期)2024-02-27 08:34:42
机器人叮当要回地球疗养
军事文摘(2023年12期)2023-08-18 07:17:26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层中医药(2022年3期)2022-07-22 07:45:32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50
不想当椅子
幼儿园(2021年7期)2021-08-09 12:48:18
看不见的椅子
学生天地(2020年12期)2020-08-25 09:16:42
离家出走的椅子
幼儿画刊(2017年10期)2017-10-18 00:46:08
森林疗养
风景园林(2017年5期)2017-10-14 01:03:36
特勤疗养人员体检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西南军医(2016年5期)2016-01-23 02:20:38
椅子会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