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2-03-18 11:38:58邓鸣徐文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基建应用型校企

邓鸣,徐文玲

(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22)

2020年,党中共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一系列举措,既为“新基建”按下快进键,彰显着以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又加强了对“传统基建”的投资,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保证经济平稳发展。当前,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和装配化已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5G、3D 打印等技术也已经渗入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生产制造、存储运输、施工安装、运营维护全过程中[1]。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亟须培养造就一批具备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2]。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3]。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则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模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通过教师走进企业、工程师进入课堂、学生充分参与工程实践等活动,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

国内大型建筑企业面临行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发展的需求,更需要能满足未来新产业需要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动态适应能力、高素质的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近年来,围绕土木工程行业发展需求,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持续改进,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技术型、管理型、研究型逐步转向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培养要求明确了素养、知识、能力三大目标。但如何在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贯彻培养目标,尤其是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一直是高校和教育专家研究探索的问题。长沙学院创建于1970年,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拥有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34 个,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 余个。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有道路桥梁和建筑工程两个方向,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符合土木工程行业建设需要的“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 传统土木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活动。然而,大多数校企合作都是以生产实习为主要形式,尽管有些高校建设了大量的实习基地,但人才培养仍效果不佳。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5]:

(1)对实践尤其是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足。土木工程专业往往知识点复杂,难度较高,教材内容滞后于实践,新工艺、新技术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不够,重理论、轻实验、缺实践;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偏刚性,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紧密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实习经费短缺,将实践教育简单理解为满足学生实践认识的工程现场。

(2)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不高。面向“新基建”,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要以产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能够适应甚至引领未来工程需求的人才。在素质层面,当前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难以培养学生工程基本素质。在生产实习中,由于实习时间在1 个月左右,时间比较短,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大多数时间只能做些基础性工作,对工程人才应具备的工程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等基本素质认识不足。在知识层面,当前的实习、毕业设计仍然以传统的施工为主,对于知识的融合与交叉存在欠缺,创新性不足。在能力层面,实践教育缺乏对工程科技和创新的兴趣培养,在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大多数工作是“依葫芦画瓢”,难以看到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提高。

(3)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考核缺乏系统性,目前主要是依据学生的日志、实习总结、实习单位的评语进行打分。但是由于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参与和监督,实习中学生的状态难以把控。

2 土木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环节中实践课程比例高,而且实践环节不能与理论课程完全隔离开来,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全过程。以“新基建”产业特点为方向,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基建”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应以集中实践为主体,辅以其他实践教学内容和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6],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评价标准等六个环节[7]。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根本。然而,当前国内部分高校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快出科研成果,更多的是招聘刚刚毕业的博士,这些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因此,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首先,学校应该让专任教师走进企业学习,既可以获得实际工程经验,又可以了解“新基建”背景下工程中的热点、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其次,工程师走进校园,一方面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讲学,从而缓解现有师资队伍实践工程经验不足的问题。再次,开展校企联合科研攻关,利用高校优质科研力量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并指导学生参与其中,达到多方共赢。

(2)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由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保持稳定、持续运行,不断提高实习基地的软件与硬件实力。面向“新基建”,实践教学基地不应仅是学生实习的场所,而应根据高校和企业的特点,共同成立研发中心或协同创新中心,以此为基础,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通过项目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学科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目前,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主要有结构设计大赛、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大赛、工程测量大赛、BIM 技能大赛、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等,这些比赛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而且需要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科竞赛中,同样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如学习使用企业最新的软件或工具、新材料、新设备,以企业遇到的难点或问题为思路等。将学科竞赛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代考,以赛促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4)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实践环节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企业、学校、专家、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评价机制。为避免企业仅仅在实习鉴定表上“盖章”的情形,学校与企业应共同成立实践教育督导组。除考勤、工作内容完成情况等正常监督外,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获取能力的情况。比如在日志中要求学生重点汇报当日实习心得,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进行答辩。

3 长沙学院校企合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以“新基建”发展方向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一系列成果。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引进了多名学历高、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紧跟工程实际问题与现代工程发展前沿;聘请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大数据科技公司等负责人来校讲学,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选派多名教师到企业挂名锻炼,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师生参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实力大大增强。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共建省级校外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充实智能化教学,与知名企业联合立项了各类各级教学实践基地,紧贴行业发展需求,充实智能教学资源,与长沙远大住宅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办“远大班”,系统进行装配式建筑学习;建设了2 个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 个省示范基地、3 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承办了多次学科竞赛赛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近年来获得国际级奖励20 余项、省级奖励50 余项,学生综合素质大大提升。在考核机制方面,建立企业、学校、专家、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实践教育督导组。除考勤、工作内容完成情况等正常监督外,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获取能力的情况,比如在日志中,要求学生重点汇报当日实习心得,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进行答辩。

4 结语

在“新基建”背景下,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开展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必须在扎实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强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高校应该加强土木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落实校企合作各项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新基建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英才(2019年2期)2019-03-26 02:29:52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环球时报(2019-01-24)2019-01-24 04:30:34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环球时报(2017-03-16)2017-03-16 06:42:28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